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书房议事 考核开始(1 / 2)

书接上文,话说自从楚墨风当日在所有将领面前放出话之后,一众将领回到大营就开始指挥着各自麾下的士兵开始日夜操练起来,一时间整个柏壁大营每日都是一副鸡飞狗跳的场景。 </p>

试问,古往今来哪个做将领的不想军功傍身?哪个做官的不想平步青云?对于文官来说,有政绩有资历就能够拥有晋升的资本;而对于武将来说,每一笔功勋都是靠着自己和麾下的将士们一刀一枪在战场上用命换来的。 </p>

任谁的心中也想跟楚墨风一样,圣眷尤渥一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但是又有谁知道,自晋阳起兵伊始,有多少个夜晚楚墨风都在为大军下一步的行动而苦思冥想辗转反侧;又有多少次在战场上,危难关头都是他带着麾下的将士挺身而出化解危局? </p>

或许那些满口之乎者也,张嘴闭嘴子曰的文官并不知道,就在英灵殿竣工之后,第一批英魂入驻的当天,楚墨风托人给自己立了一个‘衣冠冢’,以期待能够永远陪伴着那些跟随自己出征而牺牲的将士们。 </p>

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说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之所以楚墨风如此拼命,为的是大唐,但是并不是李渊统领的大唐,从晋阳起兵至今,楚墨风心中那个明主,永远是大唐二皇子李世民。 </p>

此时站在校场之上,望着面前那些大汗淋漓却依旧在坚持训练的士兵们,楚墨风不禁暗自感叹到:如若此时不给予你们一个练兵的动力,日后一旦突厥崽子南侵,大唐势必抵挡不住。 </p>

念及于此,楚墨风临时改变了考核计划,责令柏壁军营内的将领二人一组,选取四十名优秀的士兵进行分组对抗,最后按照分组对抗名次一一与天策军进行对抗,最终获胜者下一次出征则会优先考虑。 </p>

待楚墨风的计划一公布,整个大营内顿时一片哗然,望着台下嘈杂的士兵们,一旁的李世民走上前轻咳一声说到:“诸位,祁国公此举,无非是想让诸位在这次考核的过程中多多强化自己以及团队的战技能力,以备日后能够应对大型的战役,如若谁觉得自己没有信心和能力应付这次挑战,那么现在就退出,不要像个女人一样在那里斤斤计较,退出者本王会向朝廷申请,将你们调回长安。” </p>

此话一出,台下原本吵杂的声音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每个人都知道,在秦王殿下的麾下,吃得饱穿得暖,饷银按时发,伤了有人治,死了有抚恤,任谁也不是傻子,如若回到京城或者发配到别人的麾下,且不说能不能按时发饷,自己的小命估计都没有保障。 </p>

想到这在场将领和士兵纷纷齐声喝到:“谨遵秦王殿下和祁国公的指示,属下一定认真完成考核。” </p>

李世民见状笑着说到:“既然诸位有此决心,那本王给诸位将领三日时间用以寻找盟友,三日之后考核开始。”随后示意大军各自退下。 </p>

李世民与楚墨风径直来到了李世民临时住处的书房内,只见李世民摸出一个瓷瓶递给楚墨风,笑着说到:“马上又要过年了,今年估计咱们兄弟二人是回不去了,你的几位夫人都有孕在身,不如你回去看看也好?” </p>

“不必了,既然陛下将她们接入宫中,想必安排服侍她们的人也不会太少,加之梓瑶也是大夫,我很放心的。”接过李世民递来的瓷瓶,楚墨风打开盖子对着唇边抿了一口说到:“倒是你啊,孩子才出生不久,你就领兵出征了,起名了吗?” </p>

“承乾,李承乾,这是父皇给起的名,是以承乾殿的名字取的,我觉得名字不错的,就应承下来了,父皇已命人载入玉牒了。”听到楚墨风问起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冷峻的面庞难得露出一丝暖心的笑容,:“小家伙挺结实的,我想着待日后稍大一点,烦请寒霜传授他些功夫,如若观音婢日后再给我生个女儿,还得劳烦寒霜传授武艺了,毕竟人家好歹也是江湖上的名门正派。” </p>

楚墨风闻言给了李世民一个大大的白眼,略带嫌弃地说到:“我说李老二,你这话的意思是嫌弃我教得不好吗?无论怎么说,我好歹在江湖上也是有些名头的。” </p>

“你可算了吧,谁不知道你一身武艺颇为繁杂,如若让你教,估计最后能教出一个四不像来,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如此逆天?”李世民举起手中的瓷瓶对着楚墨风晃了晃,仰头灌了一口,随后对着门外厉声喊到:“所有人都退下吧,我与祁国公有军备大事商议,护卫队守在院内,如有肆意偷听者,定斩不赦!” </p>

只听见门外一阵纷乱的脚步声过后,李世民这才对着楚墨风点了点头,楚墨风见状低声说到:“我跟你说几件朝廷里的事,然后咱俩再慢慢分析。” </p>

见李世民点了点头,楚墨风这才缓缓地开口说到:“第一,你大哥对你现在猜忌颇深了,此事是由宫里传来的,第一个知道此事的人是原礼部尚书李纲。” </p>

原来八月底的时候,李渊责令礼部尚书李纲兼太子詹事,太子李建成一开始对他很尊重。时间一长,太子渐逐亲近小人,嫉妒秦王李世民功劳大,颇猜忌李世民,李纲屡次规劝,李建成都不听,于是李纲请求告老退休。 </p>

谁知李渊得知此事之后,当庭对李纲大骂到:“你当过何潘仁的长史,就耻于作朕的尚书吗!况且正要让你辅导建成,却坚持要离职,这是为什么?” </p>

一见李渊动怒,李纲只好叩头谢罪到:“潘仁是个盗贼,每次想妄杀无辜,我规劝后他立刻就不杀了,作他的长史,我可以问心无愧。陛下是创业的圣明君主,我没有能力,说的话犹如用水浇石,虽然石头湿了可并不能渗透,对太子的规劝也是一样不起作用,我怎么敢长期使尚书省受玷污,而使东宫蒙受耻辱呢?” </p>

听到这李渊才明白问题所在不在于李纲,而是在于自己钦定的太子李建成,无奈之下李渊只好对李纲苦苦挽留说:“朕知道您是位正直的人,请您勉为其难留下辅导我的儿子。” </p>

九月戊子日(二十三日),李渊下令任命李纲为太子少保,原礼部尚书、太子詹事的官职依旧保留。李纲又上书规劝太子饮酒没有节制,以及信任邪恶之人,疏远骨肉兄弟,太子不高兴,所作所为依然如故。 </p>

为此李纲郁郁不得志,就在前些日子咱们进攻尉迟敬德和寻相的那几日里,李纲上书说自己年老多病必须辞职,高祖下诏解除他的尚书职务,仍然让他担任少保。 </p>

“能够得到这个消息说起来也颇为婉转,李纲的一个小妾喜欢去长安翠玉阁买首饰,你也知道女人嘛,总是会与人闲聊几句的,那翠玉阁的女掌柜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马汇报给我,所以我才能在今日将此事告知与你。”楚墨风将瓷瓶的酒喝完之后,对着李世民晃了晃,示意他没酒喝了,只见李世民摇了摇头,走到书房墙角的一个柜子前,将柜门一开,从里面摸出一坛酒对着楚墨风一丢。 </p>

楚墨风见状将瓷瓶轻轻地往桌子上一放,伸手迎着酒坛飞来的方向,看似轻柔地一带,酒坛落在楚墨风手掌上去势不减,而楚墨风则是笑着将掌中的酒坛以一种阴柔的力道包裹着在空中画了一个圈,堪堪的将酒坛定在了掌中。 </p>

李世民一见不禁拍手叫好,“什么时候你又会了这么一手啊?”说完自己也取了一坛酒出来,坐在楚墨风对面疑惑地问到:“那掌柜的为何会对你禀报?不会是你们府上自己开的店铺吧?” </p>

楚墨风伸手拍掉酒坛上的泥封,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到:“我们府上才没有心情跟长安那些门阀世家抢生意呢,不是不愿意抢,而是不想陛下为难。至于这个消息的来源,还是因为你秦王殿下当年好心收留了洛阳来的那些江湖门派,这个掌柜的是月亮门的,这下你懂了吧?” </p>

此时李世民也拍掉了泥封,灌了一口酒之后,有些失落地说到:“看来大哥真的是不想放过我了,哎,也不知道为何我们兄弟几人之间会成这种局面?想当年小时候,大哥还抱着我骑过马,我记得他还对我说过,咱们李家的男丁长大后一定要建立不世功勋,这样才能光宗耀祖。” </p>

“此事你们谁都没有错,只能说朝堂之上那个位置实在是太诱人了,换做是别人也会如此的,所以你不要有什么想法。”楚墨风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开口说到:“还记得年前咱们准备出征结果陛下临时改主意一事吗?” </p>

李世民不解地点了点头说到:“不是因为时机不成熟而且父皇需要一个人坐镇长春宫,这才临时改变了计划吗?” </p>

“屁的时机不成熟。”听闻李世民这么一问,楚墨风顿时气的一拍桌子说到:“这件事有人告诉我了,是你大哥暗中搞鬼,向陛下进言说暂时不要西征,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老爹耳根子软且猜忌心颇重,所以你知道了,就成了现在这样。” </p>

楚墨风顿了顿继续说到:“此次下旨让你领兵出征之前,你大哥在朝中也找了人反对,谁知找的那个人也是个脑子不好使的,竟然建议陛下让李元吉那货领军出征,结果陛下被当场驳回了。” </p>

“元吉?”李世民摇了摇头说到:“大哥、我、玄霸、元吉还有秀宁,我们兄妹五人一母同胞,其实有时候在一些问题上,秀宁都比元吉要强上百倍,当年母亲大人很早就过世了,大约是在大业九年的时候,父皇那是一个人拉扯着我们兄妹五人,平素对我们管教很严,元吉从小就生性顽劣,若是让他领兵作战,真是无法想象的。” </p>

“所以说当时我就在朝堂上发了飚,毕竟我是骠骑大将军,整个作战计划是我来制订的,当然主帅人选也必须按照我的思路去安排。”楚墨风喝了一口酒之后,像是想起什么一样,一副嫌弃的模样对着李世民说到:“光顾着喝酒了,我说你也没准备些下酒的东西,这么干喝谁受得了啊?” </p>

李世民闻言一拍额头说到:“你看,只顾着叙话了,把这等大事抛诸脑后了,还望国公爷见谅,本王这就差人准备的,稍安勿躁!”说完对着门外喊到:“去后厨准备些酒菜带过来,今日本王要与国公爷彻夜长谈。” </p>

只听门外有人应了一声,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启禀秦王殿下,酒菜已经准备好了,属下这就给您和国公爷端进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