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随近是有工厂的,而且还挺多,甚至包括长安内也有。
包括不限于玻璃厂,水泥厂,牛奶厂,烟火厂煤球厂等等,大多已经建厂几年了,不过新“”厂亦在投建。
厂房大多是长安内部的平民建的,有些则是些三教九流之人建的,比如鱼龙帮。
但无论明面是工厂的负责人是谁,工厂每年盈利都必须将五成上交唐国,当成税收。
遇到些不那么清廉的官员,还必须封些大大的红包送过去,不然就可能有祸事。
同时,所有的工厂或明或暗,背后都必然站有大人物的身影。
原因也简单,因为这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效率实在太过惊人,同时产品新颖,质量好而价格低。
每年在唐国内外席卷的金银数量,使这种吸金的饿兽若不加以管控,必然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
不过这也给唐国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顺差,让户部的官员时常笑的合不拢嘴。
另一方面,由于格物司这些年的进步太慢,大多大唐民众皆希望小王爷可以有什么新发明,或者新著作。
不过他们亦大多不知道一点,李月就是格物司的院长。
对,院长。这名字没什么问题吧?
虽然因为他去的不多,但“总结规律,不断创新”之类的纲领已经定下。
至于为什么民众觉得的近些年没多少新厂问世,则主要是因为格物司近些年主攻的方向是火器。
主耍就是突火枪,燧发枪,手雷之类的。
大威力的突火出现,但到了这里,他是真的不会了,所以定下调子,就让手下的人开始了漫长而危险的技术积累。
到了这一步,唐国现有的体制其实有些跟不上发展了。
工厂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的萌芽,科技的进步挑战了君主和修行者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