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刘宏算得太尽了(2 / 2)

事实上,从春秋战国儒家提出“仁”,到汉朝提出“凡我汉民虽远必救”,再到隋文帝把人权首次写入法律,对于死刑要三次复核,再到宋朝提出人命大于天,一路演变到到现代社会,花了两千多年,才终见成效,可见这观念的深根蒂固。

刘兴望着陈大狐狸,点了点头,他还隐藏一点没说,那就还当百姓过很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习惯性念着以前的好。

因为诸侯乱战,世家加战,导致百姓伤亡惨重,生活凄惨,他们才会发现,汉室不乱的时候的好,然后他们就会把希望寄于汉室宗亲身上。

而其中,最受益的,就是幽州刘兴这边,只要刘兴再趁机宣传一波,让汉室百姓知道刘兴治下是过得多好,天下百姓必定会寄希望于刘兴,希望刘兴如光武帝刘秀那样,重整乾坤,再塑汉室江山。

待刘兴大军南下之时,天下百姓必定会夹道欢迎,甚至刘兴清理天下世家之时,他们也会支持,甚至鼎力相助。这就是万民所望,人心的向背!

但这种操作,只有在汉室刚刚大乱的时候可以这么干,因为百姓刚刚从虚假的安居乐业被迫走进动乱时代,无论从任何方面都接受不了而产生的追忆。

以前,他们不断埋怨汉室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而当汉室崩了,他们过得更加不好的时候,才会回忆起,当时的日子是多好的日子,怀念汉室的一切。

但时间一久了,过去五年十年左右,他们习惯这种动乱的日子,记忆中的安宁日子变得模糊后,他们就不会再有这种追思和怀念。

这就是人的心理,人的健忘,但刘兴都没有想到,刘宏把人心算计到这种程度。

甚至,只要刘兴速度够快,联合天下刘姓诸侯,强行横推一切,打破一切,就可以把汉室百姓的人心全部收割。

但可惜,刘宏算得太尽,一环扣一环的,只要其中有任何环出现了问题,全局就会出现问题,最简单的,其他刘姓诸侯会不会配合刘兴,他们会不会生出异心,甚至,如果他们去配合世家怼董卓,董卓顶不顶得住,会不会直接怂掉。

还有,天下世家的联合到底有多强,也是个未知之数,变数太大了,这也是长线谋划的不确定性,环数太多了,只要任意一环出现了问题,全局就会出现问题。

而且,刘兴总有种感觉,世事未必会真的好刘宏所设定的去发展,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往坏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时,就会往坏的方面发展。

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事圆则缺,人不能算得太尽!

看来还是要做一手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