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橘子洲头(2 / 2)

草皮明显是新铺的,各项设施也基本全新,场地四周围上了高高的红色围挡,里皮、陈伟恩、郑智等人的大幅海报挂在墙上,从硬件条件到软件气氛完美无缺。

陈伟恩还莫名惊诧一下,其他国足队员则是视若无睹,显然早就习以为常了。

此刻他心底突然涌起一股不真实的荒谬感,觉得自己快要精神分裂。

一边是球迷心的不屑,现在越是被无微不至地呵护,他对前世的国足就越是不齿,踢得一包屎活该变成公共痰盂。

另一边是球员心的辩解,成为职业球员以后他才真正明白,胜负只由实力决定,后勤保障啊、战术打法啊、精神面貌啊、心理素质啊,这些都是球队实力的一部分。

可惜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一小部分,占据实力大部分的还是球员的能力,偏偏这一块儿国足确实是技不如人。

下午训练课只有两个小时,陈伟恩还挺诧异,这时间也太短了,莫非里皮的训练风格是短时上量的那种?

真开始训练就发现,不外乎慢跑、拉伸、抢圈、传接球、射门练习,完事儿。

6点训练课结束,大家准时收摊儿上车,陈伟恩汗都没怎么出。

就这!!?

初来乍到的最好还是集体行动,他也不好一个人留下加练,给他整得上不上下不下的浑身难受。

晚上回到酒店,陈伟恩吃了晚饭还得跑去健身房撸铁补课,有球训练只能先放下了,让队友看见太装逼。

……

回到房间没一会儿,李铁来了,给了他一个U盘,说是里皮交代的“课后作业”。

送走李铁,陈伟恩插上电脑打开一看,原来是分析团队整理的比赛资料。

中韩两队本次12强赛的录像剪辑,双方球员的履历资料,里皮执教恒大时的比赛剪辑等等。

陈伟恩正想找李铁要这个呢,亚洲这边的球员他一个都不认识,赛前总要做点儿案头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才好。

看过了中韩两队的大名单,陈伟恩大致理解里皮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归化他了,纸面实力确实有差距。

从前几轮12强赛韩国队的出场名单来看,明显是围绕着几个旅欧球员搭起来的阵容。

他打过交道的除了队友孙兴慜,还有水晶宫的李青龙,斯旺西的寄诚庸。

此外还有德甲奥格斯堡的具滋哲和池东沅,奥超萨尔茨堡红牛的黄喜灿,以上几个中前场球员组成了韩国队的进攻线。

搭上几个在西亚联赛、中超和日职联踢球的后卫和门将,以及来自本土K联赛的柱锋工具人,就组成了施蒂利克的韩国队。

长沙这场比赛,孙兴慜停赛,李青龙没进大名单,算是两个利好。

再看中国队这边,抛开陈伟恩这个开挂搞来的不算,旅欧球员只有荷甲特维斯的张玉宁1根独苗,里皮没资格嫌弃人家打不上比赛看饮水机,不招他就没人可招了。

把范围放大到具有海外踢球经验的球员,也只不过多了郑智、蒿俊闵、张稀哲3个人而已。

郑智在查尔顿是绝对主力,不过远在10年前。蒿俊闵在沙尔克04打上正式比赛是在8年前,2个赛季一直是轮换边缘人。至于短暂停留狼堡的张稀哲,出场次数干脆是零蛋。

即便如此,他们三个依然是国脚中技术、意识最好的那一档,所以是否接受过欧洲的职业足球训练,确实能够成为衡量球员实力的一个有力证据。

中国队的优势在于,里皮执教的广州恒大队是中超联赛巨无霸,队内主力囊括了国内一大半的实力派球员,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对里皮的战术也熟悉。

里皮自然是以恒大球员为骨架来搭建国家队,再找来陈伟恩这个不是外援的“外援”做大腿。

陈伟恩觉得,虽然整体实力韩国队更强,但在战术执行力和配合默契度上国足小有优势,又是主场作战,哪怕没有陈伟恩这场比赛也有得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