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边关烽火 朝堂争辩(1 / 2)

书接上文,话说李世民因为遭小人构陷,惹怒了原本就猜忌心颇重的李渊,适逢边关上报突厥来袭,这才躲过一劫,回到京城后李世民心中大为疑惑,遂前往祁国公府找到楚墨风,以期能够求得解答。 </p>

望着犹如一个人形丧字的李世民,平素满桌的酒菜此时却一丝未动,见此情景楚墨风不免笑了笑,站起身给李世民倒了一杯酒,随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这点事你都想不明白,当初他们不是想迁都吗?若不是咱们据理力争,这都城恐怕早已搬到樊州、邓州去了。”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这才想起围猎前朝堂上关于迁都事宜的那场激烈的争论。 </p>

其实自李世民和楚墨风率大军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之际,深处北方的突厥人早已蠢蠢欲动,时不时地伺机南侵一下,一方面为了掠夺物资,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打探大唐的态度。 </p>

武德五年二月庚辰日(二十八日),大唐延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攻击梁师都的石堡城,收到消息的梁师都亲自带兵救援,随后梁师都大败,只带了十六名骑兵逃跑,段德操见状率兵追击,恰逢突厥救援梁师都的军队到达,无奈之下段德操只好退兵。 </p>

四月壬申日(二十一日),大唐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因约定援兵未至,被颉利可汗派遣的数万骑兵包围,突围未果之余大军惨遭屠戮,而李大恩亦阵亡。 </p>

五月,突厥以帮助刘黑闼收复失地为由,率兵侵犯忻州,被李高迁击败。 </p>

六月辛亥日(初一)刘黑闼不顾廉耻亲自引带突厥侵犯山东。 </p>

丁卯日(十七日)刘黑闼故技重施再度引带突厥侵犯定州。 </p>

八月乙卯日(初六)突厥颉利可汗南侵大唐边境,于丙辰日(初七)亲率十五万骑兵进入雁门,己未日(初十),大举进攻并州,随即又分派士兵侵犯原州。 </p>

朝堂上,李渊望着殿下众人缓缓地说到:“还记得去年突厥叩关,曾有人跟朕说,突厥人素来轻视大唐,如若不战求和,恐有损我大唐之威严,当时朕颇为欣慰......” </p>

说到这李渊叹了口气说到:“而今突厥人再度叩关,又有人告诉朕,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是由于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毁长安,不在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朕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朕准备命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前往樊州、邓州一带,巡视可以居留的地方,准备将都城迁徙到那里去。” </p>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赞成这一策略,而屈突通等人虽然知道不应当如此,但没有谏阻的胆量。 </p>

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楚墨风本以为李渊今日是要商讨什么大事,谁知却是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而且还事关突厥,当下一阵火起,正待开口之际,只听裴寂闪身出来对着李渊说到:“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此举上合天意,如若迁都可先将京城内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迁走,至于长安城内的百姓可以过后再议。” </p>

李渊本意也是先保住自己及一众大臣的性命,听了裴寂的话不由地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了点头,正待开口夸赞几句,突然殿下传来一声大吼:“姓裴的你他妈放屁。” </p>

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祁国公楚墨风双目圆睁正恶狠狠地瞪着裴寂,大有一言不合就上去开打的架势。 </p>

只见裴寂惊恐地后退了一步,指着楚墨风喊到:“国公爷,朝堂之上,陛下面前岂容你大呼小叫?” </p>

“闭嘴吧,你这个奸臣,当初文静死的时候,我后悔没有杀了你,没想到你还不知悔改,竟然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望着小人一般的裴寂,楚墨风伸手在朝服后边一撩,顺势扣在手中两支飞镖,望着裴寂忿忿地说到:“你让陛下先将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迁走,那届时如若突厥人得知之后大举进攻京城,长安百姓怎么办?过后你让天下和后人如何评价陛下?” </p>

一顿抢白顿时噎得裴寂无话可说,而反应过来的李渊再度望向裴寂的眼神,隐隐有了一丝愤怒的意味,只见楚墨风转身对着李渊拱手说到:“陛下,不知是哪位奸佞小人在您耳边说出迁都之事?此人狼子野心还望陛下告知,臣定当亲手诛之。” </p>

提出迁都之事的正是太子李建成,此时听到楚墨风一番冷嘲热讽,顿时有些按奈不住,闪身出来对着楚墨风说到:“祁国公,你怎么能对陛下如此说话,难道你要只手遮天不许任何人向陛下劝谏吗?” </p>

本以为自己一番看似大义凛然的话能够噎住楚墨风,谁知话音刚落只见楚墨风伸手指着李建成怒骂到:“看来迁都的事情果然是你这个废物提出来的,像你这样的人真想不到如若不是因为年长,有什么资格做太子,外敌入侵不是想办法辅佐陛下正面抗击,反而在陛下耳边污言秽语意图迁都,我问你,如若迁都之后突厥再度入侵,你准备让大唐再迁到哪里?” </p>

一顿话语顿时将李建成也噎住了,一见自己主子受阻,魏征轻咳一声一步三晃地走了出来,阴恻恻地对着楚墨风正要说话,谁知楚墨风身子一转,指着魏征的鼻子骂到:“我奉劝你闭嘴吧,你更没有资格讨论关于突厥的问题,开皇十二年你魏大人在哪里?据我的人调查过,那时候你在你老家内黄县无所事事吧?但是那时候的我才十岁,就已经在张掖一带对战突厥鹰师士兵了,等到你随着李密前往瓦岗寨的时候,我早带着彼岸花四处解救边境上遭到战火屠戮的村镇了。” </p>

说到这楚墨风对着李渊拱了拱手说到:“不知陛下是否知道,时罗漫山山腹内有一条从突厥通往中原的密道?” </p>

听闻有密道,李渊当下‘噌’地一声站了起来,望着楚墨风急切地说到:“什么?密道?此事朕为何不知?位置你清楚吗?” </p>

只见楚墨风笑着说到:“陛下不必担心,密道早在大业十二年的时候,就被臣带着彼岸花毁掉了,当时臣还沿着国境线巡视过一遍,确认了没有别的密道才回来的。” </p>

听闻密道被毁,李渊这才放心地坐了下来,随后面带微笑地对着楚墨风说到:“既然祁国公执意不要迁都,那么关于迎战突厥一事,可有什么看法?” </p>

“启禀陛下,臣现在就是一闲散公爷,至于对阵突厥一事,臣以为秦王殿下早已有了想法了,陛下不妨让他说说。”听了李渊的话,楚墨风抬眼看了看李世民,随即将话头引到了李世民的身上。 </p>

听闻楚墨风提及自己,李世民赶忙上前一步对李渊说到:“启禀父皇,戎狄造成祸患,从古时候起就时有发生。父皇凭着自己的圣明英武,创建新的王朝,统辖着中原大地,拥有上百万的精锐兵马所向无敌,怎么能够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连忙迁徙都城来躲避他们,给举国臣民留下羞辱,让后世来讥笑陛下呢?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领,尚且决心消灭匈奴,何况我还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父皇给儿臣几年时间,请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上,将他送到宫阙之下。如果不能获得成功,那时再迁徙都城,也为时不晚。” </p>

李渊听闻李世民有如此决心,当即表示赞同,为了能够拴住楚墨风,李渊遂开口说到:“既然二郎有此决心,朕也深感欣慰,还烦请祁国公官复原职多多帮助他一下吧,不知祁国公意下如何?” </p>

只见楚墨风对着李渊抱拳说到:“启禀陛下,抗击突厥狗自臣的父辈起就早已开始了,臣定当吸取父辈的经验,配合秦王殿下将突厥人一举歼灭,为边境百姓打造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p>

说到这楚墨风面色为难地说到:“至于官复原职就算了,您现在有新的兵部尚书了,不好再把人家踢下去,臣还继续做臣的骠骑大将军好了。” </p>

见楚墨风一心为国又如此上道,李渊当即让王德拟旨,随后在众人一阵恭送中退朝离去。 </p>

得知楚墨风再度起复,且李、楚二人又要再度联手出征,一众武将仿佛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功勋向着自己缓缓走来,纷纷围上来对楚墨风表示庆贺。 </p>

透过层层人群,楚墨风隐约瞥见了李建成眼中那道愤恨的目光,不由地撇了撇嘴。 </p>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不由地长叹一声说到:“没想到太子现在真的是变本加厉了。” </p>

谁知楚墨风自顾自地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嘴里,没好气地说到:“有些事我都没告诉你,事后老爷子同意不再迁都,破坏了那个蠢货的计划,而他却又联合嫔妃在陛下面前构陷你说,‘虽然突厥屡次造成边疆上的祸患,但是只要他们得到财物就会撤退。秦王表面上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 </p>

说到这楚墨风神秘兮兮地望着李世民说到:“你猜老爷子怎么说?” </p>

“父皇肯定听了之后就信了啊,毕竟父皇现在对我不是那么很放心的。”李世民一想到李渊每每对自己的态度,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p>

谁知楚墨风笑着说到:“老爷子原话是:‘兵权都在楚小子那里把持着,这小子始终一心为国,不会让任何人抢走兵权的,世民不能,元吉不能、,就连你这个太子也别想,所以说世民是没法夺兵权而篡位的’。” </p>

楚墨风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老爷子对我的评价竟然这么高。”随即话锋一转,轻声说到:“如若日后你登基,兵权这玩意儿还是放在我这里比较好,免得有不轨之徒夺去了。” </p>

“成吧,那关于出征一事你是否有了计划,不妨说出来你我二人商议一番?”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依旧挂念着出征之事,随即开口问到。 </p>

“吃饭吃饭,我这跟你巴拉巴拉一通,早就饿得不行了,赶紧吃,吃完了咱俩回书房去商议的。”楚墨风闻言赶忙给自己倒了杯酒,随即也不管李世民,自顾自地吃了起来,一旁的李世民见状也随之开动起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