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立储君 马踏晋阳(2 / 2)

见到纥干承基之后,李承乾有些吃惊地指着对方说到:“纥干承基,你此刻不应该是在大牢内吗?” </p>

只见纥干承基对着李承乾缓缓地施了一礼,而后直起身轻声说到:“太子殿下,在下纥干承基,的确是江湖人,但是在下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贤王殿下麾下暗探之一,代号‘苦无’。” </p>

此话一出李承乾瞬间明悟,然而再看清第二个人的容貌时,给予李承乾的就不仅仅是震惊了,更多的却是匪夷所思,毕竟如若纥干承基是密探,李承乾还能接受,但是这第二个人无论是从家世还是容貌上,与密探却有着天壤之别,只见此人缓缓地走到李承乾面前,施施然地对着李承乾施了一礼,而后轻声说到:“臣妾见过太子殿下,诚如太子殿下所见,臣妾也是贤王麾下的暗探之一,代号‘西施’,只不过臣妾与苦无的任务不同,当初殿下命臣妾潜伏在您身边,为的是在您荣登大宝的过程中暗中保护您,但是后来的事情脱离了殿下的掌控范围,故而臣妾也只能如此了。只不过您是臣妾的第一个男人,也是臣妾当初真正爱慕之人,故而......” </p>

说到这苏婉儿转身对着李世民跪下说到:“父皇在上,臣妾斗胆请求父皇不要赐死殿下,如若非要杀一人平息父皇的怒火,臣妾愿意替殿下去死,肯请父皇应允。” </p>

眼见苏婉儿如此举动,李承乾一时间竟然痴了,而李世民则是面色不悦地望着李承乾,而后看了一眼楚墨风,“你说吧,这事怎么办?” </p>

吩咐殿内青璃等人将侯君集捆好,楚墨风手中双锏往背后一放,转身招呼了苏婉儿和纥干承基一声,三人缓缓地向着太极殿外走去,待出门之际只听楚墨风有些慵懒的声音传来,“虎毒还他娘的不食子呢,你老李要是下得去手,杀了也无所谓,但是我的人,最好别动。”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似乎有回到了当年与楚墨风一边征战一边拌嘴的年代,望着楚墨风的背影忿忿地说到:“滚滚滚,说得好像是朕怕了你小子一样,不杀就不杀,流配。” </p>

伴随着最后一名死士被王德杀死,这场历时还不到一日的叛乱彻底结束了,随即王德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手持那柄紫檀木的拂尘,扯着公鸭嗓子指挥着皇城内的侍从们开始清理地面。命人将李承乾押入大牢之后,李世民似乎也有些身心疲惫,径直向着薰风殿方向走去。 </p>

夏季,四月,乙酉日(初六),李世民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得知李世民想要免除汉王李元昌的死罪,群臣执意争辩,无奈之下便赐他在家中自尽,宽宥他的母亲、妻子儿女。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皆处斩。 </p>

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等人以不能劝谏太子,均获罪免为平民。其余应当连坐的,全部赦免。原本因为詹事于志宁曾多次劝谏,李世民欲让其单独蒙受嘉勉,谁知楚墨风却上书称,太子承乾谋反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于志宁,听完楚墨风一通长篇大论之后,李世民遂下诏对于志宁不惩不罚,至于楚墨风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拒绝了纥干承基为川府折冲都尉的任命。 </p>

自从侯君集被收入狱中,贺兰楚石又到宫阙前告发他谋反的事,李世民召见侯君集对他说:“朕不想让那些刀笔吏羞辱你,所以便亲自审问你。”君集起初不认罪。李世民便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始末原委,又拿出与承乾来往的书信启给他看,君集理屈词穷,只得服罪。 </p>

第二日李世民于早朝之上对身边大臣说:“君集有功于大唐,乞求还他一条生路,可以吗?”众位大臣都认为不可。李世民也深知如若宽宥了侯君集,定然会让楚墨风以及一众大臣寒心,无奈之下便对君集说:“与你永别了!遂下旨将他斩首于集市上。 </p>

侯君集临刑前,对监刑的将军说:“君集我一时失足走到了这一步!然而当年在秦王府时即侍奉陛下,又有攻取吐谷浑、高昌二国的功绩,请求保全我一个儿子以维持家族的祭祀烟火。” </p>

按照当日楚墨风对侯君集的承诺,李世民便宽宥了他的妻子和子女,将他们迁徙到岭南,没收了他所有的家产。 </p>

本以为自己反咬侯君集一口,便能抽身而退的贺兰楚石,却在观看完侯君集的斩刑之后,被一神秘的黑衣人刺杀于府邸门前。 </p>

自打李承乾谋反被废,魏王李泰每日忍不住都要雀跃欢呼一番,本以为此番自己能够借此成为储君,谁知就在李承乾被抓当日,李泰竟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急匆匆地拆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承乾废了,你小子也没有希望,太上皇临终口谕,如若李承乾不堪大任,遂废之立晋王李治为储君,另外,你以为你小子派人在义宁坊做的那事,本王忘了吗?小心,本王时刻在盯着你。 </p>

浑身颤抖着将手中的信笺烧掉,李泰瞬间瘫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唯有幽暗的烛光不停地摇曳着,映照着李泰阴晴不定的面庞。 </p>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李世民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四人,李世民有些伤感的对他们说到:“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朕的心里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言罢突然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而后李世民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 </p>

长孙无忌等见状,以为李世民得了失心疯,遂请求告知有什么要求,李世民见状缓缓地说到:“当日贤王宣读了太上皇临终口谕,按照太上皇的要求,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 </p>

闻言长孙无忌面色一惊,而后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说到:“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 </p>

见状李世民对李治说到:“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且你贤王叔也支持你,过后你定当亲自到贤王府拜谢,日后朕决意由你贤王叔教授你,你此番前去顺便将谢师礼也行了。” </p>

李治闻言点了点头,遂先拜谢长孙无忌,遂在李世民的示意下,离开了两仪殿向着贤王府邸走去。待李治离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等人说到:“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 </p>

得知此事贤王也一力支持,褚遂良当即笑着说到:“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 </p>

李世民闻言遂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到:“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 </p>

不料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李世民听闻十分高兴,这一日,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李世民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p>

丙戌日(初七),李世民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当日李世民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 </p>

席间李世民对身边大臣说到:“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苦心经营而得到。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而潘王企图谋取的,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为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 </p>

话音一落李世民却惊奇的发现,席间并未看见楚墨风的身影,四下寻找一番无果,李世民遂侧过身对身旁随侍的王德说到:“今日宴席没有请贤王殿下来吗?” </p>

谁知王德有些委屈地说到:“启禀陛下,老奴哪敢啊,只不过老奴去殿下府上传旨时,却被大王妃告知,昨日殿下收到并州传来的消息,今日一早便率领剩余的不良人离开京城,似乎是奔着并州去了。” </p>

听王德这么一说,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举起杯子站起了身...... </p>

有道是硕鼠在仓颗粒无收,且看不良人晋阳查案,再看楚墨风并州遇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