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尽忠报国!〕(2 / 2)

等凯旋的大军接近汴梁五十里的时候,童贯就勒令全军停下步伐,因为,徽宗陛下带着满朝文武和仪仗队亲自出城迎接这之立下泼天大功的队伍!

只见这支仪仗队最前面是开道的几辆车,依次分别乘坐京城地方官和朝廷官员。

随后是由两队骑兵及六行步甲队组成的“清游队”,其作用是清道,以保障后面的皇帝出行顺利。

紧随其后的是士兵手持的十二面龙旗,分作两排。

龙旗后则是专用车队,其中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等。

每辆车均由4匹马牵引,有驾士十四人、匠人一名。

至此,导驾仪仗结束,后接引驾仪仗。

引驾:仪仗不同于导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陪同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员也在其中。

引驾仪仗的前导是由十二排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骑兵组成的卫队。

尾随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

乐队的乐器以各种鼓为主,主要有鼓、大鼓、铙鼓、节鼓、小鼓、羽葆鼓等,还有吹奏乐器笛、箫、笳、长鸣和中鸣、大横吹、筚篥等以及金钲等打击乐器,整支乐队由七百五十余人组成。

乐队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一些随行的官员及皇帝的二十四匹御马也夹杂在旗阵中。

旗阵之后,又有分列于左右的青龙旗和白虎旗。

两面旗帜的后面则为随行的朝廷官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间,还穿插和夹杂着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

后卫部队:走在仪仗最后的是后卫部队,前面是由两位将军率领的左、右厢步甲队,共48队,分作前后两个方阵,每队30人,以一面旗帜为前导。

士兵均头戴兜鍪,身着铠甲,手持弓或刀、盾,每队的装束均为同一种颜色,共有五种颜色,相间排列。

中间为左、右厢黄麾仗,分为十二行,每行十人,分别手持弓、刀、戟、盾及孔雀氅、鹅毛氅、鸡毛氅等。

黄麾仗后为殳仗,共有五百兵士,手持殳等古代仪卫兵器。

最后则为诸卫马队左右厢二十四队骑兵和十二支旗队组成的旗阵。每支旗队所举的旗上绘有同一种传说中的神怪,如辟邪、玉马、黄龙、麒麟、龙马、三角兽、玄武、金牛等。

旗阵后,又是由步甲兵组成的黄麾仗,并有骑兵护卫。至此,仪仗队才结束,总人数大约在五千人以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