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弃暗投明 奔赴幽州(2 / 2)

萧若兰点了点头,转身返回屋内开始准备,而楚墨风也没有停歇,径直返回书房写了一张字条,随后以信鸽的方式送了出去。 </p>

此时幽州城内,李瑗正在书房对着一名豹头环眼的男子不停地发着牢骚,“你说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咱俩谈话你带着你那个副将做什么?现在可倒好,此人竟然失踪了,此前咱们那次谈话都没避开他,如若他前往京城密报,你我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p>

“都督不必惊慌,本将军已经暗中吩咐那些与其熟悉之人四处查探了,一旦有消息,本将军定当亲自将他抓回来送到都督面前。”只见那名男子端着茶杯,饶有兴趣地望着被称作都督的人,信誓旦旦地说到:“都督请放心,我王君廓定将此人生擒,以解都督后顾之忧。” </p>

“王将军,本都督虽说是李氏一族的子弟,奈何不是陛下的亲儿子,所以一切就拜托将军了,李瑗在此先谢过将军。”此人正是幽州都督兼庐江王李瑗。 </p>

几日前有下属来报,声称幽州右领军大将军王君廓麾下前军副将刘新许久未到大营了,李瑗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迅速将王君廓招来,询问一番才知道,王君廓也许久未见自己的副将,随后二人赶忙命人去刘新府上寻找,却发现刘府早已空无一人。 </p>

四下探访得知,早在半个月前,刘府就开始陆续辞退下人,由于每日仅辞退几人,并未引起别人的怀疑,而后刘夫人带着孩子也不知去向,最后刘新也失去了踪迹。 </p>

其实也不怨李瑗如此紧张,皆因李瑗每次与王君廓商议事情,从来不避讳刘新,久而久之刘新也探听了不少的消息,这些消息一旦公布出去,先不说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至少李瑗的小命是保不住了,故而李瑗听闻刘新失踪,才会大发雷霆。 </p>

望着惊慌失措的李瑗,王君廓心中不免有些好笑,但是表面上还得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随即起身对着李瑗说到:“大都督请放心,此事交由末将去处理,末将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p>

李瑗见状走上前再度对着王君廓施了一礼说到:“成,那此事就拜托了。” </p>

王君廓见状对着李瑗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开了都督府的书房,望着王君廓离去的身影,李瑗轻咳了一声,随即从一旁的小门内走出一人,只见李瑗面色冷淡地望着前方说到:“吩咐下去,暗中监视着王君廓,他的手下失踪他不会不知情,如若发现异动,无需上报就地格杀。” </p>

此人闻言点了点头,返身向着小门走去。而王君廓离开李瑗的都督府之后,策马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地停下身来四处观望一番,再发觉没有人跟踪自己,迅速拍马向着自家府邸驶去。 </p>

另一面,长安通往幽州的官道上,萧若兰、陈箐箐和宇文琇三人骑着马,一副民间出游的打扮,向着幽州方向走去。 </p>

尽管此时已然是二月初,冬季最后一丝寒意依旧在坚持不懈地肆虐着,紧了紧身上的大氅,萧若兰回头望了一眼来时的道路,不由地轻声喊到:“箐箐、琇儿姐,咱们这一路出来,怎么总感觉还是在京城范围内啊?” </p>

只见陈箐箐俏丽的脸庞覆着一方丝巾,嘴角微微上扬说到:“若兰姐,咱们这才除了京城一日啊,当然走得慢了些,别着急,楚大哥不是说了吗,这一次只是去护送,咱们到的越快危险来的越快。” </p>

另一旁的宇文琇则是一身大红色的打扮,一手握着缰绳,另一只手始终垂在身侧,面容冷峻地说到:“其实箐箐说的不错,咱们倒不如乔装打扮,先混进幽州城内查探一番,只要咱们不露面,对方势必按奈不住露出破绽,届时咱们就可以趁乱将人带走了。” </p>

萧若兰和陈箐箐二人闻言点了点头说到:“还是琇儿姐说的对,姜不愧是老的辣。” </p>

宇文琇听了二人的话,突然长叹一声说到:“老姜是老姜,但是没人要已经快糠了,可怜啊。” </p>

谁知二人听了宇文琇的话,脸上都露出了一副落寞的表情,自己这些人,自大业七年顾贞儿率先投入楚墨风麾下至今,已然十六载有余,自己这些人也从曾经懵懂无知的小丫头,变成了如今叱咤江湖的彼岸花,十六载的朝夕相处,自己这些人早已对楚墨风情根深种,奈何这个大木头却是个正人君子,这让一众女孩子烦恼不已。 </p>

想到这三人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一言不发地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p>

回到府邸的王君廓,迅速唤来自己的亲兵队长,一番耳语之后,亲兵队长迅速离开了将军府,向着城内某处宅院走去,而此时在暗中监视王君廓的人则是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妄图能够探查到一些消息。 </p>

只见亲兵队长在城内七拐八拐一番之后,来到了靠近南城门附近的一座宅子前,信步走上去推开了大门,进门前四下张望一番,而后一个闪身走了进去。 </p>

街边角落里负责监视的人见状,小心翼翼地走到大门前,其中一人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大门,而后众人依次溜了进去。只见这座宅院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宅子,众人一路向前来到了正厅坐落的院内,只见四周门窗紧闭,看不清屋内的状况。 </p>

众人见状不由心生警惕,当即抽出兵刃小心戒备起来,其中一人走到正厅大门前,侧着耳朵贴在门上听了起来,半晌不见此人起身,另外一人赶忙低声喊到:“狗子,究竟里面什么情况?” </p>

接连喊了几声未见回应,此人赶忙上前推了那个叫狗子的一把,却见狗子脖子上一个小洞潺潺地流着血,早已没了声息。 </p>

此人见状当即脚下一蹬向后退去,正待呼喊之际,却见不知从那个角落里飞来一支利箭,迅速射穿了他的咽喉,随后此人像一只破麻袋一般摔落在地。其余人见状已然知晓中了埋伏,当即决定闪身后撤,谁知此时先前紧闭的门窗尽数打开,一支支利箭像是泼水一般从里面射出,不消一盏茶的功夫,院内仅剩倒地哀嚎之人。 </p>

而后从屋内走出几个身穿百姓服饰的人,手持利刃在那些没死的人脖子上一划,而后冷冷地站在原地一言不发,此时那名亲兵队长才走了出来,望着一地的尸体与鲜血,嘴角一扬冷笑着说到:“将现场清理干净,尸体就地掩埋,越深越好,之后你们尽数隐藏在将军府周围,保护将军阖府安全。” </p>

随后这名亲兵队长径直离开了这座宅子,顺着南城门向着城外走去,来到城外一处村落内,亲兵队长轻车熟路地来到了一间茅草房内,也不管主人是否在家,信手推开了房门走了进去。 </p>

只见屋内似乎许久没有人生活的痕迹,亲兵队长走到床前在角落里一个地方轻轻一摁,随后就见床板一缩,露出一个向下的通道来,亲兵队长见状取出一个火折子吹了吹,借着微弱的亮光向下走去。 </p>

经过一段狭长的通道之后,前方出现一扇小门,亲兵队长走上前轻轻地叩了叩门,只见小门一开,一个身材粗犷的男子站在门口,对着亲兵队长说到:“王达,是不是将军又有什么吩咐了?” </p>

王达见状点了点头,随着男子走进屋内说到:“刘副将,将军今日让我前来,有几件事需要我向您说明,第一,似乎是李瑗有些不信任将军,今日我们在城南的宅子里伏击了一批人,看样子是都督府的;第二,将军说既然您委托彼岸花的人前来护送您进京,那路上务必不要走小路,唯恐李瑗狗急跳墙出城截杀,乔装打扮走官道,如若有什么情况,我会带人前去救援。” </p>

听完王达的话,刘新点了点头说到:“烦请回去禀报将军,我刘新纵然一死也无妨,但是如若不能将此事尽快汇报给贤王殿下,纵然死也难以瞑目。” </p>

王达闻言对着刘新抱拳说到:“切莫提生死之事,当年若不是贤王殿下,你我二人早已在战场上化作一堆枯骨,此事既然与贤王殿下息息相关,那你我二人定当竭尽全力,将军那边就交给我了,兄弟,一路小心。” </p>

刘新则也是对着王达也抱拳说到:“兄弟,保重吧。”随后王达径直离开了那间茅草屋,向着城内将军府走去。 </p>

回到将军府内,王达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了王君廓,听完王达的汇报,王君廓眉头一皱说到:“明日嘱咐都督府内咱们的人查一查,李瑗身边是不是有什么人在指点,按理说李瑗本人不会想出这些计策的,或许是京城方向派来的人,让咱们的人小心一些,别暴露身份,如若实在不可为之,不必强求。” </p>

王达闻言应了一声,随即转身离开了将军府的书房。待王达走后,王君廓望着门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口中轻声嘀咕到:你小子,如若不是知道了你隶属于贤王麾下,当日早就将你军法处置了,这种时候站错队可是要掉脑袋的。说完也径直离开了书房,向着自己的卧房走去。 </p>

武德九年二月初七,萧若兰一行终于慢慢悠悠地抵达了幽州涿郡城外,望着巍峨高耸的涿郡城墙,萧若兰不禁惊呼到:“此地的城墙为何如此之高啊?” </p>

只见宇文琇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而后轻声说到:“幽州的涿郡可是自前朝起就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这里比起东都和京城都不逞多让的。” </p>

萧若兰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对着二人招呼到:“那咱们先进城安顿下来,再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吧。”二人闻言点了点头,双腿一夹马腹,随着萧若兰缓缓地向着城内走去...... </p>

俗话说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且看护送途中险阻重重,再看长安城内长歌当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