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小日子篇(三)(2 / 2)

1.将利率提高至少25%;

2.允许外国人在小日子国境内开设银行与券商;

3.年底前将外资境内持股占比上限从26%提高到52%,个人持股上限从7%跃升至51%;

4.允许外国企业收购小日子国企业,包括恶意收购;

5.开放贸易,废除进口许可制与出口补贴;

6.国内大型金融企业必须接受国际机构监管;

7.打破小日子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终身制,允许大裁员。

后附:

由老美华尔街金融集团和华夏山水集团共入资2400rb。

1.由老美华尔街金融集团和华夏山水集团合资入股丰田、西芝、三菱、索尼、东丽、富士胶片、王子控股、小日子制纸、小日子制粉、小日子制钢所公司,共占股份52%。

2.将小日子精密机床和机械工业技术全面交由华夏山水集团。

3.老美华尔街金融集团和华夏山水集团入股小日子15家银行占51股份(一共政府银行25家)。

4.小日子进出口由驻日美军负责,具体税收由老美收取。

。。。

这项援助计划不仅打破了IMF的援助记录,受援国所需调整幅度之大也是世所罕见。小日子企业界就沉痛地宣称:“我们已完全失去经济自主权。”

小日子媒体更是将和IMF签署协议的一天称为小日子国的“国耻日”,从那天以后,整个小日子国都正式成为老美的殖民地。

协议签署两天内,日元升值2.5%,股市回升15%。但恐慌并没有解除,国内外对本次政府的求助仍抱有深深的怀疑,小日子公众普遍副首相为“傻子”、“没脑子”等。

2001年1月1日,日元在半个月内又贬值了一半,银行开市4分钟就被迫中断交易,到1月中下旬,日元兑美刀已跌破20000:1,如果情况持续,1月31日外储将变成负数,小日子国再次被逼到了破产边缘。

十万火急中,小日子政商各界展开了与老美IMF的积极游说,七巨头和赵瑞龙终于意识到小日子国破产可能的灾难后果,于是指示IMF将分批拨给小日子国的入资款提前发放。

另外也联合各盟友,迫使暂停对小日子国银行的挤兑。

12月25日,IMF宣布提前向韩国支付100亿美元贷款,各大外国债主也逐渐停止了对韩国企业与银行外债的追讨,韩币兑美元飞速回升到1438:1。

金融危机犹如火场逃生。房子着了火,里面的人(外国炒家)都争相往外跑,但门就那么大,所以很多人并非葬身火海,而是卒于踩踏。IMF的水枪暂时控制了火势,七巨头力压银行家停止挤兑则维护了逃生秩序,剩下的灭火任务,就要交给小日子国人自己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怪小日子国人咎由自取,在二战结束后,由于老美的援助,日元大幅升值后,小日子人做了两件事:炒房和撒币。为重振因出口受挫而下滑的经济,小日子央行猛开印钞机,1986-1987年一年内五次降息,大水漫灌下楼市股市狂欢一片,“地价永远涨”、“东京房价永远不会跌”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至于后来到底跌没跌,大家都知道。

为保住市占率,小日子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具有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东南亚。这既可以绕道出口老美减轻保护主义责难,又能通过资本输出缓解日元升值压力,还能在亚洲提高影响力。因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导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小日子银行也随之跟进,于是小日子银行对亚洲的贷款飙升。

由于小日子过度破坏市场,而且七巨头感觉失去了对小日子国的掌控,才会联合赵瑞龙对小日子进行制裁。

从今以后,小日子国彻底沦为老美的后花园。

而在蛋糕分食成功后,赵瑞龙在取得精密机床和机械工业技术后,也立马搭上了回国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