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临蓚县 重回马邑(1 / 2)

渤海蓚县,西汉时置条侯国,汉文帝曾经晋封大将周亚夫为条侯,也是依次为依据,隋开皇年间改为蓨县,移至今河北景县。提到渤海蓚县,就不得不提及当地一个有名的世家---渤海高氏。 </p>

渤海高氏,是指东汉起发迹于渤海郡的高氏郡望。自南北朝时期以来,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渤海高氏于东汉末形成后,至西晋渐趋兴盛,并形成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等多个支系。 </p>

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已成为山东(指太行山以东)门阀士族的代表,进入鼎盛阶段,控制北魏、东魏政治,建立北齐政权。 </p>

出身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的高欢、高澄父子相继任东魏大丞相、渤海王,控制东魏军政大权。 </p>

至高澄的弟弟高洋,以相国、齐王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成为北齐王朝的开国君主,是为北齐显祖文宣皇帝(529-559)。 </p>

直至隋朝时期,高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则是高颎(由于前文已经对高颎做了太多介绍,此处就不在赘述),直至高颎身故,渤海高氏一族逐渐走向没落。 </p>

然而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蓚县人高士达率众发动清河起义会合窦建德自称东海公。占据楚州后自称冀州王。奈何隋十二年(616年),高士达率众奔袭涿郡,克城之后击杀涿郡通守郭绚,不接受窦建德机动作战、避锋间击的策略,小胜之后骄兵轻敌。 </p>

彼时隋炀帝曾派段达前往征剿,谁知段达屡战屡败,无奈之下杨广下诏将远在辽东的杨义臣召回,责令其出兵剿灭高士达所部。 </p>

杨义臣率领麾下辽东军一战得手,大破高士达部,并于战场上亲手斩杀高士达。 </p>

鉴于蓚县出了高士达这样一个‘反贼’,至此蓚县被朝廷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之一,直至隋炀帝杨广前往江都身死,蓚县一带百姓才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p>

随后窦建德却在山东、河北一带发展壮大,蓚县则又被划归到窦建德的势力范围之内,由于窦建德此人念及当初高士达的收留之恩,故而对蓚县照拂有加,以至于蓚县人幸运地避开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p>

此时通往蓚县的官道上,楚墨风与史寒霜快马轻骑,向着蓚县赶去,一路上二人为了节省时间,东渡黄河进入河东补给一番之后,随后从河东郡治安邑县渡口雇了一艘船一路东行前往蓚县。 </p>

待二人抵达蓚县时已是五日之后了,楚墨风和史寒霜下船之后,嘱咐船夫在渡口等候,随即策马向着蓚县祖宅驶去。 </p>

此时的蓚县已然不似当年那般繁华,经历了连年的战火侵袭,大部分蓚县人早已举家搬迁,剩下的除了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就剩下高氏一族了。 </p>

走进蓚县县城大门,楚墨风惊奇地发现城门口负责盘查的士兵依旧是身穿窦建德部的服饰,塞了些银钱并呈上通过文牒之后,楚墨风和史寒霜二人得以顺利通关进入县城。 </p>

二人轻车熟路地来到了高家祖宅,望着大门上早已斑驳的油漆,楚墨风不禁热泪盈眶,自己常年在外不得归来,却不曾想家中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想起自己现如今宅邸五处,银钱不知凡几,却始终未曾给家中来信。 </p>

想到这楚墨风翻身下马信步走上前,伸手推开大门走了进去,随行的史寒霜见状也赶忙跟随着楚墨风的脚步进入了高府。 </p>

刚踏进高府大院,迎面一个人急匆匆地跑过来,一头撞在楚墨风的怀中,被此人撞了个眼冒金星之后,楚墨风向后踉跄了几步,一把扶住此人说到:“这谁啊?这么冒冒失失的?” </p>

只见此人抬起头望着楚墨风喊到:“小弟,是你吗小弟?你怎么回来了?”随即此人转身向着院内跑去,一边跑一边兴奋地喊到:“母亲大人、二哥、大姐你们快出来啊,看看谁回来了?” </p>

楚墨风定睛一看原来之前这个冒冒失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三哥高表仁,赶忙拽着史寒霜向着内院走去。 </p>

此时楚墨风的母亲贺拔夫人和大姐高良娣正在屋内说话,听到高表仁的呼喊声不禁眉头一皱,对着高良娣说到:“良娣,你二弟怎么如此冒失,这么大的人了还咋咋呼呼的,你这个当姐姐的平素得时常提点他和弘毅,尽管咱们高家没落了,但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p>

而一旁的高良娣已然被高表仁呼喊的内容吸引住了,全然没有听到自己母亲的一番说教,外面的高表仁接连呼喊了三遍,而高良娣终于确信自己没有听错,随即转过头热泪盈眶地对着贺拔夫人说到:“母亲大人,您方才没有听清二弟喊的是什么吗?” </p>

贺拔夫人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说到:“你这丫头,我在这一番教导你没有听进去,反倒是被你弟弟的呼喊声勾去了,为娘的怎么能没有听清,说是谁回来了?是弘毅回来了吗?” </p>

望着满含热泪的高良娣,贺拔夫人放下茶杯诧异地问到:“你看你,为娘只不过是说了你几句,你怎么还哭上了?” </p>

只见高良娣一把抓住贺拔夫人的手,兴奋地说到:“母亲大人,二弟方才喊的是小弟和弟妹回来了。” </p>

听闻高良娣说出‘小弟’二字,贺拔夫人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急忙向门口走去,吓得身旁的使唤丫鬟赶忙追了过去,嘴里不停地喊着:“夫人您慢一些,小心地面不平。” </p>

伸手把门打开,只见高表仁站在门口兴奋地说到:“启禀母亲大人,小弟和弟妹回来了。” </p>

越过高表仁的身躯,贺拔夫人抬眼前望去,只见一个身材瘦削的男子领着一个俏丽的女子径直走来,望着这名男子的身影,贺拔夫人捂住嘴抽泣起来。 </p>

自隋大业十二年前往张掖主持小儿子的婚礼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母子不得相见了,三年来每每望着环绕身边的二儿子和三儿子,贺拔夫人一面感叹着来之不易的温馨,一面又要在夜里忍受思念之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贺拔夫人总会想起自己的这个小儿子,长年在外漂泊,也不知道他是否衣食无忧居有定所。 </p>

而现如今,自己朝思暮想的小儿子竟然就这样出现在自己面前,积累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贺拔夫人忍不住当场泪如雨下,一时间竟然站立不住,还好身后的高良娣和丫鬟扶住了她。 </p>

望着台阶上两鬓微微有些斑白地中年女子,楚墨风一个箭步冲了过去,跪在她面前叩了三个响头说到:“母亲大人,儿子回来了。”而一旁的史寒霜也随即拜了下去,盈盈地说到:“婆婆,儿媳寒霜回来看您了。” </p>

贺拔夫人见状,挣脱了高良娣和丫鬟的搀扶,走下台阶将二人扶起,哽咽地说到:“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走,咱们一家人进屋叙话。”说完一手一个拉着楚墨风和史寒霜向着屋内走去。 </p>

众人来到屋内,贺拔夫人则是将楚墨风和史寒霜安置在自己的左右坐下,一会儿看看儿子,一会儿望望儿媳,脸上喜悦的表情滥于言表。似乎是想起什么一样,贺拔夫人对着楚墨风问到:“文成我儿,为何只有霜儿跟随你一同回来了?梓瑶那丫头呢?” </p>

“启禀母亲大人,梓瑶此时人在长安,正在带着儿子的另外两位娘子打理医馆呢。” </p>

听闻楚墨风说到另外两位娘子,贺拔夫人不免看了史寒霜一眼,只见史寒霜笑着说到:“婆婆您不必如此看我,文成说的是真的,您的好儿子总共娶了四门夫人,两个一品诰命两个公主。” </p>

一听还有公主,贺拔夫人脸色一寒冷冷地说到:“文成,你怎么还娶了公主?难道是去给杨广那个无耻之徒卖命去了?如若真是这样,你现在就给我离开,权当我没有你这个儿子。”说完伸手指着大门口,示意楚墨风出去。 </p>

一旁的史寒霜见此情景心想这怎么聊着聊着还聊崩了?赶忙出声说到:“婆婆您消消气,您误会文成了,他怎么会去杀父仇人那里做事呢?” </p>

贺拔夫人闻言望着史寒霜说到:“霜儿,你是好孩子,你跟婆婆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p>

随后史寒霜将他们从张掖迁到晋阳,并随着李渊一路起兵直至入主长安之事娓娓道来,一席话听的在场之人惊讶不已。待史寒霜话音一落,贺拔夫人赶忙走到楚墨风面前,一把抱住他说到:“孩子,方才是娘亲错怪你了,这些年你辛苦了。” </p>

此时高表仁带着大宁公主走了进来,张口说到:“母亲大人您还不知道吧,您这小儿子现在在大唐可出名了,大唐唯一一个骠骑大将军,整个大唐的兵马尽数归至麾下,据说最近还晋封为祁国公了。” </p>

一旁的楚墨风听了不免有些诧异,自己从未将消息传回蓚县,自己的三哥是如何知道的?似乎是猜到了楚墨风的想法,高表仁笑着说到:“小弟你就别瞎琢磨了,为兄平素经商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这些消息都是从别处听来的。” </p>

此时楚墨风才恍然大悟,这么些年过去,竟然忘了自己这位三哥曾经很是痴迷于经商之道的,想到这楚墨风对着高表仁笑着说到:“叫三哥看笑话了,长年在沙场上,警惕性不得不高了。” </p>

高表仁闻言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楚墨风不必介怀,随后对着贺拔夫人说到:“母亲大人,孩儿这就去通知二哥和二嫂回府。”说完将大宁公主留下,自己独自一人匆匆离开了高府。 </p>

望着面前的大宁公主,楚墨风思索了片刻,对着她和高良娣说到:“大姐,三嫂,有件事小弟需要向您二位说一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