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春闱(2 / 2)

轰隆…….</p>

春雷在天边隐隐滚来,阴云飘来时,绵绵细雨落在城中。</p>

二月初二,龙抬头。</p>

礼部春闱到了,陆良生整了整衣袍,只带了笔墨,还有证明,简单洗漱一下,跟蛤蟆道人还有红怜打了招呼之后,取了一把油纸伞走出侧院,也不让闵府的仆人送,撑开纸伞走上了街道。</p>

啪啪…..</p>

雨点打在印有花色的油纸伞溅起水花,一身青袍长袖的陆良生,走过湿漉的街道,鞋袜滴水不沾,原本他倒是可以不用打伞,那样的话,怕是太过引人瞩目。</p>

此时长街要比往日要热闹些许,多少能看到赴京赶考的举人被家人、仆人送到贡院,陆良生过来时,外面已经围了不少平日难见到的百姓。</p>

“这次不知状元、榜眼、探花会落到哪位举人老爷头上。”</p>

“贡院的考题那可是陛下亲自出的,咱们陛下可是精通文道,怕是会有些难了。”</p>

“…..谁说得清呢,总会有一两位举人老爷会及第嘛。”</p>

“说的也是,说的也是。”</p>

嗡嗡嗡……交头接耳的声音里,陆良生举着纸伞挤过人群,一边笑着,一边礼貌的朝围观的人轻说:“麻烦让我过去。”</p>

周围百姓见书生模样,大抵看得出是考试的举人,自觉的吆喝身后的人,“挤什么挤,前面有个举人老爷,你要不要凑近看看?”</p>

“大家拜托让一让……”</p>

“哎哟,踩着我脚了。”</p>

“哟…..这位举子这般年轻,怕是还没过双十,不会是来看热闹的吧。”</p>

…..</p>

穿过屋檐垂下的水帘,陆良生收了油纸伞,抖了抖肩上的水渍,掏出考试的证明、身份引据递给守官,核查一番后才放行,让他进去。</p>

与乡试的差不多,考试的房间多是小隔间,进去时,陆良生接过递来的蜡烛,随后就被监考的人锁在里面,一来防止被打扰,二则也严防有人偷偷传递答案。</p>

陆良生挥了挥袍袖,将座榻的灰尘拂去,不远的便桶被他挥去角落,不久,考卷递了进来。</p>

第一场考试《主圣,臣可贤》</p>

看到这道题目,陆良生合了合眼,轻轻磨动墨汁。</p>

“若主圣,贺凉州怕就没有那样的惨剧了。”</p>

良久,他才有了一点思路,桌角立起蜡烛,指尖摸了摸,引出豆大的火焰,照亮了这处隔间。</p>

笔尖沾过墨汁,砚边刮了刮,然后落去试卷。</p>

“山野穷苦边村,亦知明主臣贤,乃盛世之兆,然国乃苍木…….”</p>

陆良生写到后面一个‘民’字时,笔尖停下,目光看着这个字,有些出神,彷如那片褐黄的土地、坟头般的山包又出现在了视线里。</p>

凄惶的灾民衣衫褴褛,缓缓涌动,无依的老人坐在路边孤石上等死;失去父母的孩童站在人群中无助的大哭;带着妻儿的汉子焦急的催促,身后的妇人小声抽泣……</p>

“民…..”</p>

陆良生轻念道,悬停的笔尖,接着往下写去。</p>

“…….民乃根茎,根茎虽弱,却有抓地之牢,根固木才长,亦如人君厚德,才可国安。”</p>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下,烛火在隔间摇曳,照着纸面上,洋洋洒洒上百言。</p>

“.…….主圣则据神器居广域以仁德法治待民,百官则戒奢以俭、竭诚待下而效之,方才主圣而臣贤……”</p>

春闱会试,共三场,每场三日,陆良生竭尽这四年来所积累,以自己的见解写上,也有劝君上之意,毕竟他知道皇宫中,还有普渡慈航这种大妖。</p>

若是个人私下对付,那是万难的,可要是皇帝开明而心正,自然能驱走对方。</p>

会试过后,陆良生走出贡院,相比其余考生,依旧神采奕奕,唯一让他不足的地方,便是食物了。</p>

“贡院的饭食味道…..啧啧,回去吃顿好的。”</p>

将笔墨往包裹里一丢,走去人少的角落,施上障眼法,飞快穿行而过。</p>

……</p>

是夜,皇宫灯火辉煌,延排的灯柱之上,龙案叠一摞摞会试答卷。</p>

龙案后面,陈叔宝已经批阅了一部分,丢去旁边的篓筐。</p>

嗯?</p>

取出一套封卷,看到上面的名字时,皇帝皱起了眉头。</p>

“陆良生……”</p>

目光瞥去龙案一角,双鱼含珠佩浸着灯火间,陈叔宝拿起御笔看也不看里面的答案,直接封面画上一个圆。</p>

然后,丢去另一侧的篓筐。</p>

“朕倒要看看,贵妃、太子赞誉的人到底是什么般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