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青城激斗 围困洛阳(2 / 2)

在确认消息无误之后,李世民迅速召来楚墨风,二人商议一番之后,秦王李世民下令派遣将军李君羡,率领五千余人在王玄应回城路上进行设伏。 </p>

自以为此行保密措施做得天衣无缝的王玄应,心中担忧洛阳情况,并没有沿途派斥候先行查探,而是匆忙率运粮队快速赶路,殊不知前方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只待运粮队入网。 </p>

大军行进到据洛阳城还有二十里的地方,王玄应见一众士兵渐渐露出疲态,无奈只好下令原地休息一番再继续赶路,得到休息的命令之后,运粮队的士兵顿时将手中兵器一丢,随意找了个地方就坐了下来,而王玄应在亲兵的陪同下,走到一快较为平坦的石头前坐好,随后亲兵赶忙送上热汤供其享用。 </p>

几口热汤下肚之后,身上的寒气渐渐被驱散,王玄应望着一众席地而坐的士兵,心中不免有些落寞,曾几何时郑国国力强盛,自己身为太子也是如众星捧月一般,谁知大唐解决了薛仁杲和刘武周之后,紧接着调转枪头向郑国袭来。 </p>

想到这王玄应暗自骂到,都是这该死的大唐,都是这该死的秦王,正在咒骂之际,只听道路两旁的树林里突然传来一声长长的唿哨声,顿时吓得王玄应大惊失色,赶忙起身招呼士兵戒备。 </p>

还未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阵型,只见树林里一队队大唐士兵挺着刀枪冲杀过来,手起刀落如砍瓜切菜一般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身旁的亲兵见状唯恐王玄应有什么闪失,赶忙将其扶上马背,在几个亲兵的掩护下向着洛阳方向跑去,待场上没有一个活着的敌军之后,领兵出征的李君羡收起依旧滴血的长枪,对在场众人喊到:“迅速打扫战场,放倒几棵树作为障碍,而后带着粮食迅速撤离。” </p>

待王玄应仓皇逃窜回洛阳之后,得知此事的王世充气急败坏地命令王玄应再度率军将粮草追回,等到王玄应率兵赶往出事地点时,只看见一地失去盔甲兵器的尸体,还有那些作为障碍的树木。 </p>

此时王世充还期盼着窦建德的援兵到来,奈何麾下士卒早已厌倦战争,另一面李世民和楚墨风商议应该将行营继续向前推进,以便给予王世充适当的压力。 </p>

乙未日(初七)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回朝上奏,请求进军包围东都洛阳。 </p>

李渊此时也知道战争进入到关键时刻,遂对宇文士及说:“回去跟你们秦王殿下说,这次攻打洛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攻陷东都之际,隋朝皇室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器械,除去各人所必须的,就都委托你收集起来,其他的美女玉器布帛,都用来分赐给将士们。” </p>

得到李渊首肯之后,李世民和楚墨风便开始商议移师青城宫一事,谁知此时却有人前来禀报,说窦建德的使节李君威来到了新安。 </p>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世民和楚墨风,暂时将移师的计划搁置,开始商议起对策来,李君威的到来表明,之前的计划依然奏效,而王世充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但是眼下又有新的变数突然产生了,看来窦建德的夏军将很快加入唐郑战争之中,必须立即将东都团团包围,绝不能让窦建德的夏军与王世充的郑军会合。 </p>

想到这李世民和楚墨风一致决定立即移师青城宫,完成对东都洛阳的包围。随即二人将窦建德的使节李君威扣留在军营中,对窦建德的来信也不作答,这样至少又可以耽误窦建德一段时日。 </p>

辛丑日(十三日)李世民将军营转移到青城宫,尚未修好壁垒,王世充就率二万兵马从方诸门而出,凭借旧马坊的墙垣沟堑,靠近水抵御唐军。 </p>

由于刚刚抵达,一切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面对杀气腾腾的郑国士兵,大军不免有些惊慌失措。 </p>

李世民见状让精骑在北邙山列阵,自己登上北魏宣武帝陵观察郑军,随后笑着对身边的人说:“贼子的处境已窘迫了,倾巢而出,想侥幸打一战,今日打败他,以后他再也不敢出战了!” </p>

负责局中调度的楚墨风见状,赶忙下令让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过谷水进击王世充,并告诫屈突通说:“军队一交锋立即放烟火。”而感念楚墨风营救家眷之恩的屈突通,将楚墨风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随即领命而去。 </p>

只见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向着王世充的大军发起冲击,很快双方碰撞在了一起,屈突通一刀劈死一个郑国士兵之后,想起楚墨风的话随即大声喊到:“燃放烟火,速速燃放烟火。” </p>

随即早有士卒取出引火之物,将烟火点燃,滚滚浓烟几里外都看的一清二楚,埋伏在一旁的李世民见浓烟已起,挥舞手中步槊身先士卒,带领骑兵向南冲击,与屈突通汇合兵力奋力战斗。 </p>

战场上李世民脑子一热,又想亲自侦查敌情,以便能够知晓王世充军阵兵力分布情况,遂率几十精锐骑兵冲入敌阵,一直冲到敌阵背后,不可阻挡,杀伤很多敌人。 </p>

奈何因长堤所限,李世民和众骑兵走散,唯有大将丘行恭始终跟随着李世民,远处突然有几名郑国骑兵追了上来,手持弓箭不停地对着李世民一方射去,见状李世民仓皇躲闪,谁知坐骑却中箭倒毙。 </p>

随行的丘行恭见状,当即大喝一声调转马头回身救援,一面纵马一面抽出弓箭射击追赶的郑兵,一通百发百中的射杀之后,来到了李世民身前。 </p>

丘行恭翻身下马将李世民扶到马背上,手持缰绳挥舞着长刀边走边杀,不一会儿便冲出王世充军阵,得以返回大军之中。 </p>

早已杀红眼的王世充也率领部下殊死战斗,军队几次三番打散后又重新集合起来,一场大战从辰初时分杀到巳初时分,损失惨重的王世充这才匆忙撤退。 </p>

楚墨风见状唯恐错失良机,随即挥军追击直到城下,俘虏歼灭了七千人,大军随即兵临洛阳城下。 </p>

壬寅日,(十四日),早先被俘虏的原唐军斥候王怀文趁王世充出右掖门临洛水列阵,准备与唐军对战猝不及防之际,举起长矛刺杀王世充,奈何王世充狡诈无比,衣内穿有护甲,长矛折断未能刺进,周围的人见状纷纷惊呆,随即王怀文打马逃往唐军,到写口被追兵赶上射杀,惊恐之余王世充立刻率兵回城。 </p>

庚戌日(二十二日)王世充治下河阳太守王泰放弃河阳逃跑,其麾下将领赵等人以河阳城降唐。 </p>

而王世充的别将单雄信、裴孝达与王君廓在洛口相持,秦王李世民率五千步骑兵援助王君廓,得知李世民亲率大军前来,单雄信等人闻风而逃,王君廓遂携势前往追击,将单雄信等人击溃。 </p>

乙卯日(二十七日),王世充治下的怀州刺史陆善宗以怀州城降唐。 </p>

戊午日(三十日),王世充治下的郑州司兵沈悦派人到唐左武侯大将军李世处请降。得知消息的楚墨风迅速指示左卫将军王君廓连夜带兵攻打虎牢,并通知沈悦作为内应,一番里应外合的精妙配合之下,大唐顺势攻下了虎牢,抓获了郑国的荆王王行本及其长史戴胄。 </p>

至此,楚墨风也按照要求彻底完成了对洛阳的合围,而曾经雄伟无比的东都洛阳,此刻就像一个风烛残年众叛亲离的老者,孤寂地矗立在那里。 </p>

然而虎虽老雄风依旧,洛阳作为当年隋炀帝的都城,在防守力量上是下足了本钱,加之王世充占领之后,唯恐有朝一日兵临城下,遂对城墙上的防御设施进行了一番改造。 </p>

大炮可以射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二百步远,有八个弓的弩,箭杆像车辐,箭镞如同臣斧,可以射五百步远,而城墙上砖木泥擂一应俱全,拍杆撑杆不计其数,这也让王世充稍微有了一丝安全感。 </p>

李世民率大军四面攻城,昼夜不停,十几天未能攻克,唐军损失惨重,一时间城下尸横遍野。 </p>

面对大唐如此凶猛的攻势,城内的人渐渐开始动摇,先后有十三个人想以城倒戈应唐,均没有来得及发动就被杀死。 </p>

此时全军将士都疲惫不堪想回关中,总管刘弘基等人请求班师回朝,得到消息的李世民言辞切切地说到:“如今大举而来,应当一劳永逸。洛阳以东的各州已望风归服,唯有洛阳一座孤城,其势已不能持久,成功在即,怎么能放弃而回朝呢?” </p>

遂下令全军:“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有胆敢提起班师的一律斩首。” </p>

众人无奈转而向楚墨风请求,望着面前一众将领,楚墨风缓缓地说到:“咱们从进驻新安开始至今,历经如此多的磨难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现在如若放弃,至少本国公心中难安,还望诸位鼓足气力,一举将洛阳攻下为好。”见楚墨风也不赞成撤兵,众人这才不敢再提班师一事。 </p>

不知此事怎么传到了长安,李渊听说后也下密敕让李世民还军,收到密敕的李世民上表说明洛阳必定可以攻克,又派参谋军事封德回朝面陈军前形势。 </p>

回京面圣的封德对李渊说:“王世充得到的地方虽然多,但都不过是略有联系的部属,实际号令所能管辖的只不过洛阳一城而已,他已经智尽力穷,克城之日就在近期之内。现在如果回师,他的势力就会重新振作起来,再加上各地互相联合,以后想要消灭他就难了!” </p>

于是高祖听从李世民的建议,而李世民写信给王世充,晓以祸福利害,王世充却没有回复,就在此时,窦建德援助郑国的大军已然向着洛阳方向杀来...... </p>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且看窦建德挥师西进成俘虏,再看王世充国破家亡阶下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