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边关烽火 朝堂争辩(2 / 2)

是夜国公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直至清晨寅初时分才匆匆熄灭。 </p>

己未日(二十一日),大唐皇帝李渊颁诏命令李世民、楚墨风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进发,前去抵御突厥。 </p>

出征前李渊亲自在兰池为他们饯行。自大唐定都长安之后,每当发生敌情,李渊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但在战事平息以后,对李世民的猜疑却越发严重了。深知这一点的楚墨风并不能强行劝谏,只好旁敲侧击地为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进行隐晦地调解。 </p>

此番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率领全国兵马前来侵犯,兵营相互连接着向南进军,一时间北方地区胡语遍地,多数州县惨遭屠戮劫掠一空。 </p>

此刻适逢关中地区多日降雨不止,粮食运输被隔断,将士们因行军跋涉而疲惫不堪,军用器械钝损破败,朝廷百官与军中将领都为此担忧。李世民在豳州与突厥遭遇,当即摆开阵势准备率领兵马接战。 </p>

己卯日(十二日),突厥可汗率领骑兵一万多人突然来到豳州城的西面,在五陇阪布成阵势,唐军将士惊恐不安。 </p>

望着对面密密麻麻的大军,李世民对李元吉说:“元吉,现在突厥进逼我军,我军不能够向他们显示出畏缩不前的样子来,应当与他们大战一场,你我身为皇子应当身先士卒,你能够与我一同前去迎敌吗?” </p>

谁知李元吉却面露惧色说到:“,二哥啊,突厥军队的阵势这样盛大,怎么能够轻易出击呢?万一交战失利,后悔还来得及吗!” </p>

听到李元吉这番话语,李世民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忿忿地说到:“既然你不敢前去,我就独自前往,你留在这里看我的吧。”话音一落李世民就要率兵前去迎战。 </p>

就在李世民集结士兵的时候,大营内突然冲出一队骑兵,为首一人挥舞着兵器向着突厥军阵冲了过去,李世民定睛一瞧,此人正是祁国公楚墨风,而身后紧紧跟随的正是训练已久的天策军。 </p>

唯恐楚墨风有什么闪失,李世民当即率领骑兵追了出去,待疾驰到突厥的军阵前面,先拦住了楚墨风之后,随即对着突厥人大喊到:“我国与可汗议和结为姻亲,为什么违背盟约,深入到我国的领土中来!我就是秦王,如果可汗能够比武,就独自出来与我比武;倘若可汗让大家一齐上,我就只有用这一百名骑兵来抵挡了。” </p>

听了李世民的话,颉利可汗有些摸不清李世民的底细,只是笑了一笑并不回答。 </p>

李世民见状随即又向前推进,派遣骑兵告诉突利可汗说:“以往你与我订有盟约,约定在发生急难的时候互相援救。现在你却率领兵马攻打我,怎么连一点盟誓的情份都不讲呢!” </p>

谁知突利可汗也没有回答,一旁的楚墨风见状对着李世民说到:“和亲之事我怎么不知道?而且这些突厥人就是狼子野心,你跟他们讲条件?纯粹与狗谋皮的行为。” </p>

李世民深知楚墨风对于和亲一事颇为反感,当下也不说话速记再次向前推进,准备渡过一条河沟。 </p>

大军之中的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轻易出战,又听到他关于订盟立誓的话,怀疑突利可汗与李世民另有计谋,便派人阻止李世民说:“秦王不必渡过河沟,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打算与秦王重申并加强原有的盟约罢了。” </p>

于是,颉利可汗率领兵马略微后退。此后,连绵大雨愈发落个不停,李世民对各位将领说:“突厥所仗恃着的是弓箭,现在雨水经久不息,筋弦松弛,胶性失粘,弓就不能够使用了,这使他们像飞鸟折断了翅膀一样。我们居住在房屋里,吃熟食,兵器锐利,可以养精蓄锐,相机制服疲乏的敌军。假如对这一时机都不加利用,还准备等待什么样的时机呢!” </p>

是夜在与楚墨风商议一番之后,李世民借着夜色和大雨的掩护暗中出兵,突厥大为震惊。随后李世民又派人向突利可汗陈述利弊得失,突利很高兴,愿意服从命令。 </p>

而此时听闻大唐出兵对阵,颉利可汗打算出战,谁知早已与李世民有约定的突利可汗死活不同意,心思缜密的颉利可汗意识到,肯定是突利可汗与李世民定下了什么约定,唯恐二人暗中勾结给予自己一击,颉利可汗赶忙派遣突利和他的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前往会见李世民请求通和修好。 </p>

见突厥人前来求和,李世民心中欣喜万分,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阿史那思摩是颉利的堂叔。突利于是主动依托李世民,请求与李世民结拜成兄弟。李世民也以恩情安抚他,与他立下盟约,突利这才离去。 </p>

与此同时,庚寅日(二十三日)岐州刺史柴绍在杜阳谷打败突厥。随后李世民留下驻守大军之后,与楚墨风及李元吉返回长安,谁知回到长安之后却发现,李渊对自己又开始疏远了。过后经楚墨风查证,李世民前往征讨期间,李建成通过李元吉得到了很多关于李世民的动向,遂又借着妃嫔的口变相地传到了李渊耳中。 </p>

落寞不已地李世民本想着进宫面见李渊阐明事实,却被楚墨风拦住了去路,只见楚墨风语重心长地说到:“你这个白痴这样是斗不过他们的,别忘了他们的眼线遍布各处,而你呢?有吗?估计你都不屑去安插眼线吧?所说你失败就失败在自己的自负上。” </p>

望着楚墨风一番言辞凿凿的话语,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到:“如今太子和齐王都已经对我有了敌意,现在若是想安插眼线到他们身边,恐怕比登天还难。”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 </p>

谁知楚墨风见状笑了笑,转身从书房的书架上抽出一摞东西递给了李世民说到:“早知道你没有准备,这个你收好,切记除了你自己,不能让别人看到这些东西。” </p>

接过楚墨风递来的东西细细地浏览了一番,只见上面记录着一些人的名字和职位,其中大部分都是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李世民见状惊讶地抬起头望着楚墨风说到:“这,这些都是你整的?” </p>

楚墨风点了点头低声说到:“早就给你布置好这些暗线了,免得你处处落下风。” </p>

听到楚墨风的这番云淡风轻的话语,李世民激动地走上前抱住楚墨风说到:“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p>

谁知却被楚墨风一把推开说到:“滚滚滚,本国公可没有断袖癖好,另外全国的驿站基本上都是咱们的明线,至于军中你不用担心,我会给你去安排,至于文臣方面,有几个是明面上就对咱们示好的,其余的我查明没有依附之后再想办法结交吧。” </p>

随后楚墨风突然长叹一声说到:“如今只有当年长春宫那个奸细我始终没有找出来,既然你将长春宫的人尽数调回,有些事还是不要过多地让他们知道的好。” </p>

李世民随即点了点头,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国公府,待李世民走后,楚墨风突然像是自言自语一般对着屋内一个角落说到:“到现在还没有查到那人究竟是谁吗?” </p>

“启禀国公爷,属下近日有了些进展,此人疑似是侯君集,但是还需要属下再去印证一番才能给出结果。”空气中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 </p>

只见楚墨风点了点头说到:“尽快吧,方才你也听到了,现今局势已经愈演愈烈了,时间不等人啊。”说完闭上眼靠在椅子上缓缓地说到:“你退下吧,平素注意个人安全,性命第一。” </p>

而得到了楚墨风援助的李世民,迅速召集天策府众人议事,鉴于最近以来的事态,引起了天策府高层的警觉。 </p>

在发生了诬陷自言天命的事后,李世民第一次面临着下狱的危险。众人于是深入分析下去:假如秦王真的被下狱了怎么办?假如太子和齐王要乘秦王在狱中时买通狱卒下手怎么办?假如他们乘秦王被关押在狱中时解散天策府的军队怎么办?假如最后皇帝听信了小人谗言,将李世民判以软禁或流放之刑怎么办? </p>

尽管朝中有祁国公这尊大佛撑着,但是一切皆有可能。而李世民必须做好在监狱中保护自己、甚至劫狱或进行反抗的准备。 </p>

高士廉有一好友与典狱长关系密切。通过好友高士廉与典狱长建立了直接而秘密的交往。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李世民让高士廉送给典狱长几十万钱,典狱长为秦王的豪爽所打动,允诺如有需要一定效命。 </p>

而另一方面楚墨风在军中开始频频活动,由于整个大唐士兵多半当年是楚墨风当禁军教头的时候训练出来的,加之这些年来楚墨风始终战功赫赫,故而对于楚墨风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之情。 </p>

武德七年腊月二十九,距离武德八年到来还有两日,楚墨风亲率大军在秦王李世民的随同下,前往英灵殿祭奠历年征战中死难的将士,此举顿时赢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好感,在这些人的记忆中,前隋的皇帝、皇子是断然不会亲自祭奠死难士兵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兵就是消耗品,没了可以再招,而到了大唐统治阶段,朝廷,甚至可以说是祁国公的一系列举措,渐渐地让这些士兵对朝廷有了归属感,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做不到的。 </p>

当初平定洛阳后,李渊赐给李世民和李元吉每人三座铁炉,任他们自行铸钱。现在,有了这三座铸钱铁炉的支持,加之楚墨风本身雄厚的财力,瞬间在军队中拉拢了大批的人马,而这些人都是经过楚墨风调查之后才亲自拉拢的,否则一旦拉拢到对方的人,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p>

武德七年大年夜,照例携家眷进宫参加宴会的楚墨风,在一番歌舞结束之后,缓缓地站起身举杯对李渊说出了让在场众人震惊不已的一番话语...... </p>

俗话说一语惊醒梦中人,且看大年夜宴会危机四伏,再看楚墨风借酒语出惊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