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弃暗投明 奔赴幽州(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正月十六,大唐年后第一次早朝,在李渊一番好似玩笑的话语中,揭开了上元节前京城悄然发生的大案,听完李渊的讲述,众人本以为贤王楚墨风依旧重伤昏迷,谁知楚墨风早已于三日前恢复如初。 </p>

待楚墨风进入太极殿一番叙述之后,众人这才知晓各种原委,随之李建成一派首席言官魏征出面提出质疑,谁知却被一旁的礼部尚书陈叔达一番连消带打,将李渊的怒火波及到了魏征及李建成身上。 </p>

盛怒之下的李渊决定亲自听审,随后刑部将一干人犯收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犯过堂时,还未等到刑部大刑伺候,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供述了罪状,随后也供出了此次事件的幕后主使。 </p>

随着刑部会审结束,宫内传出消息齐王李元吉被禁足武德殿,而太子也连带着被斥责了一番。 </p>

望着宫内送来的各式财物,楚墨风不禁有些担心起来。然而随后发生的事却又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一时间让楚墨风也摸不着头绪。 </p>

正月甲寅(二十五日)早已革除官职闲赋在家的裴寂,不知为何先是被李渊下令起复为左仆射,而后又任命为司空,且每日派遣一名员外郎轮番到他的宅第中值班。 </p>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世民大为不解,本想着进宫当面向李渊询问原因,但是转念一想如若自己进宫询问,势必会引起李渊的不满,无奈之下只好出宫来到了贤王府,准备向楚墨风寻求答案。 </p>

此时贤王府书房内,楚墨风正在与一名模样普通的男子交谈,只见楚墨风低声问到:“按照你的意思,你们家王将军实际上一直在监视李瑗?” </p>

“启禀贤王殿下,世人皆以为我家将军与李瑗通婚交好,势必已成一体,殊不知李瑗此人虽怯懦无能,但是为人反复无常,对我家将军并不是十分信任。”只见此人对着楚墨风拱了拱手低声说到:“小人是将军麾下刘副将的亲兵,将军这些年搜罗的李瑗的一些罪证尽数交给了刘副将,此番刘副将派小人前来,是希望能够护送他进京告发李瑗,还望殿下应允。” </p>

听了此人的话,楚墨风点了点头说到:“其实此事也不是不可为之,但是你要本王如何能够相信你所言不虚呢?” </p>

只见此人站起身对着楚墨风说到:“烦请殿下给小人纸笔。” </p>

楚墨风见状取过纸笔递给此人,接过纸笔之后,此人迅速在纸上写了些东西,随后递给楚墨风说到:“这是刘副将现如今藏身之处,殿下如若怀疑,大可先差人查探之后再做决定。另外这是我家将军的令牌,殿下可先辨真伪再持令牌前往,届时可以靠它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p>

说完之后只见此人不待楚墨风反应过来,从袖口滑出一柄匕首,对着自己的咽喉处一抹,随即倒在了地上。待楚墨风反应过来之时,此人已然没了声息。 </p>

正巧此时李世民推门而入,一见地上倒着一具尸体,当即大惊失色将门关上,随后焦急地问到:“不会是还有刺客吧?这怎么都杀到你书房里了?你人没事吧?” </p>

“不是刺客,我也没事。”望着李世民一脸焦急的表情,楚墨风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到:“你稍等片刻,我去唤人来处理一下。”说完走到书房门口,推开门大声喊到:“来两个人到书房来。” </p>

话音一落随即有两名小厮走上前对着楚墨风行了个礼说到:“殿下有何吩咐?” </p>

只见楚墨风从怀中抹出一吊钱递给二人,随后指了指屋内的尸体说到:“抬出去找个地方好生安葬了,事后不要对任何人提起此事明白吗?” </p>

二人闻言赶忙点了点头,找了个大号的布袋将尸体装起来,随后先是将屋内地面收拾了一番,而后抬着布袋匆匆地向后院走去。 </p>

见二人离去,楚墨风这才将方才之事说给李世民听,听完楚墨风的叙述,李世民的眉头渐渐地皱在了一起,而后面带疑惑地说到:“既然如此,为何王君廓本人不直接派人与咱们联系,反倒是他的副将派了个亲兵先来投石问路呢?” </p>

端起面前的茶杯对着李世民示意之后,楚墨风缓缓地抿了一口说到:“这也正是我觉得疑惑的地方,如若王君廓说是担心打草惊蛇,完全可以有很多种借口将人送出幽州地界,所以说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待我通过游子的人先查探一番再下定论。” </p>

聊完眼前的事,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低声说到:“今日你没去上朝,宫里传来消息说裴寂又被父皇起复了,但是现在在府上办公,也不知道为何父皇会起复他。” </p>

“此事不要去问陛下,切记千万不要去问,只要陛下愿意,随时可以革除此人官职,也可以即刻起复,毕竟他才是现今的掌权者。”听了李世民的话,楚墨风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当即开口制止:“只要咱们还未完成大事,陛下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忤逆他,毕竟他总是在前面替咱们遮风挡雨。” </p>

听了楚墨风的分析,李世民也知道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当即点头表示不会进宫询问,而后李世民在贤王府用过午饭之后,匆匆地返回了太极殿。 </p>

就在李世民离开没多久之后,楚墨风径直离开了自己的府邸,向着位于西市的车马行走去,来到车马行见过掌柜的之后,一条看不见的讯息随着前往幽州送货的马车缓缓地离开了京城。 </p>

五日之后的清晨,楚墨风坐在书房内,静静地望着手中的字条,尽管屋内生着火盆,但是依旧无法温暖楚墨风渐渐冰冷的心。 </p>

本以为那个所谓的刘副将只不过是掌握了一些李瑗与太子勾连的证据,谁知内里却是一个好大的漩涡。 </p>

李瑗此人乃是李渊的堂侄,因为自己的堂叔登基做了皇帝,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加之李渊为了巩固大唐的统治,有意培养李氏一族的子侄后辈,李瑷也渐渐地走进了李渊的视线。 </p>

随后李瑗先是初封黄台郡公,待唐朝建立后,历任刑部侍郎、信州总管、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进封庐江郡王。 </p>

武德四年(621年),李瑗与河间王李孝恭等合兵攻打萧铣,但未立功勋。 </p>

武德九年初(626年),李瑗任幽州都督,统率幽州大小事宜。李渊发觉李瑗乃是怯懦无能,没有担任将帅才能之人,但是碍于其皇亲国戚的身份,不忍将其调回京城,便责令右领军大将军王君廓辅助他。 </p>

尽管王君廓此人去当过强盗,骁勇强悍,阴险狡诈,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赖他,答应与他通婚。殊不知就连狡诈如狐的王君廓都被李瑗的表象所蒙蔽。 </p>

李瑗平素给人以怯懦无能的形象,但是内里却是十分精明,他早早地看出纵然李世民再如何功勋卓著,只要不是谋反是永远无法登上皇位的,随即投入太子李建成麾下,为了避免外人起疑,二人均是私下交往,从未一同出现在众人眼中。 </p>

其实此次李元吉花重金招揽的高手,绝大部分是李建成授意李瑗去寻得的,只不过此事李元吉始终蒙在鼓里,而且李元吉私运的制式军械也是李建成授意李瑗去做的,而且二人还定下了一个惊天的计划---刺杀李世民,软禁李渊。 </p>

将手中字条丢到火盆内缓缓烧尽,望着那一缕袅袅的青烟,楚墨风的眉头始终紧皱在一起,思索许久之后,楚墨风站起身信步走出书房,一路径直走到大门口,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路人,不由地长叹了一口气。 </p>

是夜秦王李世民应约来到了贤王府邸,二人在书房内密议了一宿,第二日清晨李世民匆匆地返回了承乾殿,而楚墨风则是信步来到了萧若兰房前,轻轻地叩了叩门。 </p>

只见萧若兰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一脸迷茫地望着楚墨风说到:“楚大哥,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p>

“若兰,其实是有件事需要你和箐箐还有琇儿一同去处理一下。”望着睡眼惺忪的萧若兰,楚墨风犹豫了许久才开口说到:“去一趟幽州,我把地址写给你你们,护送一个人回京城,如若路上遇到阻拦的,不必询问就地击杀。” </p>

听闻护送过程中似乎还会有打斗,萧若兰当即一改此前惺忪的模样,双眼一亮说到:“好的楚大哥,稍后你把地址给我,我们三人即刻动身。” </p>

楚墨风闻言点了点头,随即从怀中摸出一张纸和一块腰牌说到:“纸上是地址和人名,另外这块腰牌随身带着,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到你们,一切以自身安全为第一位,速去速回。”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