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西京长安 贞观悲歌(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碛口战役落下大幕,大唐战神葬身山涧,一将功成万里枯骨,长安缟素万户恸哭。这才引出魂归故里跪拜相迎,英灵不灭柳暗花明。 </p>

四月,长安城,满城皆是一片悲凉的气氛,太极殿内,望着殿内为了楚墨风的谥号吵得不可开交的众臣,李世民眸子中闪过一丝冷色,缓缓地站起身轻咳一声,虽然声音不大,却在这空旷的大殿内散播出丝丝威严之意,“众卿在这里好生商议,如若今日拿不出个结果,摘了脑袋上的官帽回家去吧,朕心中有些难受,你们在这继续吧。”明黄龙袍大袖一甩,李世民转身向着后殿走去,“王德,传朕旨意到御膳房,为诸位臣工准备吃食。” </p>

正待紧随其后的王德,听到李世民的话,当即应了一声,而后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望着殿下正在争论的陈叔达和魏征,缓缓地叹了口气。 </p>

回到御书房内,李世民将自己关进了御书房,望着面前悬挂的地图,喃喃地说到:“你小子定然是骗朕的对不对,天下第一怎么会就这样死去了?朕还没龙驭宾天,你怎么能先朕一步死去?乾儿和黓儿两个孩子还未长大成人,至少你也得看到乾儿登基那天吧?” </p>

门外一众宫女侍从纷纷跪在地上,眼见陛下进去许久了,众人谁也不敢出声询问,宫女中有人开始啜泣,想当初楚墨风建议李世民将那些年龄有些大的宫女尽数遣送出宫,发放一笔安家费命其嫁人,一时间皇城内的宫女们纷纷将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奉若神明,此番得知楚墨风身死,皇城内各宫的宫女皆是暗自落泪。 </p>

大安宫内,太上皇李渊听了下人的禀报,一时间竟然愣在原地,手中精致的琉璃盏瞬间滑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死了?怎么可能?他是楚墨风啊,他不是突厥那些杂兵,怎么就能死了呢?消息准确吗?” </p>

面前跪着的侍从,从李渊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怒火,顿时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启禀太上皇,消息属实,陛下已经命人在京城四门挂起白色挽联了,而且城内所有士卒皆是披麻戴孝。” </p>

侍从的这番话,瞬间打破了李渊心中最后的一丝幻想,俗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夜半无眠泪湿巾,瘫坐在地上李渊瞬间放声大哭,想当初李建成和李元吉死的时候,李渊其实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痛苦,唯独李玄霸和李智云死讯传出的时候,李渊曾经大哭一场,至于楚墨风,虽然是自己的女婿、义子,但是李渊始终将他看做自己的亲儿子,毕竟这个儿子可谓是以一己之力辅佐自己建立了大唐帝国,而今楚墨风的死讯传来,却是令李渊无法接受的。 </p>

“朕的这个儿子谥号定好了吗?朝廷准备以什么礼仪下葬?葬在哪里?帝陵还是?”抬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李渊缓缓地站起身,整理了一番自己的龙袍,随后起身向着大安宫门外走去。 </p>

面前的侍从还未来得及汇报,眼见李渊离开了大安宫,当即使了个眼色命人追了上去,“太上皇,您这是要去哪里?” </p>

“去哪里?朕的儿子死了,你说朕要去哪里?朕要去送这个儿子最后一程。”说到这李渊缓缓地转过身,曾经地帝王的威严再度席卷全身,望着身后看似随从实则是耳目的一众侍从宫女,李渊不由地冷哼一声,“别以为朕不知道老二怎么想的,让你们看着朕,好让朕不能够干预他执政,无妨,这些朕都忍了,但是朕现在要去送送朕的儿子,怎么?你们也想阻拦吗?给朕记住了,这个大唐是姓李的,而这个李是李渊的李,都退下,谁若阻拦别怪朕不将情面!”话音一落李渊拂袖而去,向着太极殿缓缓地前行。 </p>

太极殿内,陈叔达和魏征正在为了谥号吵得不可开交,陈叔达的意思是既然楚墨风已然被封为贤王,那谥号应该再选一个能够称赞其武勇的配在一起,随后陈叔达提出了昭、元、平、桓四个,谁知魏征却是拼命反对,而且极其不赞成将谥号中加入贤字,一时间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p>

正在二人争执之际,太极殿的大门突然被人一脚踹开,本就因为一番争论而头疼不已的满朝文武,正待转身齐声斥责,谁知看清来人之后,纷纷下跪问安。 </p>

望着殿内群臣,李渊冷哼一声,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而后转身坐在龙椅之上,随即轻咳一声说到:“朕仓促而来,不知诸位方才在争论什么?不妨说出来让朕听听。” </p>

尽管李渊已然退位,但是退位不代表威严不在,听到李渊问话,陈叔达忿忿地看了魏征一眼,而后起身上前一步,对着李渊恭敬地说到:“启禀太上皇,陛下责令老臣等人商议贤王殿下的谥号,但是老臣提出了几个,均被秘书监魏征给驳回了。” </p>

听了陈叔达的话,李渊瞥了一眼台阶下的魏征,而后缓缓地说到:“朕虽然为太上皇,但是现在死的是朕的儿子,这个谥号皇帝也是糊涂,怎么能让你们来定?既然争论不休,那朕来定一个,礼部随后照办就是了。” </p>

李渊的一番话顿时让陈叔达有了底气,当即对着李渊施了一礼说到:“既然太上皇要定夺,那老臣定当遵照太上皇的旨意。”话音一落略带挑衅和不屑地瞥了魏征一眼。 </p>

魏征见状正待上前出言阻止,却被身后一名同僚拽了一下,“魏公,您若是不想活了,现在走出殿外撞廊柱就好,没听太上皇说吗?那是太上皇的儿子,皇帝的家事我等这些做臣子的,没事瞎掺和什么?况且以贤王对大唐的贡献,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与他作对,人活着就算了,现在人家贤王为了剿灭突厥都战死了,你魏公究竟想要做什么?不怕届时有人在你府邸大门口泼金汁吗?” </p>

听了身后同僚的话,魏征无奈地叹了口气,而后据听见李渊缓缓地说到:“朕思索了许久,贤王此生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施政于民,或是任用贤能皆是尔等典范,但是谥号不易取得过长,所以朕思来想去,定谥号忠贤即可,礼部即刻准备,不得有误!” </p>

话音一落,李渊缓缓地站起身,叹了一口气说到:“朕的儿子死了,朕心中甚是难过,有些人啊,莫要趁着别人遭难就落井下石,人在做天在看,小心遭报应,哼!”伴随着这个‘哼’字,李渊转身向着后殿走去。 </p>

人群中一个人一脸怨毒地望着李渊的背影,嘴角不由地浮现一丝冷笑。 </p>

径直来到了御书房前,望着跪在地上的侍从和宫女,李渊微微一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而后缓缓地推开了御书房的大门,听到有开门声传来,心中烦躁不已的李世民当即眉头一蹙,而后冷冷地说到:“朕不是说过了吗?不要任何人来打搅朕,难道朕的话已经没有人听了吗?自己下去领一百鞭子去吧。” </p>

话音一落并没有听到关门声,李世民不免抬起头,正待动怒之际,却发现李渊站在自己的面前,当即起身下跪说到:“不知父皇驾临,儿臣有失远迎,还望父皇恕罪。” </p>

“皇帝好大的脾气,身为帝王如若对下人严苛过度,还怎么指望治下子民拥护你?”望着眼前跪在地上的李世民,李渊不由地冷哼一声,“对于楚小子的事情你怎么看?” </p>

提起楚墨风,李世民不由地叹了口气,“启禀父皇,儿臣现在心思很乱,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还望父皇能够给儿臣指点迷津。” </p>

“朕没有什么好指点你的,但是你记住,那是朕的义子,你异父异母的亲弟弟,你身边最坚实的臂膀,仅此而已。”话音一落李渊转身离开了御书房,徒留下跪在原地发怔的李世民。 </p>

过了半晌,李世民像是明白了李渊的话,当即起身传召王德觐见,而后命令王德安排人手,在皇宫内开始布置,随着众人一番忙碌,原本肃穆的皇宫已然成了一片缟素。 </p>

丹阳,长公主李玥封地,公主府内,李玥正在给一名小姑娘讲着故事,突然贴身丫鬟宝儿匆忙跑了进来,李玥见状止住了话头,俏脸一寒望着这宝儿冷冷地说到:“如此慌张成何体统,传出去让人以为公主府没有规矩呢!” </p>

宝儿闻言一下子跪着李玥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急躁地说到:“启禀公主殿下,实在是事出有因,奴婢一时着急才如此匆忙,还望公主殿下恕罪。” </p>

“事出有因?那你倒是说说,究竟所为何事啊?”望着宝儿一脸焦急的模样,李玥心中顿时产生了一丝不好的念头。 </p>

话还未出口只见宝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李玥身旁的小姑娘见状,信步上前从怀中摸出一块帕子递给了宝儿,而后奶声奶气地说到:“宝儿姐姐,你别哭了,我娘亲问你话呢。” </p>

望着面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宝儿的哭声反而更高了,李玥见状冷冷地说到:“快说,究竟怎么了?” </p>

渐渐地转为抽泣的宝儿,抬眼看了李玥一眼,而后语气中略显忐忑地说到:“启禀公主殿下,京城传来消息,贤王殿下他......” </p>

“殿下他怎么了?病了?来了?”一把扳住宝儿稚嫩的肩膀,李玥当即心急如焚地问到:“究竟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p>

“殿下他在碛口战死了。”话音一落宝儿再度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p>

一句话顿时惊得李玥身子一个踉跄,而后口中喃喃地说到:“不会的,不会的,不会的,他怎么会死了呢?他可是楚墨风啊,咱们大唐最会打仗的人啊?” </p>

望着跌坐在椅子上的李玥,宝儿缓缓地说到:“长安方面说,殿下在碛口阻截什么可汗,接连打了三天,人都拼光了,殿下也摔落山涧死了,消息是皇宫里传来的。” </p>

听了宝儿的话,那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抬起头略带不解地问到:“娘亲,你们说的是方才您给不悔讲的那个贤王吗?他不是大英雄吗?大英雄专门打坏人,怎么会死呢?” </p>

听了这个叫做不悔的小姑娘的话,李玥这才恢复神智,随即说到:“对,不悔说的对,他是大英雄,打坏人的大英雄是不会死的。”随即李玥对着宝儿说到:“起来,吩咐下去,马上准备马车,本公主要即刻回京,快去,快!” </p>

望着依旧有些惊慌失措的李玥,宝儿只好起身向着门外跑去,待宝儿离开之后,李玥一把抱住了面前的不悔,口中喃喃地说到:“好孩子,你说的对,他那么厉害,不会死的,不会的,娘带你去见他好不好?” </p>

被自己母亲搂在怀中的不悔,不知道为何母亲会哭泣,听闻能够见到母亲时常提及的大英雄,不悔当即高兴地点了点头。 </p>

不消片刻马车已然准备好,随后李玥带着不悔和宝儿,在护卫的引领下,飞一般的离开了丹阳,向着长安方向驶去。一路上李玥不停地催促车夫,恨不得马车能够生出一对儿翅膀,顷刻间冲天而起,而后迅速落在贤王府门口。 </p>

鉴于贤王府邸门口,每日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无奈之下身为公主的李玉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代替坐镇家中的莫梓瑶开始准备一应事物,门口安放了两口专门用于烧纸的鼎,供前来吊唁之人昼夜不停地使用。 </p>

早就收到飞鸽传书的花灵儿,将楚墨风身死的消息通过游子的渠道传递出去,一时间各地游子的负责人纷纷前往京城,自己这些人原本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之人,如若不是楚墨风,恐怕很多人此刻早已化作了一堆枯骨,纵然现在得知楚墨风身死,众人依旧要前来送其一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