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敌踪初现 狼烟四起(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楚墨风李世民君臣离心,薜延陀朝贡颉利可汗上表,张公谨斥责突厥六大罪,大唐王朝决意挥师北伐,大军启程奈何主力未动,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这才引出突厥鹰师初现,边境狼烟四起,各部悄然离京,贤王千里驰援 </p>

话说大军启程之后,一路沿着黄河北上,大唐挥师北伐的消息传到突厥王庭之后,颉利可汗顿时呆坐当场,此前本想着上表重修于好,借此为突厥再争取几年喘息的时间,没曾想此番李世民竟然如此坚决,全然没有当初白马盟誓时那般委曲求全。 </p>

念及于此颉利可汗也迅速集结麾下军队准备迎接大唐的攻势,然而令颉利可汗没有想到的是,进入九月之后,自己并没有等来大唐的进攻,反而是先收到了一系列的坏消息。 </p>

九月丙午日(初九),突厥九位俟斤率三千骑兵投降唐朝,随之而来的是带来了突厥目前的实际情况,这令李世民甚是高兴,随即将此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给正在行进途中的李靖,同时命人将消息送至贤王府;戊午日(二十一日),拔野古、仆骨、同罗、奚族首领率众投降唐朝,四族归降不仅为大唐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同时也将突厥境内的牲畜粮食卷走大半,以至于此时的颉利可汗开始为军粮愁眉不展。 </p>

而根据斥候传回的消息称,此番大唐北伐的主将乃是兵部尚书李靖,大唐总共出动了将近十万兵马,兵分六路向突厥进发,然而经过斥候反复确认,贤王楚墨风及其麾下四大主力并未出现在大军序列中。听到这个消息颉利可汗瞬间长舒了一口气。 </p>

只要大唐那个贤王不在,自己或许还有一丝胜算,随即颉利可汗调集麾下大军开始向着大唐边境进发,此番各鹰师豹师都知道,如若此战失败,等待自己这些人的将是惨遭屠戮的命运,所以各鹰师豹师纷纷鼓足勇气,势要与大唐决一死战。 </p>

突厥王庭大帐内,义成公主缓缓地走了进来,望着坐在大帐内百无聊赖的萧氏,先是恭敬地施了一礼,而后缓缓地说到:“好叫嫂嫂得知,大唐再度与大汗开战了,只不过大唐的那个皇帝选的时机真不对,马上要进入冬天了,但愿这些大唐士兵能够抵挡住严寒的侵袭,免得大汗举起屠刀的时候,连一个能够抵抗的人都没有。” </p>

微微抬眼看了看面前的义成公主,萧氏有些不屑一顾地笑了笑说到:“义成公主,以前陛下尚在的时候,我怎么没有发现你身体里还藏着一颗异族的心呢?莫不是被颉利他们父子轮番睡过之后,人已经有些麻木了?” </p>

话音未落只听‘啪’的一声响,萧氏的脸颊上瞬间出现一个鲜红的指印,“姓萧的,念及皇兄的恩情我才尊你一声嫂子,你不要得寸进尺,说起来当初将我推进这个火坑的,是我平生最敬重的父亲,但是当初无论是太子哥哥还是晋王哥哥,没有一个人出面阻拦,所以当我嫁入突厥的那一刻,我早就对那个大隋朝死心了。” </p>

捂着有些发涨的脸颊,萧氏忿忿地说到:“你还想让他们出面阻拦,你那个父亲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姐姐杨昭懿怎么样?嫁给了高熲高大人的儿子,结果呢?史万岁将军一声为了国家征战沙场,结果呢?太子当时只不过是有些奢华,结果呢?这一切都是你们杨家咎由自取的下场。” </p>

一番话已然让义成公主哑口无言,思索了片刻义成公主冷哼一声说到:“我知道你还想着能够回到南方去,但是你记住,如若突厥战败,我会杀掉你和那个小孽种,彻底断了你的念想。”话音一落义成公主转身离开了大帐。 </p>

待义成公主离开之后,萧氏缓缓地站起身面向南方,双手合十默默地念到:“苍天在上,罪人萧氏祈求上苍保佑,保佑大唐此战一举剿灭突厥。” </p>

李靖大军此番兵分六路,由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 </p>

时值十一月,天气逐渐转冷,策马前行的李道宗望着缓缓前进的队伍,不免叹了一口气,一旁的副将张宝相见状面带疑惑地问到:“郡王为何无故叹气?莫不是对此战还有什么顾虑?” </p>

“顾虑?顾虑多了他娘的去了。”听见张宝相问话,李道宗转过身缓缓地说到:“你说此番挥师北伐,咱们陛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将楚墨风那小子留在京中,不要忘记了,他手下那四支主力可都是为了这一战而组建的,比起咱们麾下这些士卒,战力不可同日而语的。” </p>

听了李道宗的话,张宝相先是四处环视一圈,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自己二人,随后才低声说到:“谁说不是呢,当时末将也觉得奇怪,殿下他老人家为了这一战准备了三年,而且还把天策军尽数调回来,当时朝堂上李尚书竟然也不争一争,哎,但愿陛下此番能够回心转意,让殿下前来驰援吧,不然这一仗说实话末将心中也没有底。” </p>

就在李道宗和张宝相腹诽之际,冬季,十一月辛丑日(初四),突厥颉利可汗部以五个鹰师以及两个豹师总计五万人为前锋,大举侵犯河西地区,得知消息的肃州刺史公孙武达、甘州刺史成仁重,赶忙命人点燃烽火,随后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将消息传回长安。收到消息的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遂命人将消息送至贤王府,谁知回来禀报的人声称,贤王此时并不在府内,而据王府侧王妃莫梓瑶称,贤王殿下早在十月中旬就离开京城了。 </p>

甲辰日(初七)京城再度收到甘州刺史成仁重的告急文书,文中称突厥计三万人进攻甘州,由于甘州乃是贤王楚墨风的封地,故而甘州刺史率部拼死抵抗,奈何对方人多势大,文书发出前甘州境内仅剩下张掖县城还牢牢地掌握在大唐手中,而此前李世民派人前往各大军营查探,被告知东西两座大营以及龍城军大营早已人去楼空,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李世民一时间也是摸不清头绪。 </p>

通往甘州的官道上,一支黑衣黑甲的骑兵队伍正在快速奔袭,所过之处卷起阵阵尘土,而就在其身后不远处,楚墨风以自己为主将,史寒霜、窦婧妍、刘紫鸢为副将,辅以彼岸花小队,率领着麾下天策军、龍城军、巾帼军以及靠山军四支队伍,正向着甘州方向全力奔袭。 </p>

就在甘州刺史成仁重传出消息的半个月之前,游子甘州站早就通过自己的渠道,将甘州的兵力分布以及大致情况汇报给了楚墨风,按情报上分析,如若甘州境内出现突厥人,以甘州现在的守备力量是不足以抵挡对方进攻的,鉴于这种情况,楚墨风分批次将麾下兵力送出长安城,随后在约定的集结地点集合,大军随即向着甘州进发。而镇守在娘子关的赵信等人,早就收到了楚墨风的指令,先一步赶赴甘州。 </p>

胯下战马一路奔袭,连带着周围的景象都变得飞快,“妈的颉利可汗那个老家伙,竟然敢打小爷封地的主意,莫不是真的以为小爷没有随军出征,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p>

听到楚墨风的话,身旁的窦婧妍一手握紧缰绳,另一只手放在眼角处,对着楚墨风做了个鬼脸说到:“殿下您还好意思说,谁能想到此前是您与陛下之间做戏呢?臣妾以为此番突厥人以为您不出征,肯定会大意轻敌,届时定然会吃大亏的。” </p>

谁知楚墨风却是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到:“还是小心点为好,俗话说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小心那些生瓜杂碎拼死反扑,毕竟颉利可汗那个老家伙手下的三支虎师也不是摆设。” </p>

就在甘州刺史成仁重发出告急文书的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对面的突厥大营内就传出了进攻的号角声,接连三日没有休息的成仁重本想着稍微休息一番,听见号角声之后,瞬间恢复了精神,快步来到了城墙之上。 </p>

只见远处突厥人的大营内缓缓地开出了几队人马,似乎是正在做进攻前的准备,望着前方密密麻麻的敌军,成仁重叹了口气对着身边的副将说到:“城内还有多少防守器械?一会儿赶紧全调上来。” </p>

肩膀处还包扎着的副将,此刻望着城下的敌军,语气中有些无奈地说到:“禀报刺史大人,城内的砖擂、泥擂这些日子消耗太多,如今依然所剩无几,至于金汁倒是还有不少,如若按照昨日那般防守,恐怕撑不到午时就要告罄。” </p>

想起昨日突厥人的攻城情景,成仁重不免也有些后怕,不知是不是对面知晓了此地是贤王的封地,昨日的进攻尤为惨烈,城下的突厥人像是不畏死一般疯狂地攻击,而城墙上有几段数次险些被占领,还是城内的守备将军率部拼死反击,才将敌军击溃,而守备将军最后也惨死在敌人的箭下。 </p>

想到这成仁重望着东面心中默念:“苍天有眼,援军你快些到来吧。”而此时突厥人已然开始发起了攻击,成仁重见状当即命人敲响了战鼓,随后城内的士兵纷纷涌上城墙,张弓搭箭手持器械,等待指令。 </p>

今日突厥人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两辆攻城车,在攻城车的掩护下,向着张掖县城发起了攻击,远处时不时有突厥弓箭手抽冷子放箭,而攻城车在一群突厥士兵的推动下,缓缓地向着城门方向驶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