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捕风捉影 誓死效忠(1 / 2)

书接上文,话说李世民和楚墨风前往马军巡视时,从房玄龄口中得知尉迟敬德被屈突通捉了起来,且此事竟然是李渊授意,当下大惊赶忙向着大营奔去。 </p>

二人走进军帐发现屈突通、殷开山、刘弘基、长孙顺德、窦琮等人正在军帐内商议着什么,一见李世民和楚墨风联袂而至,纷纷起身问好。 </p>

只见李世民略微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走到首座上坐好,而楚墨风则是饶有兴趣地坐在一旁,对门外的亲兵喊到:“去给本国公找一坛酒来。” </p>

门外亲兵应了一声转身离去,不一会抱着一坛酒走了进来,对着楚墨风说到:“启禀国公爷,属下找遍整个大营只有这一坛酒了,您先将就喝着,待火头军出去采买时再让他给您带一些回来存着。” </p>

楚墨风点了点头,从怀中摸出一吊钱递到这名亲兵手中,笑着说到:“这一吊钱是赏你的,去知会一声,多买一些回来,稍后去天策军的驻地找天杀营赵信支取银钱即可。” </p>

这名亲兵见状满心欢喜地接过赏钱,对着楚墨风连声道谢,楚墨风见状摆了摆手,示意其将手中的酒坛放在一旁退了出去。 </p>

军帐内屈突通见楚墨风公然饮酒,不由地眉头一蹙正待出言呵斥,却被一旁的殷开山拉了一把,只见殷开山摇了摇头,站起身对着楚墨风说到:“国公爷,军中有规定不得私自饮酒,您看......” </p>

将酒坛上的泥封一掌拍开,楚墨风仰起头猛灌了一大口,顺手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酒痕,冷冷地望着殷开山说到:“我说殷大将军,你跟我一个管兵的讲军规军纪,试问咱们这大营内还有军规军纪可言吗?” </p>

楚墨风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除了李世民之外,顿时一片惊诧,心中暗自揣测楚墨风此言何意,只见屈突通站起身怒气冲冲地说到:“国公爷,老将试问一句,为何我大唐军队已经没有军纪军规可言了?还请国公爷示下。” </p>

“未经上官许可私自羁押带兵将领,仅凭一封书信便要捕风捉影斩杀有功之臣,这不是不顾军规军纪是什么?”谁知屈突通话音一落,楚墨风一手托着酒坛,另一只手重重地拍在身旁的小桌上,或许是因为力气过大,小桌受不了楚墨风这一击竟然‘砰’的一声四分五裂,一声炸响让帐内众人顿时心头一跳。 </p>

而上首的李世民见此情景,不由地暗自嘀咕到,这小子什么时候武艺如此精湛了,试问自己使出全身力气也不可能将那小桌子拍的四分五裂,不错,不错,这一下估计把在场这些老家伙都吓了一跳。 </p>

想到这李世民轻咳一声,缓缓地说到:“整个大唐都知道祁国公爱兵如子体恤下属,烦请祁国公先暂息雷霆之怒,让诸位将军把事情的始末说清楚也不迟啊。” </p>

听到李世民的话,楚墨风忿忿地点了点头,对着屈突通等人说到:“诸位,今日之事是不是得给秦王殿下以及本国公一个交待啊?还是说诸位也想学裴寂那厮,无故冤杀朝廷将领啊?” </p>

屈突通等人一听楚墨风提到‘裴寂’两个字,这才想起当年因为刘文静一事,面前这位爷可以敢跟陛下当庭叫板的,几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只见殷开山起身对着李世民和楚墨风抱拳说到:“启禀秦王殿下,启禀国公爷,此事就由末将来说明吧。” </p>

原来房玄龄接到诏令之后,像往常一样代李世民打开先看,觉得事态紧急,便立即交给屈突通和殷开山两位重臣阅读。二人得知消息后十分紧张,毕竟他们早就对尉迟敬德心怀疑虑,现在更是害怕尉迟敬德接到了寻相的密报,突然发动反叛,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p>

而在此之前,就在唐军攻打王世充的时候,寻相却带着当初投靠来的八千部众趁夜逃跑投靠了王世充。 </p>

此时见到此诏令之后,殷开山和屈突通甚至怀疑,在这两军对峙之际,万一尉迟敬德和王世充秘密勾结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 </p>

念及于此二人急忙招来太原起义的老将刘弘基、长孙顺德、窦琮,把诏令拿给他们看了,他们也紧张得额头直冒汗,简直觉得叛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若等到秦王李世民和祁国公楚墨风回来再处理此事,唯恐叛乱突发酿成大祸。 </p>

众人便决定立即动手,先把尉迟敬德抓起来再说,于是在屈突通、殷开山的主持下,布置了上百名精锐甲士埋伏在军帐后面,派人假传秦王李世民的命令,要尉迟敬德前来军帐议事。 </p>

正在自己营帐内擦拭盔甲的尉迟敬德听闻秦王召见,想起之前寻相叛逃前与自己的那番对话,不由地叹了一口气,心想此事果然被秦王殿下知道了,看来自己当初没有上报的确不对,想到这赶忙起身准备前往,想着跟李世民解释一番,如若秦王殿下要惩罚自己,那也是自己罪有应得。 </p>

随即尉迟敬德孤身一人来到了军帐中,谁知刚一进门便被五六名甲士死死地按在地下。而尉迟敬德表现出十分震惊的样子,没作任何反抗,被众甲士绑了个结实拉到后面看管起来。随即屈突通、殷开山他们便在军帐里等着,只待李世民回来后一声令下,便将尉迟敬德斩首,然后准备再用同样的方式,将尉迟敬德军中的亲信给予解决。 </p>

听完殷开山的叙述,军帐内一片寂静,而楚墨风怀中的那坛酒已然喝了个见底,顺势将手中的酒坛往地上使劲一掷,清脆的碎裂声在军帐内显得如此刺耳。 </p>

只见楚墨风站起身走到殷开山面前,冷冷地说到:“当年我把你吊在旗杆上三天三夜,把文静闷头揍了一顿是因为什么?因为当年你们随着秦王殿下出征,不按秦王殿下指令行事,贸然出击导致大军死伤惨重,事后依旧对你委以重任,这是为什么?因为我相信你是一个有担当有良心的人。”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殷开山顿时一阵语塞坐在了椅子上,而一旁的刘弘基见状正待起身说话,楚墨风却转身指着刘弘基说到:“老刘我没想到此事你竟然也参与了,真是太叫我失望了。” </p>

“国公爷,这不是事出紧急,而且牵扯到叛乱的问题,末将这才与诸位将军一同出谋划策吗?”眼见楚墨风隐隐有些动怒,刘弘基不免心中有些忐忑。 </p>

“这里面最不应该参与此事的就是你,从当年你第一次被俘至今,你自己扪心自问,多少次你身陷囹圄之时,本国公可有曾放弃营救你吗?当年你再度被俘,就有人对我和秦王殿下劝谏,说你刘弘基屡次被俘,一定是背叛了大唐,你知道秦王殿下是怎么说的吗?”伸手指着刘弘基,楚墨风眼神中冒出了丝丝怒火。 </p>

“末将不知,请秦王殿下和国公爷示下。”听闻其中还有这么一出,刘弘基不免有些诧异。 </p>

只见李世民缓缓地说到:“当年有人对我和祁国公进言,说你刘弘基意欲背叛大唐,建议本王放弃营救你,本王当时一口回绝了此人,我跟他说刘弘基是自晋阳起兵时就一路跟随的老人,此人有勇有谋忠诚无比,唯一不会做的事就是背叛大唐。刘将军,你太让本王失望了。” </p>

刘弘基听闻此间还有这么多离奇曲折之事,当下对着李世民和楚墨风跪下说到:“秦王殿下、国公爷,末将何德何能得您二位如此保举,末将实在惭愧。” </p>

楚墨风将刘弘基扶起之后,缓缓地说到:“刘将军,今日之事与当年何其相似,既然本国公和秦王殿下对你信赖有加,您为何不能对别人加以信任呢?” </p>

此时长孙顺德起身说到:“国公爷,末将有一事不明,既然您深信尉迟敬德不会叛变,那么寻相一事如何解释?” </p>

“长孙将军,我知道您是秦王妃的族叔,既然您不相信尉迟敬德不会叛变,那么本国公在此可以立誓,敬德此人也算是本国公的故交,如若此人日后背叛大唐,那长孙将军届时可以以我项上人头拿去平息陛下的怒火,不知长孙将军意下如何?”楚墨风听了长孙顺德的话,心想你个老家伙真是不看事,没看见秦王殿下执意要保住尉迟敬德吗?一个皇亲国戚也出来凑热闹。 </p>

听了楚墨风的话,长孙顺德不禁在心中暗自腹诽到,都知道你祁国公现在掌管天下兵马,而且麾下除了天策军之外,秦琼、程咬金、史万宝、刘德威、史大奈等人均以你马首是瞻,据说整个江湖多半人都因当年嵩山一事对你青睐有加,我若是届时动了你,岂不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p>

想到这长孙顺德只好叹了口气说到:“既然祁国公愿意出面作保,那在下也无话可说。” </p>

眼见在场五人搞定了三人,楚墨风转身对着李世民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小爷给你搞定了三人了,剩余两个你搞定吧。 </p>

李世民见状起身笑着对屈突通说到:“屈老将军,如若本王没有记错,当年您归顺大唐之时,朝中也有许多人对您持有怀疑态度吧?” </p>

“秦王殿下,老将知道此事做的有些孟浪了,还请秦王殿下恕罪。”一听李世民开口,屈突通就知道李世民要说什么事,赶忙止住了他的话头,顺势服了软。 </p>

眼见涉事几人只剩窦琮一人,李世民随即将目光转向了窦琮,窦琮见状心中叹了口气,但是本着对大唐的忠心,还是强打起精神对李世民说到:“秦王殿下,既然您与国公爷都认为尉迟敬德不会叛变,不如将其唤来询问一番再做决定如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