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江雪(2 / 2)

魏青岩神色怔怔,半句话也说不出口。

丁云飞脸色动容,身体像一个木雕泥塑般,僵硬得无法动弹。

冯彩玉用两只小手紧紧捂住小嘴,双眼惊得一眨不眨。

冯良玉瞳孔急骤收缩,笼在袖中的手不停颤抖,他再也不复之前的从容淡定。

“钱青卫诗才横溢,单凭此诗,便可笑傲儒林,桓玉佩服。”

冯桓玉言罢,朝钱玳长身作揖,行晚辈之礼。

他乃冯家支脉,他父亲冯阙虽然是当今家主冯楼的三弟,但自小武道资质平平,是以远离冯家权力中心,只当个富家翁生活。

轮到他这一辈,同样无缘武道,但却有幸入得东平书院,成为了儒家修士。

他素来与冯良玉交往不多,但却与冯彩玉这个堂妹关系很好,这次赴宴也是在堂妹的强拉硬拽下才来的。

他并不知晓冯良玉和钱玳的过节,所以也没有看到在他行礼后,冯良玉阴沉的目光。

钱玳当然知道这首诗的地位,只是他没有想到会惹来这么大的动静,原本他只不过是想当个文抄公,免得被人奚落罢了

他感受到了冯桓玉的真诚,在这种场合能够做出此种举动,定然与冯良玉不是一路人。

于是,他托住冯桓玉的手臂,将他扶起,笑道:“在下不过是有感而发,若是置于泱泱儒林,恐贻笑大方。”

接着,一众书生也纷纷上前,朝钱玳作揖行礼,他们身为儒家学子,对于任何一位能够创造法诗的人,都抱有敬意。

每一首法诗的诞生,都意味着儒家的实力又将大涨一截。

钱玳哭笑不得,只好一一回礼。

蒋易看着被书生包围的钱玳,神色复杂。

那些武夫见此情景,纷纷看了眼冯良玉,他们向来以这位冯二公子为首。

发现冯二公子目光阴沉,武夫们连忙坐下,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继续喝酒吃菜。

魏青岩一屁股坐到席上,郁闷的灌了一口酒。

但,纵然瑞露酒如何醇香浓烈,他却只觉得寡淡无味。

很快,众人重新归位。

蒋易有心再度挑起氛围,但所有人都被刚才的异象所震撼,已经没什么东西能勾起大家的兴趣。

宴席终究还是结束了,只不过,并非尽欢而散。

钱玳和陈朗并肩走着,前面是引路的鱼姬。

“贤弟,何为法诗啊?”钱玳低声问。

陈朗叹道:“法诗这般出名,兄长居然没有听过,可偏偏还被你作出了法诗,委实造化弄人。”

钱玳摸了摸鼻子。

陈朗续道:“儒家修士,有一种极其特殊的功伐能力,能够通过吟诵文章诗赋,凝聚出对应的人物场景,发挥出玄妙无比的力量。”

“但并非任何文章,任何诗赋,都能够施展出强大的威力,只有某些不同寻常的诗文才有效果。而这些诗文,便被称为入法诗文,简称法诗、法文。”

“贤弟你可以施展法诗吗?”

“法诗只有儒家第五治国境之上的修士才能施展。”

“这是为何?”

“踏入治国境的标志是凝聚文胆,从此拥有了文气,依仗文气能够沟通法诗、法文,引动天地之力,这样便可以施展出玄妙莫测的攻击图景了。”

“原来如此。”

出了水云山庄的大门,门房把二人的马匹牵出来,二人纵马而去。

半路上,钱玳忽然听见后面有追赶之声,他回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穿黑毛狐裘的瘦削青年,骑着一头斑斓猛虎追来。

钱玳提起缰绳,让胭脂马停下。

来人正是丁云飞,他朝钱玳拱手道:“在下丁云飞,乃是江鹰派之人,听闻钱青卫喜爱瑞露酒,特来相赠。”

言罢,他手掌一翻,掌心现出十张票据,递给钱玳。

钱玳眉头微皱:“阁下这是?”

丁云飞笑道:“实不相瞒,江边酒坊乃是敝派的产业,这是敝派独家的换酒票,一张可换二十坛瑞露酒。”

钱玳摆手道:“这礼可有些大,钱某无功不受禄,阁下还是收回吧。”

“钱青卫放心,在下没别的意思。”

接着,丁云飞靠近钱玳,低声道:“钱兄,务必小心冯良玉,你杀了他的妖仆黄云,他早已衔恨在心,今日宴席才只是开始。”

钱玳微微颔首:“丁兄的好意,在下心领。”

“这酒票?”

“哈哈,自然是笑纳了,平白得二百坛瑞露酒,傻子才不要!”钱玳朗然一笑,纵马而去。

丁云飞失笑,旋即驾驭斑斓虎,踏雪飞奔。

……

府衙,偏院。

书房内,有一位中年文士正坐在案前,手握毛笔,书写着文字。

若细细看去,正是钱玳所作之诗。

那文士头戴纶巾,两鬓斑白,面容清癯,一身儒衫虽然浆洗得发白,但却整洁干净。

他是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平生正直,禀性贤明,深得百姓爱戴。

不久,他终于写完。

巴掌大的信纸上,字迹笔酣墨饱,铁画银钩,遒劲刚健,一看便是此中大家。

陈文昭看着题头,问道:“朗儿,你可问过钱玳,此诗何名?”

陈朗恭敬的站在一旁,说道:“爹,我特意问过兄长了,他说就叫江雪吧。”

“江雪,江雪,意境悠长,此题甚好。”

言罢,陈文昭便在题头,以更加有力的笔锋,写下“江雪”二字。

并落款:大景历八零六年十月廿六,东平府玄衣卫钱玳,有感于东湖雪景而作。

待笔墨干透,陈文昭将信纸卷好,塞入一个小小竹筒,绑在风信鸟的一只腿上,抛飞而去。

“爹,你是要把这首诗寄给浩然书院吗?”

“不错,这首江雪,虽不及杜圣人名篇,但也绝对堪称大景立国以来难得的佳作,想必阳明圣人看了,一定会很高兴。”

“江雪竟然能够入得了阳明圣人的法眼?”陈朗惊问。

“那是自然,法诗已经很少诞生了,任何一篇法诗出世,阳明圣人必然要亲自过目,这可是事关儒家兴衰的大事。”

话音一转,陈文昭笑道:“说起来,朗儿的眼光当真不错,你这位义兄是个奇才,不仅仙武同修,竟还能作出传世之诗,听你说他身具赤子之心,日后未必不能入我儒门。”

陈朗摇摇头:“孩儿很了解兄长,他一心在修炼上,儒家修行需要从诚意、正心开始,日后还必须经历科举,他恐怕不会分心于此。”

陈文昭微微颔首,没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