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扶颠始知筹策良(2 / 2)

刘备此话一出,最惊的还是徐庶。“主公,此话当真”他心中所想,是张飞大意没能击败阿呆,为了保全脸面不至于说是和一个后生晚辈打成平手,便拿吕布为例、夸大阿呆的武艺。

“子龙!”刘备朝着屋外喊了一声,负责中军巡护的赵云便依令进屋。“子龙,你且说说,阿呆小兄弟的武艺,与你相比如何”

赵云一拱手,神情不改地说:“回禀主公、军师,这几日与阿呆小兄弟共处,自认为在剑术上,绝非他敌手。”

众人素知赵云历来冷静持重、公义直爽,此话一出自是不假。

阿呆连忙起身不住地摇手道:“我一个无名小辈,岂能和各位将军相提并论,于马下还能胡乱动弹几下,上的坐骑入了战阵,便是一筹莫展了。诸位前辈休要再取笑于我。”

他这话倒也并非全是客气,这几日从隆中至新野,眼观赵云平日里对士卒的指挥号令,心里便知道领兵上阵与自己这一人一剑胡刺乱劈,着实有很大的区别。

诸葛亮说:“贤弟不必过谦。”

转而又对徐庶说:“诸位试想,那夏侯惇吃了如此大亏,此刻心头萦绕的头等大事会是什么必是如何调兵遣将,平了这新野,再将阿呆擒住,送回邺城好让他一雪前耻。因此我等何须担心他所率那几十精锐只需遣阿呆一人,沿官道缓步北上,那夏侯惇便会日夜跟随,伺机而动,我大军埋伏还有何可虑。”

诸葛亮嘴上这么说,却是把阿祺身上的那本书、以及《太公》诸事一概省略,他心中明白,夏侯惇盯着这两人,目的绝非单单只为了攻下新野、报一己之仇。

而是为了《太公》而来!

刘备不住地点头,可过了一会却说:“此法太过冒险,阿呆小友孤立无援,极易中了夏侯惇暗算,有所损伤,毕竟对方还有数十人,武艺高强。”

“主公无须多虑,我这小友除了剑术,另有一绝,跃丘陵如履平地、过江海凌波微步,形如鬼魅、转瞬即至。即便他遭遇险境,也定可全身而退。”虽然冬末,屋外仍旧非常寒冷,可诸葛亮的羽扇却是摇个不停。

阿呆被他这么一说,又只能摇手,连说“过奖过奖”,本想加一句“雕虫小技”,可转念一想却又觉得不合适,俗话说的好,过分的客谦反而容易让旁人认为是一种骄傲。

“那依二位军师之计,以阿呆小友为先锋,引开曹军探子,我后续埋伏于博望坡,需要多少人马为宜”

刘备心里暗暗欣喜,心想阿呆为诸葛亮效力,便等于是给自己效力,年近半百,能有这一文一武前来投靠,当真是他否极泰来、扭转颓势的契机。

诸葛亮笑眼盈盈看了看徐庶,并不发话。

徐庶领意,说道:“曹操发兵新野,是项庄舞剑,寄希望于一举拿下新野、击败主公,从而震慑刘表,使其率众投降、不战而胜。故此次曹孟德会遣一心腹大奖,率众与夏侯惇汇合,共同来袭。”

“至于兵马多寡,兵马太多钱粮消耗也多,兵马太少,又不能实现曹操一举攻克的意图。他知我军兵马不多,若以《孙子兵法》所言‘十则围之’,亮认为,不会超过三万人马,而前军最多也就六七千人,不足为惧。”

刘备听完,眼眸里满是赞许,又看到诸葛亮也向他点了点头赞同徐庶所言,有感而发:“我刘玄德虽为汉室宗亲,可戎马半生,已四十有七,略有仁德之名遍布四海,却至今无法救陛下于许昌。”

“自从得了徐军师相助,军容益盛。前几日又听了诸葛军师‘三分天下’的隆中之策,回到新野便夙夜难寐,深感汉室复兴有望。稍后召集诸将升帐,我向众人传令,此次用兵自我而下,皆以二位军师之令行事。”

说着对阿呆拱手施礼:“也请小兄弟看在荆州百姓的份上,助我军一臂之力。”

阿呆起身还礼,心想按诸葛亮计划,以自己为饵,诱使夏侯惇跟着自己北上,只需小心行事即可。又一想或许还能知道阿祺为何被伤的缘由,便郑重允诺了刘备。想到阿祺时,心里不禁一阵热气上涌。

众人正商议时,忽然听得一声“报!”门外一军士来报,徐庶示意其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