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罗刹国(1 / 2)

天光云影交错,黄昏风吹来携带着微微凉意,驱蚊虫香味飘散在整个营地上空,换上一身清凉夏衣康熙坐在现伐出来树墩上,正严肃认真听着索额图要呈上来大作。

虽然不出彩,但是还挺像那么回事。

康熙问索额图:“这真是你自己做?”

索额图点头道:“万岁爷不知道,奴才为了学好作诗,每天熟读唐诗宋词好几首,这才有了今天成就。”

李光地趁机道:“辰亲王佳作呢?不如拿出来咱们共同欣赏欣赏。”

康熙:李光地,朕本来挺欣赏你,你现在倒是成了索额图狗腿子了。

苏辰就等着他呢,把自己袖子里纸拿出来,笑道:“本王写是一片文章,我来给众位朗读啊。”

保成起身道:“哥,我来替你读。”

不喜目光落在索额图身上,索额图保持着满脸笑意。

苏辰把自己作文递给保成:“你来读,要气势充沛。”

保成:“好。”

然而当他看到第一行眼睛是突出,第二行时嘴巴也微微张开。

保成看向他哥,这个文章肯定能一鸣惊人。

围坐在一圈大臣们认真听着太子爷气势浩荡朗读,被一个又一个“摩托”、“高铁”、“汽车”砸得大脑发晕。

二十年三藩之乱结束,皇上亲自宣读满文捷报,令皇太子宣读汉文捷报,那时候太子爷也没把他们砸懵。

还是辰亲王车子,不对,是脑子太过非同常人了。

不过若这世间真有如此厉害车子,看他们这一天辛辛苦苦赶路才走不到一百里旅程,确是够可怜。

康熙微笑听着,没有什么表示,回到营帐就问他儿子:“辰儿,真能有你说那种快车?”

苏辰点头:“会有,儿子觉得西方人在这方面论著,对摩托、汽车出现会很有帮助。阿玛,李光地大人和王鸿绪大人实心干事,不如等回去了,就让他们带领船队去西方国家进书去。”

康熙想到李光地不识趣,同意了儿子要求,不过还是跟他儿子说:“这不是派官,阿玛需要先问问他们意见。”

如果哭着喊着不想去出海,他这个仁慈英明君主也不会逼迫自己臣子。

---

夜色沉沉,山西大同府城外小小庄园里却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周大娘看着装满整整五辆大车玉米,心里喜悦怎么都抑制不住。

五辆车还没有装完今年收成玉米,另剩了两车,是王爷叫她分发给附近村人结善缘。

而这些,只是十亩地不到玉米产量,比着四川人种植方法,她们种精细了一些,但还是没有照顾稻麦更精细。

仅仅是这样,便已产出这么多。

此外,还有囤了两仓库玉米杆,她这些天都拿玉米杆子喂牛羊,它们竟也爱吃不成样。

周大娘都可以想象到,如果按照主子吩咐把这些种子分给附近农人,自家能结下多少善缘!

装好车之后,周大娘找到过来拉玉米官兵们头儿,说道:“大人,我们提前做了些家常菜,你们都来吃点再走。”

刘原是大同知府程平亲自指派过来拉玉米种子,据说这是上面人交代下来任务,也不知道是多上面上面,程大人让他把一队平时都是抓山贼精兵良将也给带了出来。

因此对于这个小小庄园,刘原是半分不敢小看,客气笑道:“我们还需要回去复命,不能多留了。”

周大娘深明打点之理,闻言也不坚持留人家吃饭,却是转身到屋里拿出来一小包银子,大约有十几两,叫他们在路上买茶吃。

刘原只觉得能叫知府大人都命令小心对待人家,果然是讲究,到底是没有推掉这些银子,怀揣着银子披着夜色离开,心里还是感慨。

怪不得人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越是大家子越是大方讲规矩。

等到了知府衙门,竟然程大人身边赵师爷还等着他呢。

刘原跟着去见知府大人路上,惊讶询问道:“赵师爷,不就是一点种子吗?怎么程大人这样子,比咱们从外面运来一箱金子还郑重呢。”

赵师爷瞥他一眼:“打听那么多干什么?”

到大人屋里,见大人这时辰还在看文书,刘原再次惊讶,知府大人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一个多月前出门一次,再回来就成为这么勤奋大人,真是叫人不习惯。

“玉米种子都装上了?”程平合起那两张纸,几天前才从京城送来,辰亲王对于他这边工作指示。

要采取官商合办、小煤球厂花开民间方式经营煤矿,同时尽量开采大型露天煤矿,每年不定时京城会派专人来检查煤矿安全设施,乃至对最底层煤工待遇问题。

诸多交代让程平一开始都没有怎么看明白,心中更加惴惴。

刘原答:“装好了。”

“那你明天就亲自押送,送到盛京去。”说着程平招了招手,旁边赵师爷把一包银子放在刘原身上,他说道:“这是你们路费,一路上晓行夜宿,尽早送到,回来了还有赏给你们。”

四川,保宁府,常海也目送着长长一个车队走出行军衙门,前后都是他这段日子训练出来精兵,护着十几车粮食走趟远路应该不成问题。

此次购买蜀地玉米种事,也是常海一手办理,按照中等粳稻价格收上来,虽然种子品相不太好,但按照今年玉米价格,来年还愁收不到品相更好玉米种子?

只是常海还是无法想象到,这种被川地百姓随意种在房前午后玉米何以能被辰儿这么重视。

送走运粮车队之后,常海没有回去休息,而是骑马去了十几里外军营,一路走来不见半个村庄,即便战事已停大半年,这里荒凉程度还是让人心底凄凉。

苏辰一夜好梦,第二天便精神奕奕骑着马继续赶路,一直到盛京这一路,修起来水泥路都是相对宽阔笔直,是以在从京城出发后第六天他们便顺利抵达盛京。

盛京是清朝龙兴之地,这里衙门设置相当于另一套朝廷小班子,六部什么都有,主管此地官员便是盛京将军。

在盛京将军之下,设有盛京、锦州等五位副都统,再加上大大小小辅佐官员,只武将将领就有二百余人。

盛京将军下辖近万八旗精兵,说是东北土皇帝绝对不夸张。

现任盛京将军是伊巴罕,格济勒氏,一个浑身携带着疆场杀伐气息却面容亲和中年人,看见明黄色帝王銮驾那一刻,伊巴罕眼中闪过喜悦之色,双手平放在身前恭恭敬敬跪下来。

其他官员更比伊巴罕将军恭敬十分。

官员们跪在洁净路两边迎驾,整整齐齐似乎是按照一条线排出来,相比现代阅军时整齐军队也不相上下。

苏辰骑马和保成一个右边一个左边跟在他们阿玛后面,走过军容整齐八旗士兵军林,心里震撼程度还是很有一些。

怪不得八旗贵族们一直为八旗军队自豪,表面看起来还真挺唬人。

但其实上过南方战场苏辰却知道,八旗军队威力相比先祖努尔哈赤时期却是大打折扣。

“奴才们叩见皇上。”

整齐声音便在此时响起,康熙骑着马刚好走在两排官员跪迎前方。

“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一片请安声音整齐到没有一丝杂声,很容易让人有血液沸腾之感,苏辰就跟在他阿玛后面,也跟着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