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长剑有影波茫茫(1 / 2)

阿呆住在隆中往东出山十五里的汉水边上,山路崎岖绕行,得行的三十里路。寻常人步子快的也得走个两个时辰。

他提气疾奔,也不走大路,专过那陡峭的山间小道,一柱香不到的功夫也就到了,还顺道抓了只山鸡。不由地心花怒放,脱口而出:“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显然,这句话也是“精分”的时候学会的。

小村落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多半都是沿江逃难而来的流民,见这里河水冲刷土地肥沃,最后不是在汉水上当渔夫,就是围水造田忙于耕种,虽清苦倒也恬静,总是有了个地方过活。

自黄巾起事天下大乱,荆襄九郡同样难避兵戈,在刺史刘表的统治下,却也成了天下少有的相对太平的地方,虽然徭役仍重,但不断涌入的难民还是为荆州在乱世中带来了别样的生气。

对百姓而言,能活下去,总还有一个奔头。

诸葛亮兄弟虽年幼失了双亲,毕竟祖上还有官职,又靠家中的关系,受到了刘表照拂、黄承彦接济,总体而言生活得衣食不缺。

诸葛草庐名为“草庐”,院中前后也有四五间砖屋,泥胚砖瓦俱全,足以避暑遮寒,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才能“抱膝高吟躬耕陇亩”,并非真如字面意思那样,穷苦的像一个寻常农夫。

而这汉水边的小村落,便是那最寻常的流民百姓的居所:家中人丁多一些的,还能结草为顶伐木为墙,差一些的只能一家蜷缩在渔船上以船为居。

阿呆的居所在这汉水小村里反倒显得有些“奢华”。土砖砌成的小屋一座,外面还围着一圈竹篱笆,供他一人居住实在是有些过于“宽敞”。

阿呆行至村子附近,就放慢脚步改为寻常步速。来到自家院子外,他喊了两声“王师傅”,见没人回应,便也不做理会,兀自一个人取水捡柴、生火造饭。

落日余晖、袅袅炊烟,汉水出渔的小舟早已靠回岸边,滩涂上造地耕种的农夫背着农具回到村里。

日复一日的讨生活,除了岁月在脸上刻画出更多的痕迹上,没有任何变化。

襄阳城内关于曹操南下、荆州到底是战是降的争论,显然还没有传到这个村子,不然此刻他们早就开始打算收拾一切还能够用的器具,快些去寻觅下一个能活下去的地方了。

阿呆家中,大的家具只有一张条凳、一张板桌、一席茅草地铺。剩下的都是一些小的杂物。他今日份的晚餐就是那只山鸡,比寻常小麦豆黍可口很多。

今天跑了山路又和人斗了一场,他早就饿了,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嚼吧嚼吧咽下去。

吃完的厨余残渣往院子里的土坑里一倒一埋,尘归尘土归土,生命以再寻常不过的方式回到了大地。

阿呆心想:“鸡啊鸡,今天是你运气不好遇着我,可不是我主动去找着你的,见你那么瘦肯定也挨了不少饿,这回把你吃了就当是替你解脱了。完了我好有力气保护孔明兄一家。你就早些入土为安吧。”于是又踩了踩盖在坑上的土,对着未寒的鸡骨作揖一拜。

刚准备回屋,阿呆看到远处一人走来,四十多岁,寻常农夫打扮,戴着一顶斗笠。他马上招招手向那人喊道:“王师傅!可算来了!”

王师傅点了点头,与他一起进屋坐下,一眼便看到了那柄剑。

“今天和人交手了”王师傅问。

“是的,还正想请教你,是否知道这剑的来历承彦公和孔明兄都不识得。”阿呆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