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她身为一国太后的名声!
太后短短时间内权衡了利弊。
她翻开柳云舟进献的诗集。
随意翻开一页,是一首名为《望月怀远》的诗。
诗下面标注了作者名为张九龄,唐代人。
并附有诗人生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所谮,罢相被贬,这首《望月怀远》写于他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借明月寄托相思之情。
太后读完后,频频点头:“好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从未听过的年号,从未听过的皇帝,但,太后却能从这首诗中看出作者风骨。
太后忍不住再去翻阅曲朝烟的诗集。
曲朝烟的诗集里,也有这首诗,一字不差,却少了些什么。
太后忍不住皱起眉头。
她再度将柳云舟进献的诗集往后翻阅了几页。
这一页上,是一个名为李白的诗人所写的《行路难·其一》。
除却这首《行路难·其一》之外,还附着了南朝时期一位名为鲍照的诗人所写的《拟行路难·其五》。
太后一一对比着读去。
鲍照写: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写: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鲍照写: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壩垂羽翼?
李白写: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鲍照在诗的最后感叹: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李白却在诗的最后,一改前文的迷茫,浩然写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很明显,李白是在鲍照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
李白钦佩鲍照并超越鲍照,让诗更高一层境界。
太后细细读来,忍不住拍案叫绝。
那种感觉,仿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与素未谋面的诗人们隔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