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民可使由之(2 / 2)

六道善经 乾亨 1559 字 2023-09-19

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孔子说的十分的清楚,老百姓可以任由统治,也就是说任由统治者采取各式各样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国民是可以效“忠”君主,而且一定要效“忠”国家的,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但是,国家不能愚弄国民,更不能欺骗国民,要国民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明白误的告诉国民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和民众同心同德,把国家的事情干好,也能是国民理解国家的所作所为。

如果老百姓有疑惑,或者说老百姓不了解,不知道,统治者有义务给他们解释明白,或者是教育引导他们去做,而不应该强迫他们,更不应该欺骗他们。老百姓不明白的事情坚决不要强迫他们去做。孔子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这个意思,其他的理解应该说都是误的。

孔子是希望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过上比较宽松一些日子。孔子还非常希望统治者让老百姓有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应该说孔子的这种想法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国民,都是很不的。也是孔子一种亲民的思想,也是孔子的一种家国情怀,也是孔子的一种治国理念。

孔子是来自于社会的底层,曾经和老百姓有着密切的接触,所以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所思所想都非常的了解。当时由于战争频发,统治者横征暴敛是一个常有的事情,对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老百姓非常的反感。

在早期,孔子就是一个搞葬礼活动的人,也有人说孔子就是一个吹鼓手,那自然就是处于社会的下层。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他都是十分清楚的。对于统治阶级对底层的民众的盘剥他也是十分愤恨的,他多么的希望老百姓能自由自在的过上幸福的日子。

孔子特别希望春秋时期的统治者,能够像西周时期一样,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老百姓在宽松的环境里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所以孔子一直提倡恢复西周的礼法。孔子的这些提法都是一种为民谋利的善行善为的思想。如果我们再把孔子的这种思想歪屈理解,那就实在太对不起孔子他老人家了。

孔子的思想可以肯定地说,是一种大思想家的具有圣人智慧的思想,孔子的人格一定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我们在理解孔子思想的时候,一定要从正面去理解,用一种高尚的思想去理解孔子的高尚思想,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孔子的思想,才能不歪曲孔子的思想。

由于孔子已经距离我们今天的这个年代实在太久远了,那个时候的语言文字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那个时候的人惜字如金,文言文实在是苦涩难懂,文字上不能理解也是有情可愿的。

对于孔子的思想,有这样那样的理解也不足为奇。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信念,孔子的道德理念我们坚决不容怀疑,孔子高品质的人格我们也没有理由质疑。其实,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句至理名言,值得后人效仿和应用。

也有很多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理喻的孔子的名言,其实有很多都不是孔子说的,但是责任都落在了孔子的头上。比如说:“女子才便是德”,这句话一直都在流传,很多的人都认为是儒家思想,是孔子说的。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孔子说的。

这句话是清朝时期一个叫张岱的人,写的《公祭祁夫人文里面的一句话:“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其实说这句话的张岱,也不敢确定这句话的对与,毕竟关系到才女们的德行问题。春秋末年到清朝相隔两千多年,这不也是断章取意栽在了孔子的头上了吗。

再比如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人们一直都是认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对于这一思想内容都会被一些人义愤填膺的进行声讨,这也成为了讨伐儒家思想的主要罪证。但是,查遍儒家的经典,都没有这一句话。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并不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而是一句戏文。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长期被人们误的认为这是儒家思想的愚民思想,进行激烈的批判。这主要的是孔子的思想高度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能力,就像站在低处看高处,永远看不清楚。

理解孔子的思想,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这样才会避免对孔子思想的曲解。孔子就是一个大思想家,就是一个大圣人,和普通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一个大圣人的大智慧、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