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龙兴之地 乌烟瘴气(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前有狼后有虎,胡同捉驴两头堵,楚墨风诱敌深入,天策军一举歼敌,这才引出楚墨风赶赴并州,龍城军再度出击。 </p>

望着李世民坚定的神情,楚墨风也深知此番再组新军的重要性,鉴于大唐现在的国力,如若像天策军那样的配置,大唐是无论如何也养不起超过三支军队的,尽管边军、守备军以及各州府府兵的战力还算强悍,但是比起天策和龍城还是有些差异。 </p>

念及于此楚墨风沉吟了片刻说到:“陛下,臣弟有个想法不知陛下能否考虑一番?” </p>

“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有什么你就说,朕先听一听。”李世民闻言有些诧异地望着楚墨风说到:“莫不是对于组建新军一事有什么难言之隐?” </p>

“臣弟思索再三,此番组建新军,臣弟决定以一己之力供给,这样也可以减缓我大唐的财力负担,免得届时有心人以此横征暴敛。”权衡再三,楚墨风还是决定用自己的财力来将养新军,否则一旦依靠国家财力,届时百姓的压力将会倍增,这会使得原本生活才有所好转的大唐百姓,再度陷入困苦的生活中。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突然抬起头愣愣地望着楚墨风,似乎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后缓缓地说到:“你老实告诉我,当年天策府裁撤时,天策军共计一千四百人,你是不是始终没有遣散?” </p>

只见楚墨风突然跪在地上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说到:“请陛下恕罪,臣弟有罪,当年裁撤天策府的时候,臣弟的确有私心,一千四百名天策军尽数被臣弟送到了伊吾,毕竟这些人当年是跟随咱们出生入死的,强行遣散唯恐伤了他们的心,而且这些人自遣散之日至今,始终在国境线附近伏击突厥人,还请陛下念在当年的恩情,不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一切事情由臣弟一人承担。” </p>

原本以为李世民是要兴师问罪,楚墨风已然做好了降职削权的准备,谁知李世民却一把将他扶起,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到:“朕不是要责怪你,而是当初这个决定是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做的,其实那个时候朕也是不希望你遣散他们的,此番得知这些老部下依旧在前线作战,朕甚感欣慰,此事你做的很好。” </p>

“那新军一事?”眼见李世民不责备,楚墨风不免长舒了一口气,而后略带忐忑地望着李世民。 </p>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随即缓缓地说到:“明日先不要离开京城,早朝时朕需要户部奏报国库明细,稍后你我二人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p>

楚墨风闻言点了点头,而后辞别了李世民,径直离开了御书房,走在长廊内,一旁的王德紧随楚墨风身后,待走到一处四下无人的地方,王德突然低声说到:“殿下,咱大唐这几年可是没存下什么钱,国库紧,陛下的内库也紧啊。” </p>

听了王德的话,楚墨风微微一笑,而后从怀中摸出一个金碗,塞到了王德的手中,“多谢王公公出言提醒,一点小玩意,是孝恭送给本王的,本王就借花献佛孝敬公公了。” </p>

王德见状面色一惊,赶忙捂着嘴低声说到:“这如何使得?咱家怎敢随便收殿下的东西呢?” </p>

将手中的金碗强行塞到了王德的怀中,随后楚墨风笑着说到:“公公咱们都是多年的交情了,本王很是感激当年公公仗义援手,这些小玩意儿拿来孝敬公公是应该的。” </p>

眼见楚墨风态度强硬,王德也不好在推辞,只好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那咱家就谢过殿下了。”随后王德像是想起什么一样低声说到:“前些日子,潞国公曾经进宫面见陛下,似乎是因为什么与陛下争执起来,后来潞国公离去之后,陛下还发了一大通火。” </p>

楚墨风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辞别了王德,离开了皇宫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一进门将缰绳交给马夫之后,楚墨风快步来到了窦婧妍的房内,眼见楚墨风回来,窦婧妍赶忙迎上去神情激动地问到:“怎么样?陛下是否允了?” </p>

“陛下同意组建新军,但是关于新军的供给饷银一事,陛下需要等到明日早朝结束之后才能再予以答复。”楚墨风点了点头,径直坐在屋内的椅子上,窦婧妍见状赶忙给他倒了一杯水,随即走到他身后主动开始为其按摩肩颈,见此情景楚墨风忿忿地说到:“无妨,明日先将招募的告示贴出去,至于饷银的问题暂时不要在告示内写出来,待我与陛下商议之后再决定。” </p>

窦婧妍闻言当即莞尔一笑,“成,那明日臣妾就带着人去张贴告示。”楚墨风闻言思索了片刻说到:“另外还得想一个名字,你的队伍的名字,还有军旗。” </p>

一听还要想这些事,窦婧妍‘啊’了一声,而后忿忿地说到:“怎么还需要想这些啊,臣妾这脑子......”说完还伸手捶了捶自己的脑袋,而后坐在椅子上,托着腮开始碎碎念。 </p>

由于府内史寒霜等人外出未归,窦婧妍的贴身丫鬟芊芊便吩咐后厨,置备了一桌简单的席面,贤王夫妇二人以及丫鬟芊芊在饭厅内简单地吃过饭之后,随即芊芊服侍着窦婧妍返回房内,而楚墨风则是径直回到了书房,取过一张纸提笔蘸墨写着些什么。 </p>

第二日楚墨风换上上朝的官服,早早地来到了太极殿内,眼见消失许久的楚墨风突然出现,一众朝内好友纷纷上前询问,吏部尚书高士廉见到楚墨风赶忙走上前,伸手在对方肩膀上捶了一下,而后笑呵呵地说到:“你小子许久不来上朝了,今日前来是不是有什么大事要奏报?” </p>

高士廉此人也是蓚县人,论起来与楚墨风乃是同宗,且对方比楚墨风年长许多,平素以老大哥的身份对其照拂有加,一见对方开口询问,楚墨风当即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许国公说笑了,小子哪有什么大事需要奏报,只不过今日欲恳请陛下再组新军罢了。” </p>

听闻楚墨风又要组建新军,时任兵部尚书的李靖与户部尚书戴胄迅速围了过来,只见李靖面色凝重地说到:“组建新军?你可知道咱们大唐现在总共有多少兵员吗?” </p>

“此时还请李尚书赐教,小子的确不知,毕竟从小子手中走出的三支队伍,总共才一万一千四百人,其中这一千四百人已然遣散,故而小子手中只有一万人的编制。”望着李靖有些愤慨的表情,楚墨风有些诧异,这大唐每次出兵皆不超过十万人,按照自己的估计,最多也就是有个三十万左右。 </p>

谁知李靖像是背书一般缓缓地说到:“我大唐麾下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 </p>

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 </p>

听了李靖这一番背书式的回答,楚墨风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番,随即低声惊呼到:“不是吧?这么算下来咱们有大约六十万的士卒了?” </p>

只见李世民点了点头,而后望着楚墨风面无表情地说到:“这些还不算京城的守备和禁军,所以你如若是再组新军,还得知会戴尚书,看看国力是否能够支撑。” </p>

还未等楚墨风问话,一旁的戴胄早就开始缓缓地摇头,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到:“贤王殿下,非是老臣不肯配合殿下,时值今年咱们大唐在册统计大约有三百万户,约一千五百万人,也就是说现在每五人里就有两人从军,这已经是咱们的极限了,且今年全国各地皆是或多或少受灾,如若再组建新军,定然会给国库带来压力的,还望殿下三思啊。” </p>

本以为楚墨风会因为自己等人的阻拦有所不满,谁知对方却是微微一笑说到:“这个问题你们稍后向陛下奏报,只要让陛下知道咱们国库吃紧不足以组建新军就好,其余的事情本王来处理。”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戴胄瞬间明白了楚墨风的意思,当即老泪纵横地对着其施了一礼说到:“老臣明白殿下的意思了,只是这样一来又要让殿下您破费了。” </p>

而身为兵部尚书的李靖则是笑靥如花地对着楚墨风拱了拱手,“难得贤王殿下又要破费了,本官定当说动陛下的。” </p>

楚墨风见状对着李靖露出一副算你狠的表情,正待开口讥讽几句,却听到前方传来王德的声音,“陛下驾到,百官跪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