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全面反击 身死国灭(2 / 2)

话音未落只见对面突然射出一箭,正中老者面门,老者当即面带诧异之色倒在了地上,见此情景众人哪还能不知道对方是来打劫的,人群中不知谁大喊了一声,众人握紧兵刃冲了上去,然而健壮的身躯虽然脊梁坚挺,却无法抵挡弓箭和战马,很快寨子内的汉子们尽数倒在了血泊之中,眼见抵抗力量尽数被灭,这群吐谷浑的骑兵狞笑着冲进阿瓦寨内,挨家挨户地搜人、翻找,大量的财物被揣进了裢褡内,来不及躲藏的女人和孩子被绑缚着聚集在寨子内的广场上,随着一声令下,劈砍声、哀嚎声以及哭喊声在寨子内响彻于耳,做完这一切之后,这些吐谷浑的士兵似乎还不满足,一支支火把被点燃,而后丢在了一座座房屋内,大火冲天而起,那些藏在地窖之内的人无法逃脱也不幸葬身火海,随后这些人翻身上马沿着阿瓦寨向着昌松县其余寨子冲了过去。 </p>

说到这那名汉子用凄惨的目光望着楚墨风,随即跪在地上恭敬地对楚墨风施了一礼,“殿下,我们阿瓦寨与世无争,此番遭此劫难还望殿下能够为我们报仇。” </p>

话音一落楚墨风缓缓地走到寨子内的广场中央,那里横放着无数等待认领的尸体,只见楚墨风缓缓地跪了下来,不住地对着这些尸首叩头,一个、两个、五个、十个......身后的修罗铁骑见状,纷纷停下手中的事,齐齐地面向那些尸首跪了下来,直至第九十九个头叩完,楚墨风站起身冷冷地说到:“薛云,传本王令,留下一万人的口粮,所有人上马,分成十二支五千人的小队,沿着甘凉一带肃清敌军,记住,你们都是汉人,听不懂吐谷浑语,遇敌就地格杀,所有人以五日之期为限,五日之后在凉州治所姑臧县集合,咱们也学着对方,进入吐谷浑境内走一遭。” </p>

听了楚墨风的话,薛云仿若回到了当年那场大战前,殿下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想到这薛云当即应了一声,随即身后大军迅速分出十一支队伍,调转马头驶离了阿瓦寨。待众人离去之后,楚墨风对着薛云说到:“命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以本王兵部尚书的身份,询问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如今行至何处?并命其火速进入指定位置开始部署;命人快马告知凉、甘、肃、沙、瓜、鄯六个州府,迅速进入防守状态,本王恐怕吐谷浑再度来袭,各州府府兵无本王指令严禁出城迎战,吐谷浑此番乃是前来劫掠,机动作战给养定然匮乏,命六州府实行坚壁清野方案,不让对方劫掠到一丝一毫的财物,尤其是粮食和草料。同时传信给鄯善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就说是本王说的,到了鄯州之后修整一番,随即等待本王的指令进行佯动。” </p>

吩咐完之后,一旁的薛云赶忙命人前去实施,楚墨风随即翻身上马对着薛云说到:“剩余众人随本王前往凉州姑臧县,此番李靖他们打他们的,本王不会听他们指挥,咱们打咱们的。” </p>

随即楚墨风对着那名汉子缓缓地说到:“诸位的大仇本王替你们报,但是一味等待救援不如尝试着自救,如若他日有需要,尽可以来长安义宁坊贤王府,有道是国富则是民强,但是本王认为,民强则国更强。”话音一落楚墨风调转马头,向着阿瓦寨外驶去,身后则是将近五千名眼神冰冷的骑兵。望着楚墨风等人离去的身影,汉子似乎是听懂了对方的意思,略有深意地点了点头。 </p>

殊不知大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被委任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的楚墨风率部前往高昌国征讨,途径凉州时,意外地添置了一支又诸多民族组成的将近两万人的大军,有了这股生力军的加入,加之伊吾国的放任以及焉耆国的偷袭,楚墨风终将高昌平定,事后楚墨风才想起,这股生力军皆是来自昌松县内,领头之人正是贞观八年在阿瓦寨内遇到的那个汉子,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咱们暂且按下不表。 </p>

由于是奔袭劫掠,吐谷浑的士兵果然如楚墨风所料,给养携带并不充足,无奈之下又不想与大唐主力对战,只得分成小股部队偷袭大唐的粮道,几番得手之后,吐谷浑的士兵纷纷对此趋之若鹜,一时间段志玄的大营竟然渐渐地有断粮的迹象。 </p>

‘嗡’的一声,一支箭矢颤巍巍地射进了一名大唐士兵的咽喉处,对方带着一丝不甘倒在了地上,望着眼前整整五大车的粮草,缓缓驶来的吐谷浑士兵露出了一丝贪婪的目光,只见为首一人翻身下马,取出腰间短刀插在了一个麻袋上,‘嗤啦’一声麻袋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张张胡饼显露在众人面前,只见此人笑着说到:“儿郎们,这下子咱们又可以饱食一顿了,等养足了精神,咱们继续劫掠的,这汉人就像是孱弱的绵羊,稍微用刀剑吓唬一番,就吓得蜷缩成一团了。” </p>

这番话似乎是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认可,众人纷纷放声大笑起来,有道是乐极生悲,正在此时众人只觉得脚下的地面颤动起来,像是有大队人马驶过一般,思索了许久,众人还以为是自己人到来,唯独那名首领面色一惊,翻身上马大声喊到:“戒备,戒备,不是咱们的人。” </p>

话音一落众人纷纷抽出兵刃四下环视,只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皆是烟尘滚滚,让人摸不清方向,正在此时从四面的烟尘中射出一支支箭矢,只听连绵不绝的破空声传来,顷刻间这支将近两百人的劫掠小队,尽数被射成了刺猬,待四面大队抵近时,却发现依旧有还未死透的,正无力地喘着粗气,见此情景负责带队的人冷冷地说到:“下马补刀,然后把粮食送到段志玄的大营去。” </p>

这样的一幕,以段志玄的大营为原点,正在周围几条毕竟粮道上上演,源源不断的粮草被运送过来,瞬间解决了大营内即将爆发的断粮情况。五日后,十一支队伍尽数集结在姑臧县,此番剿灭对方十七支劫粮部队,斩杀近五千人,各队无阵亡仅有部分人受了轻伤。 </p>

适逢新年将至,楚墨风命众人在城外扎好了大营,共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新年,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亥未日(初七),修整完毕的楚墨风部,在主将楚墨风和副将薛云的带领下,驶离了凉州境内,缓缓地向着鄯州方向移动。 </p>

得知楚墨风大军抵达鄯州,其余各部加紧速度赶路。三月朔,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终于率部抵达了鄯州,随即李靖召开了战前第一次聚会,谈论对敌计谋。 </p>

鄯州刺史府,现被李靖等人征用为临时行营,屋内此刻聚集着大唐老中青三代将领,坐在上首的李靖望着一脸平静的楚墨风,眉头不免一蹙,原本自己是不愿意再度披挂出征的,谁知有一日却突然收到贤王的信,信中称此番出征非自己不成,不明深意的李靖只得应允了对方的建议,本想着大军汇合之后再一问究竟,谁知对方确是闭口不答,这让李靖不免有些不悦,念在其地位尊崇,李靖也不好多说什么。 </p>

才开始议事,李靖便先询问对方对于此战的建议,谁知对方却将皮球推给了任城郡王李道宗,殊不知此前李道宗早已得到了楚墨风的授意,此时站起身对着李靖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大总管,末将的建议是趁吐谷浑的防地尚未确立,以精锐马队突袭自后方大营,割断吐谷浑军与后方的接洽,再密集步骑雄师主力直扑伏俟城!”李道宗的这个建议,无疑是现下大唐最有利的选择,如若两军摆开阵势,即使唐军能胜,代价也肯定不小。 </p>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名将,李靖心中也清楚这一点。因此他立即点头,号令李道宗带领马队,曲折作战,割断吐谷浑军的后路。待李靖对李道宗交待一番之后,楚墨风却起身缓缓地说到:“一旦任城郡王进入指定进攻位置之后,火速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告知本王,本王会从正面直接突进至吐谷浑境内,届时前方有敌军,任城郡王的任务实施起来阻力也会小一些。” </p>

手中掌控着大军三分之一的兵力,楚墨风这番话一出,众人顿时哑口无言,只见李靖缓缓地说到:“殿下,此番究竟该如何打?虽然大总管是老夫,但是殿下一向用兵如神,这一点老夫还是佩服的,还请殿下示下。” </p>

谁知楚墨风却转过身淡淡地说到:“老将军心中定然有疑问,为何本王会恳请您挂帅出征,毕竟在大唐所有士卒心中,您始终是主心骨,只要您在这仗就能胜,至于本王被冠以战神的称谓,其实本王是不认同的,无论是您还是屈老前辈,才是真正的战神,本王只不过是习惯以死搏命的打法,在兵法上讲这是不对的,所以此番由您做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本王是认同的,但是,除了本王麾下这六万人之外,其余人等您皆可以调动,本王因为受了一些刺激,所以此番定要进入吐谷浑的腹地闹上一番,况且本王还留了左领军上将契苾何力带领数千的铁勒马队作为机动力量,至于段志玄手下的将士,也尽数归您调遣。”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贞观九年夏季,闰四月,癸酉日(初八),李道宗率部展开突袭,在库山对吐谷浑军策动了锋利的攻势。唐军马队单兵作战才气非常强,又是奇袭,非常迅速就拿下了库山,与李靖带领的雄师造成夹攻之势。与此同时收到消息的楚墨风,早早地带着人来到了大唐与吐谷浑的交界处。 </p>

收到消息的伏允见势不妙,当即决定逃窜,为了不与大唐主力接触,他带领麾下的士卒沿荒原地带行军,马不停蹄地逃入大沙漠,周边荒无火食,是生命的禁区。奸诈的伏允命令士卒销毁牧草,令唐军战马没有草料可吃。不得不说伏允这一招却是源自楚墨风的坚壁清野方案,大唐的士兵不了解此处的地形,又缺乏草料,连续追击不仅无法保证战马的续航力,而且深入腹地还有可能进入对方的伏击圈,一时间大军停滞不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p>

得知消息的李靖,赶忙将众人召集起来,共同商议对策,望着眼前争论不休的众人,前来参会的楚墨风冷哼一声,场内原本嘈杂的声音顷刻间消失不见,众人齐齐地望着楚墨风,只见对方缓缓地说到:“追,为何不追?斩草需除根,否则凉州之围的情况又会发。吐谷浑军纵横西北多年,绝对不可以因为我们的原因留下遗患。且吐谷浑初战大败之后撤离得十分匆忙,前方纵然有伏击,人数也不会太多,此番本王以麾下六万修罗铁骑为先锋前去追击即可。只要追上对方,不但可以迅速解决战事,届时补给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p>

楚墨风的这番话得到了李靖的认同,只见李靖缓缓地点了点头...... </p>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新书海阁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书海阁! </p>

喜欢东都剑花西京烟雨请大家收藏:()东都剑花西京烟雨新书海阁更新速度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