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战金山 再战辽东(2 / 2)

眼见高句丽士兵以轻装弓骑兵布置军队的打头,精锐的俱装骑兵被布置两翼,中央战线则是分别由长枪兵、弓弩手、剑盾兵三者依次组成。而大阵的后方则是那名大汉率领的一支头戴冠冕,身披半甲肩挑重剑和盾牌的精锐步兵以及身着兜鍪、半甲,手持长枪和方盾作战重骑兵。楚墨风当即狞笑一声,这种破战阵主要是依靠轻骑骚扰,侧翼收割,而中央大阵与后阵负责扩大战果,只不过此番对方遇到的是自己的修罗铁骑,凿穿大阵却是修罗铁骑最擅长的,领教了以骑射为主的游牧民族的进攻,对于这些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楚墨风是不屑一顾的。</p>

念及于此楚墨风冷哼一声说到:“前军随本王撕开对方战阵,中军负责应对敌方侧翼骚扰,后军将箭矢尽数送给他们的中央大阵以及后阵,此役一战结束,不要俘虏。”</p>

一声令下身为前军的薛云等人,早已换好了长枪,随着楚墨风向着前方飞驰而去,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只见楚墨风手中焚天灭世使劲一挥,身后瞬间翻起一阵箭雨,没曾想对方还有如此的招数,猝不及防之下,高句丽士兵纷纷举盾格挡,趁此间隙楚墨风早已率领前军杀入对方阵中。</p>

近些年高句丽的军事装备不管是生产技术,抑或是外观形制,都有浓厚的中原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长兵器、短兵器、抛射兵器、防护用具。</p>

属于长兵器的铁矛是高句丽人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长兵器,较为常见的是柳叶矛和菱形矛两种,而此时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柄柳叶矛,木质的矛杆前头一个柳叶形的矛头,让楚墨风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手中灭世轻轻一挥,对方的木质矛杆瞬间断裂,在对方惊诧的目光中,楚墨风顺势带走了对方的生命。</p>

而身后的修罗铁骑,丝毫不畏惧与对方兵器相碰,精铁打造的枪杆,遇到了木质的枪杆,当即高下立判,而修罗铁骑的长枪则是沿用了当年刘紫鸢为靠山军配备的那一款,想当初大唐士卒的长枪一旦刺入敌人身体内,有时候会因为身体的粘滞而导致长枪无法拔出,这时候手中没有任何兵刃,反而会一个不慎被对方收割,而自从刘紫鸢改良了长枪之后,眼见薛云一柄长枪透体而入,对方却强忍着最后一丝力气,从腰间抽出了一柄长约三寸,刀背略微向上倾斜刃部呈弧形,包裹皮革的柄部略窄于刃部的铁刃刀,向着薛云兜头劈下,谁知薛云却是微微一笑,单手握着枪柄微微一拧,瞬间拔出了半截短枪,趁着对方单手高举的间隙,一枪刺中了对方的咽喉,而后不待对方铁刃刀落下,顺价拔出了另外半截短枪,两柄短枪一对再度一拧,瞬间又变成了一柄长枪,随即薛云赶忙紧随楚墨风身后向前杀去。</p>

眼见双方胶着在一起,原本作为远程武器的弓、弩和标枪纷纷派不上了用场,本想着能够趁机剿杀对方一番,谁知道对方身上的铠甲防护性能如此良好,往往是自己这边士兵砍了几刀,对方身上的铠甲仅仅留下几道印痕,而此时对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突刺或者是砍杀的动作,自己这边的士卒瞬间惨叫着栽落马下。</p>

中原有句话叫做‘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吧,那杀伤不了对方的士卒,那就刺马吧,接过让大汉更加无奈的是,对方的战马也全身覆甲,高句丽薄薄的柳叶矛在对方战马身上丝毫讨不到任何好处,往往对方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马术动作,胯下的战马登时前蹄高高抬起,对着面前的高句丽士兵就是一脚,铜浇铁铸的蹄子一脚下去,不是当场踩死就是被踹的胸骨塌陷。</p>

望着身后的预备队,大汉也顾不上藏私了正待开口命令预备队压上去,谁知只听身后的士卒喊到:“将军,小心箭矢。”话音还未落只听身后的空中传来一阵阵‘咻咻’的破空声,待那名大汉反应过来之际,左肩上已然中了一箭,而身后的预备队遭到了箭矢的洗礼,被射杀的寥寥无几,然而因为射中胯下战马,从而导致战马受惊被踩踏至死的却是数不胜数。</p>

强忍着剧痛拔出肩膀上的箭矢,大汉的目光投向了如同纸糊的一般,被大唐冲的七零八落的本阵,心痛之余大汉草草地裹了裹伤,抽出两柄做工精致的环首刀,大叫一声向着楚墨风的方向杀去,在大汉看来,只要杀掉对方那名身穿奇特造型铠甲的人,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高句丽一方。</p>

眼见对方后阵突然冲来一人,楚墨风两柄铁锏向前一送,将一名高句丽士兵刺落马下,随即双腿轻轻地一夹马腹,向着来人冲了过去。</p>

战场上惨烈的厮杀,此刻似乎都化作了一团泡影,二人赤红的眼中只有对方的身影,双方近身之际,大汉手中两柄环首刀高高举起,对着楚墨风兜头劈下,而楚墨风则是双手交叉举起焚天灭世,迎着对方落刀的方向向上一挺,只听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双方的战马不由地长嘶一声,各自向后退了一步,普通铁矿打造的兵器,对上楚墨风手中天外精铁所铸的焚天灭世,犹如以卵击石瞬间尽数碎裂,碎片顷刻间自大汉的双手飞出,散落在战马四周,望着满是鲜血的双手,大汉怪叫一声,从一旁的德胜钩上摘下一柄长矛,向着楚墨风再度冲过来。</p>

见此情景楚墨风竟然没有任何动作,而是面无表情地望着对方,眼见到了长矛攻击的最佳距离,大汉血手一拧,手中长矛向着楚墨风的胸前一送,隐约之间长矛夹杂了一丝凛冽的寒风,顷刻间来到了楚墨风的面前,只见楚墨风双手铁锏横亘在胸口,一个铁板桥仰躺在马背之上,任由矛头擦着自己的鼻尖而过,待矛头飞过之后,手中铁锏突然相交,狠狠地别住了对方的矛杆,向上一推的瞬间整个人瞬间起身,随即双臂较劲使劲一别,只听‘咔吧’一声,对方的矛杆应声而断。</p>

待对方还未反应过来之际,楚墨风脚下使劲一踩,借着马镫回弹之力顺势跃至半空,手中双锏在空中抡了一个大圈,向着大汉劈下,一阵令人牙酸的头骨碎裂声传来,大汉突然七窍流血怔怔地立在了马背之上。见此情景楚墨风当即大声喊到:“敌将授首,尔等还不速速投降。”</p>

与此同时只听金山城的城墙上传来一阵惨烈的哀嚎声,伴随着这个声音的结束,随即又传来一个重物落地的声音,原来金山城内乃是一文一武两人负责防守,此番大汉出城迎敌带走了城内尽数的防守士卒,此番自大汉以下尽数被斩杀,这让在城头上观战的那名文官惊恐不已,猝不及防之余竟然从城墙上栽落,如此一来城内已然是群龙无首的存在,见状楚墨风对着身后的修罗铁骑一挥手,后者会意赶忙在薛云的带领下,趁势杀进了金山城内。</p>

城内百姓见状纷纷吓得躲在家中不敢出来,而楚墨风则是带领麾下的修罗铁骑,将金山城的官府、仓库劫掠一番,随即命人飞鸽传书告知李勣等人,自己则是率部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金山城内。收到楚墨风的消息之后,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p>

丁未日(初十),唐太宗世民的车驾从幽州出发。李世民将军中的物资粮草、器械、文书簿录等全都委派给岑文本管理,文本夙兴夜寐,勤勉不怠,亲自料理调配,计算用的筹码、书写用的笔从不离手,心力耗竭,言谈举止颇与往日不同。李世民看见他这样,十分担忧,对身边人说:“文本与朕同行,恐怕很难与朕一同返回。”</p>

果不其然当日,岑文本得暴病而死。当日夜晚,正准备就寝的李世民,堪堪躺在床上便听见有急促的鼓声,心中万分悲切,没曾想自已一语中的,念及于此李世民赶忙吩咐到:“文本死去了,我实在不忍心听见鼓声,快命人撤掉。”</p>

彼时右庶子许敬宗正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同掌管机要事务,岑文本死后,为了不耽误东征大计,李世民当即命人召来许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p>

壬子日(十五日),得知楚墨风攻下了金山城,李勣、江夏王李道宗遂一道攻打高丽盖牟城。</p>

丁巳日(二十日),李世民的车驾到达北平城。得知李世民到来,李勣等人更加拼命进攻,终于癸亥日(二十六日)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p>

与此同时,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卑沙城,该城四面环水悬隔,只有西门可以进入。程名振领兵夜间到达,副总管王文度先行登城,五月,己巳日(初二),大军攻下了该城,俘获男女八千人。得知水军也大获全胜,李世民遂分派总管丘孝忠等人在鸭绿江阅兵。</p>

有感于攻打盖牟城顺风顺水,李勣和李道宗二人当即决定进攻辽东城,庚午日(初三),李世民抵达辽泽,却不料这一带是二百多里的沼泽地,人马都不得通行,将作大匠阎立德垫土作桥,军队昼夜兼程,终于在壬申日(初五),渡过辽泽东去。</p>

而此时随着高句丽战火四起,渊盖苏文也知道了李世民此番征讨高句丽的决心,乙亥日(初八),高丽步骑兵四万多人救援辽东,江夏王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迎击,军中士兵都认为众寡悬殊,不如挖深濠沟加高壁垒坚守,等侯与皇帝车驾同行的大部队到来。</p>

谁知李道宗却忿忿地说到:“敌人仗着人马众多,有轻视我们之心,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击他们必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车辇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p>

李勣闻言认为有道理,而果毅都尉马文举则在一旁附和到:“不遇上强劲的敌手,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于是驱马逼近对方,所向披靡,士兵们才稍稍心安。殊不知高句丽自从开始与前隋大战,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战术---诱敌深入,才与高句丽交手的李勣等人不知,此前几座城池的丢失,乃是高句丽丢出来作为弃子和诱饵的,而辽东城乃是高句丽边防城池的重中之重,故而高句丽此番也将大战的转折点寄希望于这一战,随着李勣大军的不断深入,渐渐地进入了高句丽早就设好的埋伏圈,与此同时楚墨风在金山城府衙内搜出一封书信,遂率领麾下修罗铁骑马不停蹄地向着辽东城方向赶来......</p>

有道是上天无路遁地无门,且看李世勣大军被围,再看楚墨风千里驰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