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面有黑面具给我们开路,所以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又回到了之前的那条小路上。因为出了刚才的事,我们也不再说些有的没的,只是各自低着头往前走去。黑子则是时不时往两边拍摄,可周围除了杂草之外,再也没有看到别的有意义的东西,直到手电筒的光照到路边的一块石碑,我们才停下脚步。
“隐星村,还别说,这个村子的名字还挺好听。”黑子将摄像机对准眼前的石碑,虽然上面的字还可以辨认,但从石碑的风化状态来看,应该在这矗立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之前你说有人的帐篷被移到村子里了,具体的地点在哪知道吗?”我看着眼前的石碑问道。
“既然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是在一个老宅的院子里,而且一共是三顶帐篷,那就说明院子应该不小,我们进村看看就知道了。”黑面具的声音从队伍最后传来。我们没有再做停留,而是一起往村里走去。
一踏上村里的路,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从小也是在这样的农村长大的,所以感觉到一种额外的亲切。不过这条路应该很久没人打理了,路面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我们的步子不敢迈得太用力,因为即使我们格外注意,但地上的黄沙和灰尘也随着脚步往上仰去。
就在我们便招手驱散眼前的灰尘时,透过手电筒的光,我终于看清了村里房屋的样貌。路的两边坐落着许多房屋,有的两三间簇拥在一起,也有的是单独坐落在一角,而且房屋与房屋之间,还有许多的岔路。
这应该属于很早期的建筑了,墙面和屋顶都是用黄土混上干草建成的,在多年的风吹雨淋之后,现在大多数都不太完整了。我看着眼前的这些房屋,心想要是今晚每一间都进去拍摄,那估计累死都拍不完。
于是我们站在原地商量了一会儿,决定今晚各自分头拍摄,尽可能的将村里所有的房屋都拍摄到。这次我们不再有组队的纠结,而是各自将gopro架在胸前,五个人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
具体的过程就是我们往不同的岔路走去,当自己决定走到哪一座屋子里时,便用脚在大门前的土路上画个圈,其他人要是看见就不用进去拍了。现在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多,我们规定在十二点的时候,我们就回到村口石碑的地方集合。而黑面具会在村口石碑处等着,如果中途遇到什么事的话,就赶紧跑去找黑面具。
在临走前,黑面具依次给了我们做了一个护身的处理,就是用草扎熏过我们的全身,然后黑面具又用水在我们各自的额头上画了些东西。随后又叮嘱我们进去前先看清楚房屋的状况,那种看起来要塌的别进去了。
我看着其他人往不同的岔路走去,他们手电筒的光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我的心里也开始有些莫名的紧张。注视着眼前留给我的几条岔路,我本能的选择了一条靠右的路,随后便迈步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