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说的“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道德伦理思想体系中,“义”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儒家的“义”这么重要,那么,儒家思想是怎么认识“义”的?孔子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周礼和道德,就是“义”。对于“义”孟子是这样认为的,“义”就是人的“羞恶之心”,这就是在说,对于自己的丑恶言行感到羞愧的,对于他人的丑恶言行感到憎恶的,这就是“义”。
“义”的重要思想,在“仁、义、礼、智、信”五常里面排在第二,可见“义”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义”在不断地充实过程中增加了许许多多的重要内容。比如说:义薄云天、忠肝义胆、大义凌然、有情有义、见义勇为等。
孔子最早所说的“义”,指的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妻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这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人遵守的是伦理道德,就是儒家思想的“义”。
这里主要是在说,父亲和儿子是一种恩情的关系,作为父亲对儿子要慈爱,儿子对父亲要孝顺;夫妻之间的主要是感情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夫妻和顺上面,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夫唱妇随;兄弟关系,兄长要爱护兄弟,兄弟要尊敬兄长;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君主要对自己的大臣尊重,大臣要对君主忠诚。这就是人人都是要遵守的大好美德。孔子的“义”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孔子说的“义”很是具体,内容也很实际,实现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曾经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里说的是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道德准则的四项原则,如果不能很好地实施和推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国家将会走向灭亡。
《管子牧民国颂里面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把礼义廉耻看得十分重要。国之四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如果一个国家的四维不张,这个国家就没有了礼义廉耻,这个国家的人,就会不讲信义,也不讲道德。一个不讲信义、不讲道德的国家,离灭亡也就不会太远了。
“义”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而且在思想道德的范畴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是在说,“义”是要有道德做支撑的,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一定不会是一个讲“义”的人,一个不讲“义”的人,他一定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所以“义”在儒家思想里面也包括在道德的重要范畴里面。
说到“义”,我们自然就会想起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以刘备、关云长、张飞三位英雄的在桃园结义展开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人类世界践行“义”的楷模。也是人类世界上情谊深厚的典范。
《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刘、关、张三人,为了达到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意气相投,言行相依,举杯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愿望。
“桃园三结义”代表着“仁”、“忠”、“义”俱全的中国伦理道德的至高上,这种大“义”具有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凝聚力。
刘、关、张就是依靠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完成了三足鼎立有其一的伟大壮举。“桃园三结义”的壮举,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完,道不尽的英雄传奇,世世代代受人敬仰。
每当我们说起了“义”,自然还会想起“义薄云天”这句成语来,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某一个人非常有情有义,是说正义之气直上云天,形容为正义拼搏的精神十分的崇高。关云长就是“义薄云天”的伟大实践着,也是“义薄云天”的典范。
一曲《红梅赞唱出了江姐的忠肝义胆,伴随着江姐迈着豪迈的步伐走向刑场的那种大畏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抗金英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在《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千百年来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后世仁人志士为了正义而努力奋斗。
文天祥的时代距离我们今天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了,但是他的“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依然被人们视为座右铭,大放异彩。文天祥不愧为义薄云天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