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鸣犊泉边 杀机四伏(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李世民在礼部尚书陈叔达、比部侍郎长孙无忌以及楚墨风三人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开始反击来自李建成的明枪暗箭,一时间众人信心大增。 </p>

谁知就在李世民回到承乾殿之后不久,便被李渊召唤到御书房内,一番斥责之后被关押起来,随后听从了王德建议的李渊,迅速传召楚墨风进宫问话,在楚墨风一番连消带打的攻势下,李渊终于知道自己冤枉了李世民。 </p>

为了彻底打消李渊的疑惑,楚墨风承诺卷入内库两百万贯,并承担了京城大营内的军械供给,这让连日来为了银钱发愁的李渊兴奋不已。 </p>

随后李世民被放出,二人离开了太极宫,得知楚墨风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换来自己的平安,这让李世民感动不已,但是摆在二人面前的问题,却是张达一事究竟是谁传出去的。随即二人决定分头行动,查探那个隐藏在天策府内的奸细。 </p>

是夜王府书房内,楚墨风正在一张纸上列举着天策府所有官员的名字,并且一个个进行筛选,突然屋内空气一滞,随即楚墨风将手中的笔一丢,自顾自地说到:“最近又查到什么了吗?” </p>

“启禀王爷,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或许王爷会感兴趣。”只听空气中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p>

信手端起桌上的茶杯,楚墨风并没有说话,随即那个声音继续说到:“属下探查到,太子、齐王与后宫的张婕妤和尹德妃通奸,而且时间很久了,此前属下一直没有太过留意,今日秦王殿下突然被羁押,属下这才查探了一番,此事陛下并不知情。” </p>

“知道了,你在那边也多加小心,记住我的话,消息都是次要的,你的性命才是我最关心的。”楚墨风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说到:“侯君集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动向?” </p>

“由于太子早您一步返回京师,此人在太子回京后频繁出入东宫及齐王府邸。很多天策府的消息都是他透露给太子他们的。”只听那个声音停顿了一下,随即略带迟疑地说到:“是否需要属下暗中除掉此人?” </p>

“不必,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需要的动手的时候,我会提前通知你的,届时一定要做的干净利落。”楚墨风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到:“待日后秦王登基之后,你就转到明面上返回我的麾下吧,龙城军缺少一个真正的统领,赵信他们四人虽然勇猛忠心,但是遇事还是考虑的不全面,咱们的目标在北方,什么时候把那群人打败了,咱们的任务才算是结束了。” </p>

“属下明白,希望殿下也多多注意自己的安全,属下告退了。”话音一落,屋内顿时没了声息。 </p>

望着面前的人员名单,楚墨风拿起笔在侯君集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冷笑着说到:“侯君集,真是个有趣的人。” </p>

第二日早朝,李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突然对楚墨风大肆夸奖,这让满朝文武不明所以,随后李渊笑着问到:“张掖王今日是不是有事奏报啊?” </p>

楚墨风见状心中暗自嘀咕到:这老先生,要钱也不必要如此着急吧,又不是说不给。想到这楚墨风从怀中取出一个奏折,闪出队列缓缓地跪下,将奏折双手举过头顶恭敬地说到:“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望陛下阅览之后再做批示。” </p>

李渊见状示意王德将奏折取来,缓缓打开一看,只见奏折内夹着两张一百万贯的长安邸店票据,随即李渊将奏折往一旁一放,笑着说到:“众位爱卿,张掖王上奏承诺提供京城大营当年的军械供给,不知诸位有何想法?都议一议吧。” </p>

听了李渊的话,在场武将一派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位爷今日是又受什么刺激了?长安大营一年的军械供给,换成钱能够把国库堆满十之有三,这有钱也不能这么整吧? </p>

只见一众大臣没有发言,楚墨风反倒是朗声说到:“启禀陛下,臣还有一事所请,能不能将臣的爵位名字换一个,这个太拗口了。” </p>

此话一出李渊不由地笑了起来,缓缓地说到:“既然如此诸位一起议一议吧。” </p>

只见民部尚书萧瑀闪身出来对着李渊拱手说到:“启禀陛下,臣以为张掖王殿下此举堪称是国之栋梁,适逢朝廷近些时日存余不足,张掖王殿下此举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啊。” </p>

谁知魏征突然闪身说到:“启禀陛下,臣以为张掖王殿下此举颇为不妥,朝廷的军械怎能由私人供给,届时将士们会以为自己都成了张掖王的私人军队了。” </p>

魏征此言可谓诛心之言了,此话一出李世民一派纷纷震怒,只见比部侍郎长孙无忌走出来对着李渊拱手说到:“启禀陛下,臣以为魏冼马此言颇为不妥,张掖王殿下一番好意怎能被人如此指摘?”随即转头对着魏征说到:“敢问魏冼马,如若陛下驳回张掖王殿下的请求,那么京师各营今年的军械是不是可以免除了?届时你指望各营赤手空拳对付来犯之敌吗?还是说你魏冼马希望京师沦陷?届时你可以向你的新主子邀功请赏,进而再混个一官半职吗?” </p>

若论怼人,整个大唐楚墨风最佩服的就是长孙无忌,此人真的与自己名字一般百无禁忌,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怼,甚至就连李渊有时候也不愿意与他辩解。 </p>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工部尚书屈突通走出来对李渊说到:“启禀陛下,老臣早些年曾经与张掖王殿下一同出征,当年张掖王麾下的天策军,全身军械都是殿下私下打造的,论起质量比大唐的制式军械都要强一些,老臣以为既然张掖王殿下愿意承担军械供应,实为我大唐之幸事。” </p>

随后时任吏部尚书、中书令的杨恭仁闪身出来说到:“陛下,臣赞同屈尚书的说法,想当初户部存余不多,是当初还是祁国公的殿下捐赠银钱有一百万贯以充国公,才缓解了我大唐的危机,而今殿下再度为大唐捐助,怎么能被人说成是心怀不轨呢?”说完忿忿地瞥了魏征一眼。 </p>

听了一众大臣的话,李渊不动声色地将那两张邸店票据塞到怀中,一脸正色地说到:“此时朕心意已决,准许张掖王供给京师大营一年的军械,待明年朝廷府库有所缓和,再由朝廷收回供给权。” </p>

眼见大老板发话了,一众大臣纷纷开口说到:“陛下圣明。” </p>

谁知李渊摆了摆手笑着时说到:“圣不圣明先别说,关于这小子的爵位名号,诸位议一议换个什么比较合适啊?” </p>

提到礼仪,正是礼部尚书陈叔达的范畴,只见陈叔达成竹在胸地走了出来,对着李渊拱手说到:“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张掖王自龙兴之日起,屡屡冲杀在前,且战功赫赫,为大唐立下了累累功勋,而自张掖王殿下受封定阳伯爵之后,时常心系百姓广行善举,而后又一手创建了天策书院,使得那些为大唐征战的将士们的子女,有了一个能够读书报效朝廷的地方,并且每年都在京师周边增设作坊,年年设立粥棚,以便安置流民赈济灾民,其王妃莫氏的仁德医馆,常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给药材,老臣听闻大部分都是免费赠送,种种举措表明,张掖王殿下配得上一个贤字,故而老臣提议将其爵号改为贤王,请陛下应允。” </p>

陈叔达一番言论一出,当即引来朝堂之上一片哗然,顿时走出多半大臣跪在地上对李渊说到:“启禀陛下,陈尚书所言极是,臣附议。” </p>

而一旁的魏征以一副不屑眼神望着下跪的众人,随即拱手说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当世之下能配得上一个贤字的唯有陛下一人,如若将此字号赐予张掖王殿下,那么诸位又将陛下至于何处?” </p>

听了魏征的话,出列附议众人如同吃了个苍蝇一般一阵恶心,心想都知道你魏征是太子的人,可是你也不必只要涉及到秦王一派的事情,都得出来反对几句吧? </p>

众人正待出言反驳,谁知从不发表意见的太史监正监傅奕闪身出来说到:“启禀陛下,臣有一事上奏,或许与当下之事有关。” </p>

一见傅奕出来说话,李渊不免有些好奇地说到:“傅正监所奏何事?” </p>

只见傅奕瞥了魏征一眼,缓缓地说到:“启禀陛下,太史监近些日子夜观天象,发现北方七宿中的斗木獬频现,预示着大唐有贤德之人出现,古历法里曾说过,斗木獬象征着温净稳重,有骨气且不向强者低头;刚正有悲悯心,遇不平则主持公道,此言不正是应了张掖王殿下吗?” </p>

说完转身对着楚墨风拱手说到:“敢问张掖王殿下的生辰八字。” </p>

“前朝开皇历开皇二十年一月二十四,不知傅正监问这个做什么?”楚墨风想都没想就报出了自己的生辰,谁知在场很多大臣纷纷记在心中,准备回去之后看看自家有没有与其相合的适龄女子。 </p>

只见傅奕先是一怔,随即兴奋地对李渊说到:“启禀陛下大喜啊,张掖王殿下的生辰与古书上记载的丝毫不差,看来这斗木獬频现,就是说的殿下本人啊。” </p>

谁知傅奕话音一落,魏征又开口说到:“敢问傅正监,如若张掖王殿下改号为贤,那陛下呢?” </p>

却见长孙无忌突然起身指着魏征说到:“魏冼马,本官不知你为何三番五次阻挠陛下进封张掖王殿下,难道说是有人暗示你在朝堂上大放厥词吗?你不是问张掖王改号为贤之后,陛下怎么办吗?这个问题本官告诉你,陛下是贤君,张掖王是贤王,君王相辅相成,大唐才能昌盛久远,难道说你刻意阻挠,是不想大唐昌盛久远吗?” </p>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楚墨风忍不住都要起身为他叫好,一会儿散朝得去问问米珊娜那个丫头,究竟派了个多么美貌的姑娘去了他的府邸?今天这厮是吃了药来上朝的吗? </p>

事情涉及到李渊的统治问题,顿时勾起了李渊的兴趣,只见李渊冷哼一声说到:“魏冼马,朕也认为今日你有些言不符实了,传朕口谕,改封张掖王楚墨风为贤王,领东宫太子冼马魏征,行事孟浪,罚俸一年,责令太子回去严加教导,如若再犯,革除一切官职永不录用,退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