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豪迈壮语,人心难忍(2 / 2)

陈靖点了点头,撩开帐帘大步走了进去,里面,长案简陋堆放着一些军情公文,灯火摇曳,照亮的帐内一侧,挂有一副地图。</p>

须发花白的老人正与一个中年将领指着地图,手指圈圈画画,低声交谈着接下来的战事。</p>

听到脚步声,两人回过头,老人哈哈笑了一声,抚须迎上来,伸手托住想要施礼的陈靖。</p>

“陛下怎的突然来了这里?”</p>

另一边,浓眉大胡的将领压着腰间剑柄大步上前,来到老人后面一点站定,双手一拱,垂下脸:“臣曹守仁,拜见陛下!”</p>

“曹将军不用多礼。”</p>

陈靖扶起这位当年护送他与母亲到天治的护卫头领,陈朝灭亡后,他也成了俘虏,一直潜伏军中,自己与师父回来联络,想也未想便起兵响应,方才顺利拿下了万通郡,有了立足之本。</p>

“师父,我过来,是忽然想到河谷郡靠近陆先生家乡,当年也听闻河谷郡的周学士与他相交甚厚,可算是恩师,攻城,我觉得”</p>

咳咳!</p>

陈辅咳嗽一声,慈目陡然变得威严,“陛下,该换一换自称才好。”</p>

“呃也罢。”</p>

那边,陈靖不自在的笑了一下,顿了顿语气,重新开口。</p>

“此次攻城,朕觉得不如派人联络,让他劝说郡守投降,能不动刀兵最好,来时的路上,朕见黎民背井离乡,躲避战乱”</p>

不等他这番话说完,陈辅抚过颔下花白长须,阖上眼帘像是在思索,片刻,睁开眼睛,脸上露出笑容。</p>

“上兵伐谋,陛下好计策啊,那周学士,为师也有耳闻,在此郡可谓名声显赫,有他劝说郡守,确实能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先帝若能见到陛下这般用心,该是欣慰。”</p>

眸底看着对面的徒弟、陈朝天子,重复了一句:“妙啊。”</p>

侧面席位,陪衬的曹守仁也对这计策赞同,都是陈人,没必要刀兵相见,不过他是行伍出身,考虑的周全。</p>

“陛下、祭酒,若万一那位周学士不肯,该当如何?依臣想,先行派人联络,一面抓紧赶造攻城器械,对方一旦拒绝,便直接展开攻城。”</p>

案上灯火摇晃,大帐里安静下来,陈靖皱着眉头欲开口,师父陈辅却先说起话,抚过长须摇了摇头。</p>

“断然不会,周瑱乃我大陈饱读书籍有学之士,谁人心里没有故国之念,曹将军先派人潜进城,试探一番吧。”</p>

“是!”</p>

曹守仁拖着一身甲胄起身,朝陈靖拱了拱手,又向一旁的陈辅施礼,大步走出军帐,安排斥候去了。</p>

军中将领离开,帐里气氛舒缓了许多,陈靖起身坐到老人身旁,给他倒了一碗茶水。</p>

“师父,你觉得周学士会随我们一道吗?”</p>

“会”</p>

放下茶碗的老人,碗底落去桌面,眼睛眯了起来,语气间自有一股威严,回到这边,就是想以余生光复故国,百年后也好对得起皇室历代祖宗。</p>

放去的碗边,老人的手指不由用上了劲,‘啪嚓’陶碗顿时碎裂开来,口中也接上刚才未说完的后半句。</p>

“也必须会!”</p>

轰——</p>

天雷终于在阴云中炸开,大雨哗啦啦冲刷而下。</p>

连天的铅青的雨幕,远方的城池浸在了一片水汽之中,街道百姓撑开袖子遮在头顶纷纷跑去街檐躲避。</p>

城中某处宅院,古松探出院墙,在风雨吹打轻摇慢晃,前院里,仆人端着茶水穿过珠帘交织的廊檐,敲响前方一间房门。</p>

不久,端着木盘进去,敞开的房门对面,映入眸子的便是三个古朴书架,一本本书册整齐排列,紫檀书桌上,笔架悬着大小不同的毛笔,其中缺少的一支,正在一个青袍老人手里挥写,勾勒两个大大的乾坤二字。</p>

须发全白的老人坐去大椅上,拿起这幅刚写好的字,吹了吹上面的墨汁。</p>

桌上茶水热气袅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