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烟雨楼中客【下】(1 / 2)

青衣儒生姓元,名学意,出自诗礼之家,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是上京有名的才子,是青楼满楼红袖招的公子哥,是稷下学宫一等一的好学生,更是来年春闱科举状元的最热门人选。</p>

原本此刻,他应该乖乖地待在上京,为武朝三年一次的科考做好准备,却不曾想,他大逆不道地丢了那些孔孟书籍,离了上京,一路游山玩水,来到了烟雨城。</p>

圆质和尚瞧着元学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说起他的事情来。</p>

圆质和尚道:“元公子不在上京稷下学宫好好读你的书,怎么有闲情逸致游山玩水,跑到了这烟雨楼来?莫不是元公子以为武朝科举状元之衔,已稳落公子袋中?”</p>

“圆质禅师你知不知道,你这问题,我一路走来,听了多少遍?”元学意微笑着道。</p>

“不知道。”</p>

圆质和尚摇了摇头,他又不是青云宗那群喜欢算命的道士,怎么会知道多少遍?</p>

“答案是,很多遍。”</p>

元学意脸上的笑容更甚,有一种大仇得报之色。</p>

刚才圆质和尚令他尴尬不已,他现在也喜欢看圆质和尚那一脸的“你他妈在逗我”的表情。</p>

“……”</p>

圆质和尚听了他的话,确实一脸尴尬,道:“元公子打机锋打得比我们佛门中人好多了,不如我将你引荐给我师父,由他为你落发剃度,助你早日寻得人间三昧,如何?”</p>

元学意没想到圆质和尚一点也没有出家人该有的坦然,面对他的小小恶作剧,立刻便予以还击。</p>

元学意只得摆出一副“你绕了我吧”的表情,道:“在下无酒无肉便吃不下饭,还是算了吧,大悲寺容不得我这种俗人。”</p>

“哎呀,那真是太可惜了,不然以元公子的那一手好书法,我大悲寺的藏经阁,便有福了。”</p>

元学意听到“藏经阁”这三个字,眉头便微不可察地皱了一皱,大悲寺藏经阁,那可是绝技无数的所在,任何人只要学上其中一样,便足可闯荡江湖,苦学上十余年,便可成一流高手。</p>

元学意若真能自由出入藏经阁抄写个中经书,那莫说落发剃度,不食酒肉,就是让他十年内不近女色,他也肯干。</p>

只是,这可能吗?</p>

元学意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便烙下了儒门一道的烙印,纵使他今后真的看破红尘出了家,也未必能接触到真正的佛门正统。</p>

这便是门户之见。</p>

“哈哈,圆质禅师莫要开玩笑,我们还是接着说说刚才的事情吧!”</p>

元学意脸上没有丝毫变化,对于大悲寺藏经阁,他自然是眼热心动,但既然事情绝无可能,他也不想让圆质和尚看了笑话。</p>

“哦,那元公子此行,所为何来?科举状元的头衔,当真不要了?”</p>

“圆质禅师此行和我的目的是一样的吧,都是为金鳞试而来,试登天梯,早做准备。”</p>

元学意将目光从窗外的湖水粼粼中收了回来,投向另一方的金鳞山,隔着柱子与窗台,他望见了金鳞山上那条隐隐约约的天梯,它在群山中浮沉,在群山中隐现,仿佛一条升腾于云雾间的巨龙。</p>

步步登高,步步生莲,步步登天。</p>

若真能踏遍三万六千阶,便能金鳞化龙,遁入仙门,从此长生不老。纵使半途而返,也已神志清明,对今后的修行,大有裨益。</p>

“武朝科举与金鳞试比起来,孰轻孰重,我想圆质禅师不会不明白,不然也不会着急着闯过铜人巷,到红尘中修行。”</p>

“而且,武朝科举状元之衔,未必真就需要我在上京勤学苦读才可获得,京中自以为才子的儒生如过江之鲫,但又有哪个是真的栋梁之材?就是前阵子风头正盛的那个余杭城来的燕泰康,也不过只是徒有虚名,我又何必认真对待这群土鸡瓦狗?圆质禅师不也轻松闯过了大悲寺铜人巷吗?相较而言,我倒是觉得圆质禅师更难对付。”</p>

“元公子倒是折煞小僧了,我可比不上你们这些舞文弄墨,吟诗作赋的大才子,我便是连首打油诗,都做不出来。”</p>

“圆质禅师谦虚了,单以禅师习得绝学‘拈花指’的悟性,便不知胜过了多少人,禅师若是去念书,胸中的浩然正气,必每日充盈胸膛,扩散四方,庇护乡里。”</p>

“哈哈,什么悟性不悟性,那什么拈花指,不过是我无意间学会的,撞了大运罢了,真要让我认真学,学十辈子都未必学得会。”</p>

“哈哈,那禅师跟我一样,在下也不知道怎么就写出了几首引人称颂的歪诗来,我事后也曾去认真看了看,写了写,却是再不出那样的诗句来,只能说文章本天成,我等不过妙手偶得之罢了。”</p>

“有理有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