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虎父犬子(2 / 2)

而常海和察岱,心疼之余,很快地接受了辰儿在外面落难时,这些对他提供帮助朋友。

叙过旧,一群孩子就跑到黄家人这两天开出来荒地上,看他们种下来红薯。

苏辰这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和黄义说了红薯粉条、红薯干做法,希望黄家人能凭借如今在京城还是个稀罕品种红薯立足。

黄义担心这小家伙是把他大伯家秘方说出来了,拉到一边问他。

苏辰好笑道:“我大伯家不靠这个秘方吃饭,你们放心用。”

还真是啊。

黄义觉得这个小孩有点神奇魔力,如此没有心机,也不知道以后在他大伯家生活容易不容易,便交代:“常言道人家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在你大伯家住要注意一些。”

“嗯嗯,”苏辰点头,对于真心关心他未来黄义有些愧疚,可也不能说实话啊,就道,“我家里还有祖母呢,你不用担心我。”

有祖母在当然会好很多,黄义放心了许多,打量他两眼:“看你确是过得不错,在你大伯家好好待,如果有什么事,就来找我们。”

常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几步外,说道:“你放心吧,辰儿还有我们这些舅家亲戚护着。”

苏辰都忘了介绍小舅和表哥了,便和黄义说了那天他进京城后发生事。

黄义听得惊叹,不得不说,辰儿这运气,是真好。

黄大嫂整治了一桌颇具农家特色席面,整只鸡,炖得烘烂一条大鲤鱼,还有一锅炒崧菜,一大锅蒸米饭。

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在农户人家来说,是极为丰盛菜肴了。

苏辰很给面子,米饭都回了二碗。

康熙也没少吃,别不为,就这家人待他家辰儿真诚,这顿饭就必须得吃。

因为此,十分敏锐黄老头对于康熙等人身份没有做过多猜测。

饭后又闲聊了会儿,康熙便带着儿子告辞。

黄家人一直送到十里庄外,双方约定以后常往来,这才分别。

回到家,看到苏辰大伯送来礼中,除了有五个五两一锭银锭子,还有许多幼儿开蒙书,黄老头感慨颇深。

他将家里三个儿子和孙子们叫到跟前,展示了苏辰大伯谢礼,告诉他们苏家人可以结交,并告诫他们以后能行善事便不要漠然。

这是实打实好人有好报了,黄家这些人一个个对老爷子都是心服口服。

最后,一家人商量过后决定,用这二十五两银子买两亩良田,随后先在家中给孩子们开蒙。

因为苏辰送来谢礼,黄家人很快地就在逃灾后恢复元气。但对于其他灾民来说,想要重新有安稳生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马车再次走过西直门时候,苏辰从一掀而过窗帘外看到许多聚集在城门外灾民。

康熙脸色不太好看,只是他也知道下面官员对于灾民,已经尽力在安置了,但是源源不断灾民就像是决堤洪水,总能一波又一波涌来。

真要全力安置,户部肯定承担不了。

像今日黄家人,若不是那位黄老爷子能调度得起来,自个又有非同一般农人见识,他们一家也很难这么快在京城边安稳下来。

哎!

康熙不自觉叹了口气,手指雨点似敲打着膝盖,暴露出他心中焦虑。

听到阿玛叹气苏辰转头看了一眼,康熙察觉到,给儿子笑了笑。

苏辰有个打算,他想把水泥搞出来,一则是以后下雨后能有好路走,二则是不想看到他阿玛这么发愁。

对于水泥,苏

辰只是知道一些皮毛,有这个想法他自己都不确定能不能搞出来,或者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搞出来。

“小小孩子皱什么眉头。”

眉心被康熙点了下,苏辰笑道:“我有个想法,就是现在不能告诉阿玛。”

康熙也笑,直接道:“想要什么直接说,没什么好愁。”

这时马车明显一震,然后停住了,赶车侍卫转头说道:“皇上,前面是明相家马车,叫我们后退呢。”

“是吗?”康熙说着,手里折扇挑开了窗帘。

这个明珠,今天怎么非要凑上来。

对面马车里,刚从庄子上小院儿野餐回来明珠,正惬意瘫坐着,嘴里哼着小曲儿,突然他觉得一股不妙感觉从心底升起,一骨碌坐正身体。

“怎么不走了?”明珠掀开车帘子问道。

赶车马夫很是嚣张,“老爷,有车子挡了咱们路。”

前面是个拐弯路,前面那辆车如果退后,他们就能很快通行。

明珠骂了一句,撩开车窗帘,看到前面车窗后面半张脸,吓得一个激灵,伸手打着车夫:“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你,老实在后面跟着。”

话未完,人已经跳下车去,跑过去跟里面人见礼,然后是一通不着痕迹地马屁输出。

苏辰坐在一个外面人看不到位置,听得额头冒汗。

康熙淡淡地打断了,道:“今日朕和明相挺有缘,别说了,回去吧。”

明珠擦了擦额头汗,不知道这话所谓何来,心里却知道自家人有些无法无天影子了,回去他得叫来管家好好训个话。

不过这万岁爷,应该不会因为今儿小小冒犯给他小鞋穿。

明珠虽然惶恐却不害怕,擦着汗上了自家车,直等前面马车走过去,才踹了车夫一脚:“还不走?”

他只需要关心,就是自己一亩三分地儿。

喝了太医院送来防风寒药,又带着保成在乾清宫大殿内玩了会儿,天色便暗了下来。

正要去西暖阁呢,梁九功身后领着两个半低头走路臣子进来了。

阿玛勤政,苏辰如今是打心底里佩服,像是昨天带着他们出了门,回来后还接见臣子说政事。

“梁公公,有什么着急事吗?”苏辰打招呼。

梁九功直接都说了,“黄河上事务,万岁爷总要及时问问。天儿不早了,您和太子爷快去西暖阁吧。”

然后透露,“今天有你们都爱吃虾仁蛋羹。”

苏辰也是真跟着康熙一起生活了才知道,皇帝吃饭和去后宫翻牌子似,每到饭点儿之前都会有御膳房人送了菜单子过来,叫皇帝阅圈。

而后御膳房各系大厨才照着菜单备菜。

苏辰和小保成,都喜欢吃一道菜就是浙菜系一道虾仁蛋羹。

“我们这就回去了,”说着,见那两个大臣有悄悄抬头,苏辰客气地跟人笑了笑。

双方很快错身而过。

康熙此时在东次间,这过来两大臣也都是户部,黄淮今年泛滥叫人心惊,康熙深刻意识到如果不能将黄淮治好,天下就不能彻底稳定。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没有治河之能臣,二是在三藩之乱阶段银钱极为缺乏。

河务上又催治河银子了,康熙很是头疼,叫户部人就是想问问,能不能怎么先凑出些银子来。

乾清宫大殿这边比较空旷,回音也就比较大,苏辰后面缀着小保成还没有走到西暖阁呢,那边大声请罪就传来几分。

“皇上,户部也难啊,实在是没有银子了。”

这声音里都带着几分哭腔。

苏辰回头看了眼,眉骨微微地皱起来。他没听出这大臣真心实意为难,只觉出来这家伙有点儿欺负他阿玛。

保成说道:“又哭穷了,都不知道这些大臣干什么吃。”

苏辰好奇了,“他们总是这样吗?”

保成点头,掰着手指头数:“皇阿玛想修京城外四面驰道,户部人哭,想给受灾地百姓赈灾,户部人还

哭。一个个,老抠老抠了。”

苏辰好笑地揉揉他脑袋。

其实就一个国家来说,国库有再多钱,用起来也是要慎重,但总面对一帮只会哭穷而不知道开源大臣,谁心情都不会好。

但晚上康熙过来和他们一起来吃饭时候,仍旧是笑意融融,一点儿没有烦恼样子。

苏辰这才发现,自己阿玛在他们跟前,总是那个温和、爱笑、好说话人。

饭后,保成背了段四书,就回弘德殿休息。

苏辰也该早早睡,只是到屋里一时没有睡意,穿着睡衣就摸到了阿玛睡房间。

刚靠近房门口,小太监就要通秉,苏辰阻止了,动动鼻子,脚步轻轻地溜着门边靠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