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泰伯篇里有这么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字面上简单的去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给老百姓多一些自由,但不能让老百姓知道的太多。
这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好理解,也就是用我们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说的十分的简单扼要,也说得十分清楚明白。也就是再说让统治者多给来百姓一些自由,国家的事情不要让老百姓知道的太多。
对于孔子的这一句话,自古到今,有很多种的注解,但是最多的都是认为孔子这样说就是一种愚民思想。既然这么多的人都是认为孔子说的是一种愚民思想,历代统治者的也就套用了孔子的这一句话,通过历代统治者对着一句话的套用,并且不断的延伸,就有了一种名副其实的愚民政策。
不过,我们可以仔细的想一想,孔子是在极力推行“仁爱”思想,要做到“仁爱”就必须要一定的智慧,如果孔子要求统治者推行“愚民”思想,那又怎么推行“仁爱”思想。显然,“愚民”思想孔子是坚决反对的。“愚民”是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
如果孔子提出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种愚民思想,老百姓一个个都变得愚昧知,一个个都傻傻呆呆,儒家文化怎么延续,儒家教育又怎么推行的下去。以此类推,“仁爱”就会变得所适从。
孔子的“仁爱”思想和“愚民”思想恰恰相反。从孔子的一贯思想来看,孔子极力主张“仁爱”思想,坚决反对“愚民”政策。如果孔子主张“愚民”思想,就绝对不会施行“有教类”。
我们可以仔细的想一想,孔子既然让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老百姓一个个都是愚痴的人,在愚痴的人当中怎么推行的了“仁、义、礼、智、信”?老百姓都是那样的愚笨又怎么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老子是一个道德水平极高的人,思想素质就更不用说了。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两千多年没有人能超过孔圣人的,这么高智慧的人怎么会提出一个和儒家思想背道而驰的,也是一种极其愚蠢的问题?
为了这一句话,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吵吵闹闹休止,一直吵闹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也没有争出一个什么结果来,最起码没有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总的来说,大多数的人都是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孔子的愚民思想。
很多的人都认为孔子的这句话,是一句是为统治阶级施行愚民政策提供依据的,孔子的这一愚民思想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严重的毒害了人民两千多年,到现在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流毒还没有彻底消除。
这句话作为大毒草,在每一次的批孔运动中被批判,也是批判的重点,几乎被批判的体完肤。这就是说,对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们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非常严重。既然这么的严重,我们就应该有必要彻底搞清楚,彻底搞明白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还孔子一个清白。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这样理解,也应该这样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让老百姓顺从统治者,也可以让老百姓服从统治者,但是不能强迫老百姓干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说,当时的兵役、徭役、劳役和名目繁多的税费,是老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官吏也不给老百姓解释清楚,只是强制性的让老百姓服兵役、徭役、劳役,还要强迫老百姓缴纳名目繁多的税、费。
对于这一点,孔子坚决反对,他认为统治者的所作所为,都应该给老百姓讲解明白,要让老百姓所做的事情,就必须要让老百姓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我们一定要明白,孔子是千古奇人,是至圣先师,也是一个“以德治国”德政的倡导者,怎么可能去教化统治者施行愚民政策?那绝对不是孔子大智慧者的风格,也不是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的所思所为。天下的事情就是由天下人来做,怎么可能瞒得住天下人,再说了,国家有什么样的事情不能让老百姓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