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1 / 2)

黎城往事 郁大隐 0 字 2021-08-03

谭家霖已经得知了沱河闸站报废了的消息,不过他脸上并未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而是镇定的用高音喇叭劝慰市民:“部队官兵都是我们的亲人,他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同志们,市民朋友们,请相信**的能力,一定能带领大家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朱家营也想表示表示,可是现场只找到一个喇叭,他空有一腔热情,却没有地方去讲。

以桃花仙山为轴心,周边的县域也普遍遭受雪灾和水灾。不过相比较而言,程度比黎城要轻得多。内行人都知道,黎城灾情严重,是因为挖煤太多导致地下水位上涌,很多质量上佳的耕地都变成了水田,失去了吸水存水的功能。可是没有这些煤矿,黎城的经济也不会超出周边城市一大截,所以是非功过还真是难以定论。

一直到了当天下午两点多钟,部队官兵才纷纷赶到。顾不上跟黎城本地官员寒暄,军官们立即指挥士兵们投入到救灾抢险的工作中去。杜德仲松了口气,军队来了,百姓们就有救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变的传统和信念。

可是,乡村的情况怎么样,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汇报上来呢?杜德仲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沱河下游有两个乡镇,浍河中心地带有一个乡镇,王引河两岸是居民聚居区,当此大难,肯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部队官兵出动了大型机械,在滚滚水流中努力清理河道。直升飞机也飞来助阵,这回不是为了融雪,而是喷洒助凝剂,让山上的积雪缓速融化,借以控制上游的水势。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将水流中夹带的树木等杂物抬出来,堆放在地势略高的位置。有人累了,很快便有新的人补上去。谭家霖凝望着这一切,情不自禁擦了擦眼镜上的泪水。

“咔”,电视台的记者适逢其会拍下了这张照片。

谭家霖摆了摆手,道:“不要拍我,拍战士们,拍我们的市民们。他们才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记者们将镜头对向了正在水流中奋战的人群,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像星光一样嵌入了网络世界,感动着众多在网上灌水骂街的网民。

两日之后,水势终于被控制住了。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降温,到处都结了厚厚的冰。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纵然是部队官兵协助维持秩序也难以避免。

国家向黎城紧急拨了五千万的抗灾资金,苏徐市也拨来了三千万。黎城**挤出来一千万,再加上民间自动捐款的数额,勉强凑了一个亿,用以灾后的重建和维持受灾居民的日常生活。

城区的损失情况很快救提交了上来,从雪灾到洪灾,共造成一百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其中因公殉职公职人员三十六人,警员十一人,救灾的官兵牺牲一人。民房坍塌六百多间,毁坏良田和山地共计一千六百多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十个亿。而农村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给出一个详细的报表。

市委会议室内,谭家霖脸色铁青。钢厂的负责人坐在他的正对面,脸上带着恩赐般的微笑。桌上放着一张支票,上面写着五百万元,是钢厂总部大发善心捐赠给黎城市民的善款。

朱家营和杜德仲等一众官员的脸色都不好看,但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两分钟,谭家霖道:“林总,贵厂是省属企业,我们无权干涉你们的生产经营计划。但贵厂在这场天灾当中的表现,实在让我们一百五十万黎城市民痛心疾首。在明确的事故断定表出来之前,这个捐款,还是请您带回去吧,我代表黎城市民,向都予钢厂表示衷心的感谢。”

钢厂负责人打了个哈哈,道:“谭书记,您太客气了。都予钢厂植根黎城二十年,早已经成为了黎城的一份子。从钢厂领导到普通职工,我们都把自己当成黎城人。这只是我们的一片心意,还是请谭书记体恤一下我们的关爱之心。”

朱家营试图打圆场,道:“林总,钢厂全体职工的好意,市**心领了。这个钱嘛,建议您还是直接捐到民政部门为好,毕竟是企业捐款,没有监督可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