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临危受命 再踏征程(1 / 2)

话说也算是李元吉命不好,原本准备返回晋阳,谁知半路突发奇想转道并州,刚到达并州不久就传来刘武周进逼并州消息,得知此消息的李元吉当下大惊,奈何身为皇子不能轻言逃走,遂欺骗他的司马刘德威说:“你带老弱守成,我带强兵出战。” </p>

刘德威,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随从裴仁基镇压江淮起义军。兵败归顺魏公李密,奉命镇守怀州。武德元年(618年),随李密归降唐朝,授左武候将军、滕县公。出任并州总管府司马,负责辅佐齐王李元吉。 </p>

由于李元吉此人一贯奸诈且毫无诚信,久经沙场的刘德威听了李元吉的话心中也暗自戒备起来。 </p>

辛巳日(十六日),李元吉半夜出兵,携带妻妾放弃并州逃回长安。李元吉前脚刚离开,刘武周的大军就抵达城下,晋阳当地豪强薛深献城池接纳了刘武周,并将刘德威捉住一并交给了刘武周。 </p>

并州城刺史府内,刘武周端坐在上首,望着面前五花大绑的刘德威,冷冷地对着一众亲兵说到:“你们这群兔崽子,让你们好生对待刘将军,你们就是这么给朕办事的吗?还不快快给刘将军松绑。” </p>

话音一落几个亲兵走上前将刘德威的束缚解开,长时间被绑着造成了血液暂时不通畅,刘德威赶忙活动了活动有些发麻的手臂,略带讥讽地说到:“刘校尉这是何意?” </p>

“大胆,见了定扬可汗竟然不下跪。”一旁的亲兵听见刘德威称呼刘武周为刘校尉,顿时抽出腰间的长刀大声呵斥起来。 </p>

一旁的刘武周见状厉声喝道:“都给我滚下去,吵吵嚷嚷成何体统?”屋内一众亲兵见状赶忙收起兵器,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p>

此时刘武周对着刘德威一伸手,示意其落座,随后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水,缓缓地说到:“其实朕也知道,这一仗朕胜之不武,但是刘将军你不得不承认,李唐王朝一脉李家三子只有秦王李世民能征善战,奈何现在被丢在了长春宫;而一干驸马中柴绍随着其妻子镇守娘子关分身乏术,其余将领中,就不说别人了,那个裴寂就是个废物;而当年死守潼关的刘文静竟然被你们的皇帝杀了;刘弘基、屈突通之流不是在一城坚守,就是已身居朝堂之上了,这样一看你们大唐还真是人才凋零啊。” </p>

刘德威心知此时被俘,逃跑一事暂时无望,还需谋定后动,当下放宽了心端起茶杯,凑到唇边抿了一口,随后笑着说到:“刘校尉说我们大唐人才凋零,似乎你还忘了一个人吧?陛下亲封的祁国公,大唐的骠骑大将军,也是陛下的双肩挑驸马楚墨风,我想此人如若再度披挂出征,想必你们这些人都不是他的一合之将吧?” </p>

听到楚墨风的名字之后,刘武周眼皮不经意地跳了一跳,多少年了脑海中那个孤傲的身影始终挥散不去,想当年大闹马邑,一夜斩杀自己手下两员大将,顺手还放火烧了四分之一的马邑县城,这件事被刘武周深深地记在心中。 </p>

想到这刘武周笑了笑说到:“我知道你说的那个人,当年我们还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此人现在掌管你们大唐所有的兵马调动,好似也无法轻言出征吧?” </p>

一想起自家大帅真是许久没有沙场征战了,刘德威心中不免有一丝丝失落,这种情绪瞬间被一旁的刘武周捉住,趁势说到:“刘将军,朕也不说什么让你投降的话语,只希望你能随着朕去朕的军队里转一转,看一看,随后去留由你自己决定,你看可否?” </p>

殊不知刘德威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心想去看看他的兵力部署也好,届时逃回长安也好向大帅禀报,当下站起身点了点头说到:“那就劳烦刘校尉带路了。” </p>

刘武周见状欣喜若狂,赶忙带着刘德威前往大营巡视,一路走一路看,刘德威强令自己将整个大营的情况记在心中,待巡视结束之后,二人返回了刺史府。 </p>

一进门刘武周转身对着刘德威说到:“刘将军一路走来,觉得朕的将士如何?” </p>

只见刘德威缓缓地说到:“说实话,你的士兵对上普通士兵确实战力强悍,不知你是否知道我们大帅手下有一支名为天策军的队伍?具体战力如何,烦请刘校尉去问问薛仁杲即可。” </p>

早知道薛仁杲已死,刘武周心中不禁腹诽到,你这厮说话实在是太噎人了,让我去找一个死人问话,这不是间接咒我死吗?随即对着刘德威说到:“那刘将军是去是留呢?” </p>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若你是守信之人,还请放我离去。他日战场相遇,我也会放你一马的。”刘德威对着刘武周拱了拱手,心中却在不停地叨念着,但愿你小子守信用,不然我就得想别的办法逃走了。 </p>

只见刘武周错愕了一阵,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也罢,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今日朕就放了将军你,他日战场相遇,如若你再被朕俘获,朕定斩不赦,你走吧。” </p>

听了刘武周的话,刘德威如蒙大赦般拱了拱手,转身出了刺史府向着长安方向跑去。 </p>

或许是因为招揽刘德威未果,第二日刘武周占据太原,派宋金刚进攻并攻克了晋州,俘虏了大唐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有过一次被俘经验的刘弘基趁守卫不备逃回了长安,随即宋金刚进逼绛州,攻陷了龙门。 </p>

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留给大唐王朝的空间所剩无几,消息传回长安之后,李渊大为震怒,当庭要严惩刘德威和刘弘基等人,楚墨风闻言拼死劝谏这才保住二人性命。 </p>

然而刘武周的将领宋金刚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宋金刚继续携大胜之势进攻并攻克了浍州。 </p>

靠着李渊的照拂再度起复的裴寂依旧沿袭了其怯懦的性格,非但不组织大军反击,反而只是不断地派出使者,催促虞、泰二州的居民进入城堡,并焚毁了他们的积蓄。 </p>

百姓惊恐不安忧愁抱怨,都想去当强盗,夏县居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借此来响应刘武周,裴寂收到消息去讨伐,被吕崇茂略施小计打了个落荒而逃。 </p>

消息再度传回,满朝文武纷纷在心中咒骂此人,而高坐龙椅的李渊脸上也挂不住,遂责令祁国公楚墨风给出应对之法,楚墨风思量许久之后,恳请李渊下诏命令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 </p>

李渊听闻欣然同意,然而太原之失像是一根刺横亘在李渊的心头,御书房内李渊与楚墨风二人围坐一起,外人看来似乎是君臣在商议大事,而此时如若有人推门进去看一眼,就会发现二人正面对面坐在桌子前,手中各自握着一个瓷瓶对饮。 </p>

只见李渊放下手中的瓷瓶,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到:“太原一失朝堂之上以及军中颇有微词,此时朕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今日唤你前来就是希望你能给朕出出主意。” </p>

楚墨风闻言猛灌了一口酒说到:“陛下,臣稍后之言或许有些过于刺耳,如若您觉得不适,权当是臣酒后失言好了。” </p>

李渊点了点头,心想你小子估计也不会骂我吧?若真是如此,还真的要当成你酒后失言了。 </p>

只见楚墨风站起身说到:“首先咱们的四皇子真是废物,上次张达一事,这次刘德威一事,不都是这小子整出来的幺蛾子吗?” </p>

听了楚墨风的第一句话,李渊顿时有些头疼,自己这个四子确实不堪大用,屡屡出差错还得自己给他擦屁股,想到这李渊沉声说到:“明日,对就明日,朕一定要将这个逆子长久地关起来。” </p>

“陛下,他的事先放一边,咱们先来说眼前的事,太原一失为何军中颇有微词,您别忘了咱们的将士大部分都是太原一带的人啊,他们常年跟随大军东征西讨,但是家眷可是留在了故乡,如今故乡沦陷,任谁都无法安然入睡的。”楚墨风从怀中掏出一份将士名册放到李渊面前,随意翻开几页上面籍贯一栏赫然都是晋阳、并州等太原下辖地区。 </p>

“这个朕清楚,如若不出征势必会寒了将士们的心,但是问题是谁出征?朝廷里屈突通年龄已经大了,柴绍和平阳一直在娘子关镇守,或许......”说到这李渊脑海里浮现起刘文静的身影,或许自己下旨处死了刘文静真的是一招错棋吧。 </p>

举起瓷瓶又灌了一口之后,楚墨风双眼有些通红地说到:“谁说朝中无人能够出征,臣保举二人定能平定刘逆,收复丢失的领土。只不过这事就得看陛下准不准了。” </p>

一听说朝中竟然还有能够临危受命出征迎敌之人,李渊心中疑惑万分,但是望着楚墨风信誓旦旦的模样,李渊噌地一下站了起来说到:“你说,无论是谁只要能够解除太原之危,朕无不应允。” </p>

“臣保举秦王殿下李世民以及祁国公楚墨风领兵前往破敌,万望陛下应允!”楚墨风说完对着李渊跪了下来。 </p>

楚墨风这句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震得李渊脑海中突然一阵清明,对啊,难道自己真的是老了吗?怎么能够把这俩小子给忘了? </p>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将二郎发配至长春宫,不就是为了顾及太子的感受吗?而楚小子身居高位,不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吗?如今再让二人披挂上阵,届时刘逆平定二人功勋卓著,势必会对太子造成影响的。 </p>

见李渊脸上一副阴晴不定的样子,楚墨风心知这老家伙还在顾忌李建成那厮的感受,当下起身对着李渊说到:“既然陛下无法应允,那请恕臣无能为力,臣暂且告退,如若陛下有合适人选,还望通知兵部,臣与兵部一干同僚定当全力配合。”说完转身向着御书房外走去。 </p>

或许是因为楚墨风的话言之有理,亦或许是那一瞬间皇权统一的欲望战胜了亲情,待楚墨风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李渊突然大叫一声:“责令秦王李世民交割好长春宫镇守事宜速速回京述职,待秦王回京之后,命秦王李世民以及祁国公楚墨风率大军出发征讨刘逆武周,疆土不复不许回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