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子承乾 可堪大用(2 / 2)

二人顺势下了台阶,来到各自的马车旁,待陈叔达登上马车之际,转过身对着魏征说到:“过些时日小女庆生,届时还请魏大夫赏光莅临寒舍。” </p>

魏征闻言当即点了点头,随后目送着陈叔达的马车缓缓地离去,殊不知马车内除了陈叔达,还有一名妙龄少女,只见陈叔达眼光柔和地望着她说到:“傻丫头,想好了嫁给长安哪位青年才俊了吗?” </p>

谁知对方并不作答,反而仰起头问到:“父亲大人,您说那位贤王殿下真的会应邀去咱们府上吗?” </p>

“咱们这位贤王殿下,现在跟陛下真是越来越有默契了。”望着自己的爱女,陈叔达怎能不知爱女如此一问背后所表达的含义,随即笑了笑缓缓地说到:“丫头你可要知道,整个长安城内,想把女儿嫁过去的可是不在少数啊,你这可是给为父出了个大难题啊。” </p>

殊不知自己已然被陈家父女惦记上了,楚墨风此刻正在御书房内,屋里除了大唐当今的掌权者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个始龀少年,此刻瞪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正在好奇地望着楚墨风。 </p>

李世民见状当即轻咳一声说到:“承乾,你母后平素教给你的那些礼仪都忘了吗?” </p>

此子正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李承乾,听了自己父皇的话,李承乾当即对着楚墨风行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稽首礼,“皇叔在上,请受承乾一拜。” </p>

楚墨风见状回了一礼,而后有些诧异地望着李世民,李世民见状笑着说到:“朕准备择日立承乾为太子,届时从十八学士内挑出几人对他进行教导,今日留下你是为了让你替朕看看,待朕百年之后,此子是否能够担当大任。” </p>

李世民这番话,让楚墨风有些不知所措,自己不是帝师,不是太子太傅,如若自己说李承乾不能堪当大任,这李世民不会改立李泰、李格或者是李治吧?不过转念一想,鉴于李老二自己也是废了他大哥上位的,只要李承乾不是废物,应该可以顺利继位的。随即楚墨风端详了李承乾一番,乍一看属于丰姿岐嶷,眼神灵动,当即点了点头说到:“此子需得寻些好的师傅好生教导一番才行。” </p>

见楚墨风表了态,李世民当即递给他一张名单,上面尽是元秦王府十八学士的名字,“替朕选几个人,待过些时日进宫教授承乾。” </p>

楚墨风迅速扫视了一遍名单,随即开口说到:“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几人悉心辅佐和教导即可。” </p>

眼见楚墨风草草地做了决定,李世民不免有些诧异,心想这是给我儿子选老师,又不是去堂子选姐儿,你小子也有些太草率了吧?随即李世民准备好生询问一番,如若楚墨风说不清楚原由,定然不能善罢甘休,“这是选太子的师傅啊,这些人有什么长处值得你贤王殿下推荐的吗?” </p>

“陆德明,苏州吴县人,本朝大儒、经学家,训诂学家,受业于南陈周弘正,此人乃是南陈太子太傅;孔颖达,冀州衡水人,本朝初年经学家,师从于前朝大儒兼天文学家刘焯;于志宁本姓万忸于氏,字仲谧,雍州高陵人,鲜卑族,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杜正伦,相州洹水人,前朝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有这五人即可辅佐承乾了,至于其余的人,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我建议你把他们放到必要的位置上去,算是物尽其用吧。”楚墨风听李世民这么一问,当然知道他心中所想,毕竟现在二人是君臣关系,而此刻又是在为太子选取授业恩师,由不得李世民不谨慎些。 </p>

听了楚墨风一番娓娓道来,李世民这才知道,面前这个家伙选了这几位乃是有理有据的,自己方才是误会他了,当即笑着说到:“适才朕误会你了,别放在心上。” </p>

谁知楚墨风没好气地瞥他一眼说到:“我要是放在心上,就直接向你推荐我来教授承乾了。” </p>

一想起楚墨风那副江湖做派,李世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副场景:身为大唐第三任皇帝的李承乾,身穿龙袍脚踏龙椅,象征皇权的冕冠随意丢在龙案之上,手中抱着酒坛对着殿下群臣喊到:“诸位兄弟,且随朕干了这坛酒,咱们今夜不醉不归。”顿时李世民打了一个冷战,一脸嫌弃地说到:“朕可不敢让你来教导乾儿,免得届时乾儿不居庙堂偏爱江湖。” </p>

一旁的李承乾听着自己的父皇与皇叔这番不着边际的对话,心中渐渐地对父皇口中的那个江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对着二人施了一礼说到:“父皇,能否改日劳烦皇叔给孩儿讲一讲江湖的故事?” </p>

李世民闻言脸色一板,正待开口训斥,却被楚墨风拦下,“听一听也有好处的,至少江湖上看到的民间疾苦,可是这些身居庙堂之人所看不到的啊。” </p>

本就想着让李承乾也能了解民间疾苦,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不可否认地点了点头,随即面带威严地说到:“也罢,乾儿你好生读书,过后父皇要考校你一番,如若达到父皇的要求,准许你出宫去你皇叔的府邸,让他给你讲一讲江湖之事。” </p>

李承乾闻言当即点了点头,随后对着二人行了一礼,在侍女的陪同下离开了御书房,待李承乾走后,李世民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轻声说到:“待那几位开始教授乾儿之时,让玄黓侄儿以太子伴读的身份进宫吧,届时兄弟二人有个伴儿,希望他二人能够像你我一样,相辅相成地治理好这个国家,届时咱们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了。” </p>

“一切谨遵陛下旨意,臣不敢有任何妄言。”楚墨风点了点头,随即面色凝重地说到:“今日午朝陛下提到的关于委派钦差大臣巡视一事,究竟是临时起意还是早已谋划了?” </p>

“易州之事在朕的心头始终是根刺,别忘了父皇当年可是将那些降将尽数封了官,但是这些人良莠不齐,总有些不堪大用的人,此事朕也思量许久,今日正巧借着你的话头就说了出来。”李世民思索了片刻,抬起头看着窗外飘落的树叶,忧心忡忡地说到:“此时外患未除,切不可再有内忧啊。” </p>

就在李世民和楚墨风群臣二人忧国忧民之际,一辆自益州出发的马车,正以飞奔的速度向着长安城方向驶来,而就在马车身后不远处,大约五十骑士兵,手持兵刃追赶着马车,车内之人望着身后的追兵,不免有些惊恐地说到:“劳烦您再加快些速度,如若在下被他们追上,一切就全完了。” </p>

车夫闻言并没有答话,二十四扬起马鞭奋力地抽在马背上,拉车的马儿一吃痛,当即长嘶一声加速向前方跑去。 </p>

时值冬季十月丙辰朔(初一),天空出现日食。太史监上报李世民之后,李世民遂下诏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皇弟齐王李元吉谥号为剌,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 </p>

安葬那一天,李世民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魏征等人上表请求陪送灵车到安葬地,李世民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 </p>

癸亥日(初八),朝廷立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时年仅八岁,并拟为太子择选老师,同时下旨晋封贤王府世子楚玄黓为太子伴读,一同进宫学习。朝中大臣们得知此事,不由地赞叹不已,原本陛下与贤王就是相辅相成才成就如此大业,现如今太子与贤王府世子一同读书,这不正是下一代的陛下与贤王吗? </p>

就在当月,贤王府再度爆出消息,大王妃史寒霜将大郡主楚凝晗送往峨眉派,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学艺生涯;而侧王妃莫梓瑶则二郡主楚玥彤送回了张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学医生涯;唯独小郡主楚梦竺没有送走,反而是由大王妃和公主亲自传授其武艺。此消息一出,众人顿时惊叹不已。 </p>

此刻东市酒肆内,史寒霜和李玉湖二人,坐在二楼的单间内,望着面前两名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的女子,微微地一笑...... </p>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且看益州来人报惊天大案,再看长安城内派当世杀神,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