第104章 第104章(1 / 2)

杜绵绵本来以为能改变一些事情, 最后却发现很难。因为每一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大家伙的想法自然也不同。

忠勇侯府的侯府夫冯氏有她自己的考量。特别是如今的情况下,在忠勇侯府朱弘明已经起心思想请皇上册立世孙的态度明确时。侯夫人冯氏自然就要为自己的嫡次子朱佑禧越加多的考虑几分。

亲娘疼儿子, 总是爱之深, 为之计较的则是更多。一个身为嫡子, 却是没能继承家族爵位,最后由着小侄儿成为继承人。

朱佑禧在忠勇侯府的地位会很尴尬。哪怕忠勇侯府如今没请封,可态度已经摆出来。

这等时候, 朱佑禧的妻族已经由不得他做主。冯氏这一个当娘的已经拿定主意来。楚乐贞与余家子的婚事如今关键的时候准备大肆操办起来。

处于这等节点上,杜绵绵就不能再是插手。她能做的, 就是为外甥女楚乐贞备一份添妆。尽一份长辈的心意。

杜绵绵这一边备好添嫁, 她与丈夫司徒弘光谈过一回后。她是差人送去忠勇侯府。

忠勇侯府已经下请贴, 楚乐贞的婚事正式操办起来。过完六礼后,自然便是出嫁去夫家。

也是这等时候, 殿试结果出来。

杜敦考中二甲进士,得进士出身。成为天子门生, 多少读书人盼着一辈子的事情。杜敦总算是成功。

二甲进士, 杜敦如今的目标就是考中庶吉士。然后进翰林院当差, 等着在翰林院潜伏三年。翰林院, 储相所在。

甭管将来能不能走上高位。至少, 在如今的读书人眼中, 这是最清贵的地方。

杜敦自然也是深受影响。

十年寒窗苦, 一朝成年天下知。

每一回的进士游街,得着京都百姓的欢呼与拥促时, 那是这些新科进士们最荣耀的时候。

这一天, 京都人在为新科进士疯狂。杜绵绵自然也是领着儿女们, 陪着丈夫一道在街道边的茶楼上, 那是等着进士队伍的到来。

此家茶楼是司徒宅的产业。这等时候自然是一家人都是留在雅间中。

“来了,来了。”有人在欢呼。

在临街的窗户上,杜绵绵一家人就看到远远而来的大队伍。最前头骑着高头大马,一身官服的便是三鼎甲,也是俗称的状元、榜眼、探花,此三鼎甲便是天子门生中的进士及第。

至于杜绵绵的弟弟杜敦在三鼎甲后面的队伍中。知道黄榜名单,知道弟弟得着二甲进士出身,杜绵绵是为弟弟高兴。

人群里,人人在喧嚷。

三百来人的进士队伍中,还有三甲人数最多的同进士。哪怕如此,杜绵绵还是在进士队伍中一眼瞧到自己的弟弟杜敦。

不是凭着眼熟,而是凭的一种直觉。

“舅舅真威风。”司徒佑浦在旁边叮嘱一话。

“舅舅是进士老爷,舅舅往后会当官。”司徒佑泓在旁边同样附合一句。这兄弟二人自然也是瞧着进士老爷的威风来,那是羡慕的很。

莫说司徒佑浦、司徒佑泓兄弟羡慕,司徒佑淇的眼中也是冒着光彩。他也想这般的光耀门楣。

街道边,人群里,许多的姑娘大胆的向着进士队伍里摇着花,扔着香囊。总之,这时候有人在喝彩。

更多的人在欢呼。

一派热闹里,那些进士们也是得意的很。好是春花灿烂,万物为自己而生。

“你们兄弟现在知道科举进仕的好了吧。”杜绵绵指着进士队伍,她对着儿子们说道。

“一直都知道。只是儿子不是舅舅一般的读书种子。”司徒佑淇回着话。他彼有自知之明,实不在自己不出众的地方努力。

“哈哈哈……”司徒弘光笑起来。

“今日大喜,你们做小辈的也可为你们舅舅欢呼。”司徒弘光倒是非常高兴的样子,他是不让儿郎与女儿们掬束。

杜绵绵这一边瞧过这一翻的热闹。然后,她偶尔里听见熟悉的声音。

杜绵绵透过窗,她瞧见了对方面的酒楼上的人头涌动。在此时,在一扇窗边,杜绵绵瞧见娘家人。

对面也是望过来,然后,彼此就是笑起来。

进士游街,这是朝廷给新科进士们的荣耀。

等着这一队伍离开后,人群里许多后,方是三三两两的散开。杜绵绵瞧见对面的娘家人出了酒楼。然后,往杜家的茶楼而来。

一众的杜家人此时都是满面高兴。特别是杜家三老爷,他此是脸带红光,走路时就差带点风。那叫一个威风的紧。

“爹娘。”杜绵绵唤了话。她身边的孩子们也是唤着“外祖父、外祖母。”

“弟妹、啟弟。”杜绵绵又是瞧见弟妹朱氏,还有弟弟杜啟。显然三房都过来了。这不,在弟妹的身边还有弟弟杜敦的一对儿女。

司徒家的小辈们这时候也是唤着舅母、舅舅。一时间屋中热闹的很。

众人相互见过礼后,杜绵绵问道:“如今就是三房人。其它的两房呢,大伯娘、二伯娘她们呢。”

“他们在街尾那一边瞧热闹。咱们没聚一块儿。”崔氏回着女儿的话。杜绵绵一听懂了。

这时候,司徒弘光唤来店小二,又让其准备上茶果点心。杜家、司徒家人都在。雅间中自然热闹着,大家伙都是说说话,吃吃茶。

司徒家的茶楼中有一翻的热闹。

在街尾,其时杜家大房、二房也没有凑在一块儿。大太太顾氏是领着儿媳全宝珠,还有两个孙儿,那是与出嫁的女儿杜贞贞,还有大外孙在一块儿。

“还要让三个小辈多读书。赦儿媳妇,你得让我这两个孙子学一学他们三叔。”大太太顾氏又是望着女儿,她道:“贞贞,我家大外孙这里,你可不必急了婚事。我还盼着听到大外孙的科场扬名。”

“娘,自家人知自己家的事。你这两个孙儿,瞧着就比不过他们三叔是读书种子。”全宝珠还是挺识趣的。她也没有过份逼着儿子一定要出人投地的读书。

大太太顾氏一听儿媳的话,再瞧着旁边两个嘻嘻哈哈的孙子。再是瞧一瞧读书人做派的大外孙。

大太太顾氏在现实面前,她还是认清真相。

“也是,我这糊涂了。”大太太顾氏哈哈笑起来。

“娘,你不必着急。嫂嫂最是心疼侄儿们。两位侄儿将来的前程好着呢。我家大侄儿将来是要到绣衣卫做官的。不考科举,一样是做官老爷。”杜贞贞的眼中,大侄儿的前程摆那儿,好的很。

杜贞贞又是瞧一眼儿子。她也得意。毕竟,她可有一个好儿子。等着乾元三十年。她家儿子一旦参加科举,一旦得着功名。到时候李家同样改变门庭。

“两个侄儿都是大嫂亲生的,大嫂哪会不为侄儿们的将来多考虑。娘,你不必忧心。”杜贞贞捡着好话讲。

大太太顾氏听着女儿这一讲话。她再是瞧一眼儿媳。大太太顾氏笑道:“也是,我家孙儿有一份前程在。”

对此,大太太顾氏又是转换话题。她说道:“家中已经决定好办进士宴的时间。到时候贞贞你得一家人都来。”

“娘放心,咱家一定参加。可不能落下这等进士宴的好喜庆。”杜贞贞肯定的回一话。

大房这里,杜贞贞是越加的巴结婆家。

二房在另一处看过进士游街,那一等京都人欢呼的场面后。二太太赵氏的目光也是盯着两个孙子。

“你不必瞧,你家两个孙子都不是读书种子。”杜家二老爷一瞧着二太太的眼神,他有什么不懂的。

只是当年杜家二老爷也是去读过书,可知道读书人的苦楚。真当功名是容易考取的。这里头也是要废功夫来。

当然,杜家二老爷这一辈三兄弟,没一个是读书种子。只能说,杜家二老爷在这等事情,他不强求。

“咱家两个孙儿年岁又不大,再努力努力,指不定成了呢。”二太太赵氏不甘心。

“三岁看到老。打小就瞧出来这两个孙儿不是读书种子,你莫要太逼孩子。”杜家二老爷的眼中,杜家已经出了读书人。下一辈里,也不要逼得太急。

杜家二老爷是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反正等着孙儿长大后,他们知足苦头知道读书的好。到时候依着杜家已经改换掉的门楣。在杜家二老爷曾孙辈时,杜家的读书氛围才会真正的改转过来。

到时候,小辈们打小见识的全是读书人。那时候,家中的小辈们就一心读上圣贤书。毕竟,杜家二老爷也是打理家中的产业。

杜家二老爷可是知道的,大哥在想法子转型。杜家如今已经开始脱手一些商业。一些明面上的都是转手。

杜家要当书香门第,当然也不能缺银子。可有些麻烦,做官的人家就不能沾手。面上会不好看。

杜敏与佟氏夫妻听着上头父母的对话。二人只是安静的听着,这时候不多嘴。反正二房里真正做主的从来不是二太太赵氏。而是杜家二老爷。

乾元二十八年。

宫中阅选结束,妃位娘娘得着乾元帝的吩咐自然是把阅选后的名单送上泰和宫。乾元帝看的名单,可不是秀女本人。而是其的详细资料。不光是秀女本人,还包括秀女的家世背景。

乾元帝最终圈出名单来。

不过,乾元帝没急着送到后宫去。乾元帝是对暗卫吩咐一话,然后,他是拿出暗卫的存档来。

这些日子里,绣衣卫在忙碌,暗卫也在忙碌。他们都在查晋王府世子的死因,背后谁是凶手?这等事情不查清楚,乾元帝睡觉都不会踏实。

在京都发生的事情,还是乾元帝的眼皮子底下。要说查不出来,那是假话。

可真是查出来时,乾元帝又盼着自己不知道。因为这一个答案让乾元帝看后,他是气得差一点吐血。

查出来的钉子,就在晋王府世子的身边。这钉子的背后露了痕迹,一查就查到秦王府。秦王司马松不在京都,如今就藩。

后面的事情自然还在继续的查下去。当然,后头同那么快了。

可看到如今的一切,已经让乾元帝的心头升起不妙的感觉。因为这一个嫡次子在乾元帝的眼中,心中,那印象分很差的。

只能说秦王司马松已经在父皇乾元帝的跟前,那是纯粹的负分成份。

秦王是不是幕后黑手。

若不是秦王,谁又在秦王府里动脑筋。或者说,这般做法背后谁得利?

晋王一个就藩的王爷,他的世子看似殁了,他王府里的庶长子会得利。可乾元帝不会简单的这般以为。毕竟,晋王府的世子又不是晋藩殁的。这在京都,真当晋王的后宅女眷们有那般大的能耐?

这也太小瞧皇孙宗子们身边的护卫力量了。

乾元帝心头憋着一口气。他在等绣衣卫、暗卫后头的调查。一想到一个结果出来,一旦真是嫡次子司马松。

乾元帝头疼。对于秦王如今在秦藩的做为,乾元帝已经听说了。那是整天都是美酒佳人,这一个儿子已经废了。

若是秦王干的这样事情,那为什么就不必问。问就是报复杀子之仇。

偏偏对于秦王司马松而言的杀子之仇,这全是乾元帝的儿子、孙子们啊。哪一个都是手心手背的肉。乾元帝全是心疼的。

可皇家的富贵享受一回,有些时候情份就不尽人意。乾元帝合上档案,他叹息一回。

“梓潼,咱无能。咱让儿孙们自相残杀……”乾元帝这时候的眼中已经没了帝王的威势,有的只是一个当父亲,当祖父,这是长辈眼自家血脉相杀的悲伤。

乾元帝心里疼,毕竟哪一个殁了的孙儿都是他和余皇后的亲孙子。乾元帝再是铁石心肥肠,一旦对上他与余皇后的儿孙时,他都会先心软三分。

当然,对于别的皇子皇孙,乾元帝也会心疼。只是到底要差上那么一筹。只能说母凭子贵有道理。在乾元帝这儿,元配发妻的儿孙们,那是子凭母贵就更有道理。

乾元帝想到成婚时,那时候多盼着有孩子降生。更后来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孩子多起来。乾元帝当时觉得家中不缺米粮,自然是儿孙越多越好。

如今瞧着,这儿孙多后,那全是债。

“冤孽啊。”乾元帝叹息一回。最后乾元帝把档案归位。他不再查看,他把这一回的事情搁下。

乾元帝已经心有决断。要拿自己的儿子开刀,乾元帝下不去手。有些手插手太多,乾元帝准备动一动一些人。

朝廷里,有新科进士添新血。一些占着位置不动弹,又不想为朝廷效力,不想替天下百姓办实事的官员。乾元帝不准备继续容忍。

乾元帝要的朝廷,那是一个有活力的朝廷。能办事,敢办事,会力事。

皇宫。

司徒滢滢得着宫中的嬷嬷相送,她出宫了。同时,她亦是知道,这一回她入选了。宫中记名。至于后头的归宿,这得看宫里的安排。

皇宫外,已经有等候的马车。

司徒滢滢出来时,她瞧见了候着的自家马车,以及马车边上的弟弟司徒佑淇。

“姐姐。”

“弟弟。”司徒滢滢笑着说道:“咱们先回家吧。想家中亲人。”司徒佑淇听着姐姐这般讲话,他点点头。

有丫鬟搬着小凳子,司徒滢滢踩着小凳子,那是上了马车。

在车厢人,司徒滢滢不想多说话。宫里这一段日子发生许多的事情,司徒滢滢已经累了。不是身体累,是心累。

司徒滢滢不想入选,可有许多人是想入选的。这等时候,司徒滢滢想当小透明,也怕被人加害。毕竟,你挡路时,也不知道谁会动一动手脚。

好在司徒滢滢本人够低调,加之她的家世真不出众。最后能混到平平安安的出宫。司徒滢滢松一口气的同时,又是把心眼儿提在嗓子处。

入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