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荒谬的岑夫子(2 / 2)

大岳诗圣 墨侯 1057 字 2023-09-19

富余则理真,强势则为首,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么?

为富不仁,压榨疾苦能日进斗金,富甲一方,他的话的对的?

为官不检,欺压百姓,贪图享乐,他的所为值得敬仰?

为兄不义,出卖手足换取利益,他的成功值得称赞?

世人只道成功的光芒,确不去计较手段的卑鄙,这是一种盲目崇尚的精神,只会带来更恶劣的后果。

岑夫子这番不计县刊,不入载册的训育,让苏浩然觉得这才是真谛。

训育过后,开始正堂授课,岑夫子手握戒尺,敲了敲桌面,沉声道:"童生悟字,秀才出句,举人使绝对。既然踏入了童生,那咱们就该学句了。五字成句,最短的句也至少需要五字,从字数而言,代表着秀者境的才气,远胜于童生境。简而言之,我们就该静心阅览前人所著的诗句,吸取精粹,膜拜效仿。“

此话是比拟手法,苏浩然自然理解,若以字数长短而论,那随便写一篇万字流水账,都能成为翰林大儒了。

字需感悟,句更需才气充沛,否则平平奇,寡淡味。

一个‘火’字,寓意曲奇,法分辨到底是何物,更法抒发情感。

野火、山火、灶火、灯火,火苗、火旺、火急、火燎。

万火皆有情,这是因为‘火’字成句的缘故,若单就一个'火'字,能意味出什么呢?

若能配上其余箴字稍加辅佐,那便是另一番景象。

譬如’野火烧不尽‘,便有火势连绵的急迫感。

“岑夫子所言,正是云麓真经中记载的修文通才方式,旨在从书文的奥义中领略才气,这岂非与云麓书院的教导方式丝毫一致?”

苏浩然不禁惊叹,难道说柳羌笛所言虚假,大岳修炼方式已有改观,不以功业为主,而是学文成才?

但随后岑夫子的一番话,就彻底打消苏浩然的疑虑。

“府试考的是默帖经、对楹联,诵策论三项,三项考评都需中品,才准拜圣,大家可知否?”

拜圣灌才过后,气海开出百窍,此时才气如书卷,开合之余刚柔并济,这便意味着踏入秀者境。

岑夫子侃侃而谈,将府试考项描绘一清二楚。

果然,府试的难度高于县试。

县试,只需两项评为中品,或一项判为上品就算通过。府试,则三项都需评为中品方算通过,视为中庸平和。

默帖经,与县试中的默圣训有着千差万别,童生需头脑清明,熟背翰林大儒的诗句,方能一字不差。

对楹联更是难上加难,题出上联,对出下联,此项考策千变万幻,考校学子的应变能力。

至于诵策论,则是效仿先圣感悟出句,绘摹出一段通俗文章,用尽才学归纳为句。

“刚我所言便是府试,新入学的童生先修学默帖经,阅微草堂书房中藏书三百,为我草堂童生倾囊开放,准许借阅但决不允许私带出。读遍翰林大儒,前人所著作的诗句,一字一句背诵完整。老童生试着造句,从大岳箴字篇中为自己的诗句选出恰当的字。若选可选,那就修学策论,两两相谈对弈,把所谈内容,想尽办法缩减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