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五德(2 / 2)

六道善经 乾亨 1664 字 2023-09-19

这时一个穿的十分破烂,面黄肌瘦,有气力的人,这当然是几天没有吃饭的原因。黔敖拿着食物大声的吆喝道:“过来,我给你食物吃。”

这个饥饿的人,不但没有去接黔敖的食物,而是怒目相视:“我肚子饿这是真的,但是你给人一点食物,却大声喊叫,我不能为了你这一点食物而受侮辱。”说完以后就走了。

黔敖实在不理解:“你都饿成这个样子了,还计较我的态度干什么?”他还是用同样的态度喊叫着,别人也和前面的人一样,都不接受他的食物。黔敖心想,这些人可能不是真俄。当他第二天出去一看,很多的人都饿死在路边。孔子十分称赞这些饿死的人,他们死得有志气。

对于“宽”孔子是这样解说的,宽,就是宽厚,孔子说:“宽则得众”。这里说的意思就是要宽以待人,厚道做人。

大千世界,红男绿女,人海茫茫。要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上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风格,不可能千篇一律,如果这个世界是千篇一律,这个世界那就生活得实在太单调,也就没有了活力。

那么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份子,就要顺应这个是色彩斑斓的人类世界。我们也要以平常的心去面对这个花红柳绿的人类世界。有些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我们的心思,那也应该以平和的心去包容,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就会赢得别人的好感,久而久之,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的爱戴,更多的人就会喜欢和你交往,朋友就会很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宽则得众”的意思。

关于“信”,儒家学说,已经说的很多了,主要是说诚信的问题。孔子说:“信则人仁焉”。就是说一个有诚信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很接近“仁”了。

“敏”,应该是勤敏的意思,“勤敏”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个人做事情及勤快又有眼色。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受人待见的人,让人喜欢的人。

“勤敏”,也是在说勤于思考的意思,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肯动脑筋意思。老子在这里是说,做大事情的人必须要“勤敏”,就是要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问题考虑的周全,才能少出误差,做事情才能成功。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勤敏”,不但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其实,人们做事情,每一个事情它都有一个规律,只要你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一般都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就是说,正确的思考问题,寻找事物的规律,寻找到了事情的正确运作的规律,做事情就会成功。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人,那做事情一般来说都不会成功。

我们常说,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为什么说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又高级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人有能力思考问题。其实,人生就是一个的过程,在人生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要处理好这些所遇到的人和事的关系,就需要思考,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敏则有功”,大概是说一个人做人或者做事情必须要认真的思考,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把事情做的圆满成功。总的来说,做人就要做一个聪明的人,聪明人用聪明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成功的几率就会大一些。

当然,在这个人类世界上,不论是聪明人,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诚实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智慧人生,做一个才思敏捷的人,当然是一个好事情,做一个老实人也是很不的,“天道”惠顾老实人,天生万物各有不同,各有表象,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我们生在天地之间,虽然呆呆傻傻,才思并不敏捷,那也关紧要,我们就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老实人,做一个老实人并不违反“天道自然”。

至于孔子所说的“敏”是五德之一,属于道德的范畴,虽然才思不敏捷的人,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很好了。也符合孔子的“敏则有功”。

“惠”的意思是慈惠,孔子的解说是“惠则足以使人”。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惠”,肯定不是小恩小惠,更不是说要你站在救世主的立场上,以赏赐的态度对待别人。也不是毫原则的施舍别人。

这里所说的“惠”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要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一定是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去热情的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发挥出帮助别人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的帮助别人,首先是你自己要有,自己没有就没有把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还要量力而行,在你有力量的时候,才能对别人施加帮助,没有力量也不要勉强。孔子所说的“惠”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所说的“惠”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要帮助的合情合理,还要帮助的落落大方,还要帮助的真心实意,更主要的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伸出了帮助之手,解别人的燃眉之急。这就是“慈惠”。

“仁”在儒家的思想领域,是一个很广泛的道德范畴,“五德”是在“仁”这个道德范畴里面的,而且“五德”在“仁”这个道德范畴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在这里是说,一个人做到了“五德”,那这个人就是“仁”了。这“五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