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自从亲政起,没有一天错过御门听政,许多大臣以圣躬为由,上折建议或三日或五日听政一次,他从来都是看看就放到一边。
因为康熙很清楚,他和祖母这样老老小小,若是自己立不起来,这朝廷也会成为明朝那般。
君臣十几年不相见,底下会有多少龌龊都因此滋生。
殷鉴不远,他一日都不会懈怠。
却不妨碍康熙此时看着儿子心疼小脸儿,不由龙心大悦。
“辰儿可知,这点疼阿玛为什么会觉得疼?”康熙将手里书放到一边,十分好心情地问道。
苏辰摇摇头,往前坐了坐。
“阿玛和你这般大时候,日日勤读,身体有恙就烧艾疗养,才至于现在一闻到烧艾味道,就觉得身上微微作疼。可是阿玛不会让惧怕主导自己心神,为了身体能快点好,如今也照样灸艾。”当初他还是在宫外避天花,身边只有一群奴才,为了能让阿玛看到自己,他也必须努力。
如今看着自己儿子,康熙却不想他和自己当年那般辛苦。
“只是你有阿玛护着,倒不必承担这些。”
苏辰仰着头,看着父亲眼里如融融春水般笑意,胸中满是豪情,道:“儿子想为阿玛分忧。”
康熙心情极好道:“好啊,不过要先等你长大了。”
苏辰道:“我知道阿玛现在缺钱,我知道怎么挣钱?”
“哦?”康熙挺感兴趣,“你说说。”
苏辰想了会儿,说道:“我见过日精门旁边自鸣钟,奴才们说,一个自鸣钟需要上万两银子呢。这东西是泰西国家向我们出口奢侈品,我们也可以向泰西国家出口我们奢侈品啊。”
康熙笑道:“说吧,看了朕什么书了?”
这要是没摸着他从传教士那里得来书看了,说不出这么一番话来。
只不过大清皇子能想到为大清出海赚银子,不丢人。
苏辰还真看了,他阿玛做了密密麻麻笔记几何之类,他没有看进去,倒是找着一本杂记看了。
也因此才知道,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支持东印度公司,现在都创立七十多年了。
他觉得康熙时期距离鸦片战争还早,看到这么一个消息却有种西方炮口已经往东方对准感觉。
苏辰坦白:“儿子看了那本西洋杂记,了解了许多西方国家风俗。”
康熙摆手叫太医先下去,才将手里书递给苏辰:“辰儿,你看看这个。”
苏辰看清了上面内容,头皮都麻了。
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消息。
一直以为盲目自大清王朝,现在都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消息。那么后来一直严格执行海禁,真只是觉得中华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吗?
这其中又有多少是政治考量?
苏辰这时候才听到康熙声音,“如果咱们也效仿那位英国女皇,不久将来会不会同样培养出一批新贵族,然后那些新贵族转头把咱们推翻了?”
苏辰倒不怕这个,他合上书抬头道:“阿玛,您不能这么想,泰西国革命,是他们资本扩张造成阶级矛盾。我们国情和他们不同,只要咱们能顺着生产力发展潮流行事,不必担心那些。”
康熙觉得儿子说得好些个词儿都很新鲜,心知他这些年跟着师父也必是个奇人,只是鼓励国朝人西进之事,他觉得还需谨慎。
“跟外国人做生意增加国库收入,是可以。”康熙说道,“等三藩之乱平定,阿玛给你管和那些番国贸易之事。”
想要创立一个东方公司苏晨只能打住话
头。
只是有他这个变数,他是不会让清朝走上历史中闭关锁国老路。
苏辰遗憾道:“我现在就想给阿玛分忧,是不成了。”
康熙笑道:“如今你好好读书,吃透了书中道理,长大了再给阿玛分忧。”
读书是不可能读书。
前世短短二十多岁生涯,全都用来读书了。这辈子成了皇子,出生就在罗马,苏辰更想玩着做点事儿。
于是第二天上午,他就在御花园弄了个属于自己小基地,叫下人们弄来一堆石灰、一堆煤焦、一堆石膏、一堆碎石头,把个御花园好好角落弄成了施工基地,开始尝试着弄他水泥。
他阿玛不是苦恼黄淮决堤吗,弄出来这个不能当钱使,却也应该能起上大作用。
有了事情忙,时间就觉得过得快了,这一天连山回来上班,苏辰才察觉距离水痘风波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
他看看脚边混合一堆粉末物,才知道发明创造有多难。
不能闭门造车,苏辰决定下午出宫去琉璃厂、去工部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