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论功行赏 尘埃落定(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武德九年六月巳未日(初四),在经过楚墨风八年布局,历经一年准备之后,秦王李世民和贤王楚墨风,以围剿叛乱以求自保为借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皇宫内发动政变,并于玄武门附近埋伏,一举射杀前来向李渊诉苦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p>

随着这场政变落下帷幕,六月辛酉日(初六)李渊下令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表明了至此不过问朝中事宜,一切均有太子李世民决断。 </p>

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心中十分清楚,此番自己能够侥幸胜出,全有赖于楚墨风这么多年的暗中布置,尤其是自己屡次身陷险境,若不是楚墨风拼死救助,或许自己早已化作一堆枯骨了,想到这李世民在心中暗自决定,今生今世都不负这份情谊。 </p>

然而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面对的不是闲情逸致盛世太平,眼前是一大堆烂摊子需要自己去处理,此刻北方的突厥人依旧虎视眈眈地望着中原的富饶土地;李建成、李元吉的家眷以及附属党羽后续处理问题;有功人员封赏问题;各地民怨民愤安抚问题.......这一切的一切都等着太子李世民去逐一解决。 </p>

鉴于当初李建成和李元吉连番打压迫害秦王府一派将领,此番二人失势身死,各将领妄图将其麾下所有附属尽数除去,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尉迟敬德再三争辩说:“罪过都在两个元凶身上,他们已经受到死刑的处罚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就不是谋求安定的做法了!” </p>

谁知有人翻出此前李建成欲收买尉迟敬德一事,称尉迟敬德此刻发声是有不臣之心,而后不顾尉迟敬德阻拦,前往原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府邸查抄。 </p>

望着门外杀气腾腾的士兵,冯府上下顿时惊慌失措,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冯立已然不知去向,阖府上下每日都活在惊恐之中,害怕哪一日官府上门来抓人,谁知今日担心竟然成了现实。 </p>

只听门外有人喊到:“诸位将士,此处乃是李建成身边翊卫车骑将军冯立的府邸,当初冯立也没少帮李建成做事,现如今冯立不知去向,此番咱们查抄了他的府邸逼他现身,府中男女老少一个别放过,尽数杀了之后再查抄财物。”说完一挥手准备带人上前砸门。 </p>

此时只听空气中传来一个威严中夹杂着愤怒的声音,“我看谁敢上前?”听到这个声音,那名领头的当即大声叫骂,“哪里来的管闲事?不想活了就滚过来,大爷我一刀送你去见李建成的。” </p>

话音一落只听那个声音再度说到:“如你所愿。”随后就看见远处开来一队人马,各个黑衣黑甲杀气腾腾,为首一人脸上戴着一个面具,手中倒提着一根黯黑的铁棍,行至跟前只见此人翻身下马,来到那个领头的将领面前,而后冷冷地说到:“在下来了,我倒要看看你怎么送我去见李建成的?” </p>

领头的抬起头正准备开骂,正巧看见了对方那副面具,当即手一哆嗦把兵器掉在了地上,而后战战兢兢地说到:“贤......王....殿下。” </p>

“陛下已经下诏除两名首恶之外,其余人等一概不追究,你们这是要违抗圣旨吗?此事太子也已下发了指令,难道你们连太子的话也不听了吗?”冷冷地望着一众士兵,楚墨风冷哼一声说到:“还是说你们觉得本王的刀不够锋利?想用你们的脑袋替本王磨一磨?十息之内给本王滚的远远的,如若再让本王知道你们在胡乱抄家,本王定斩不赦。” </p>

话音一落一众人纷纷抱头鼠窜,望着转眼消失殆尽的众人,楚墨风不由地叹了口气,一场玄武门之变,朝廷内人心惶惶,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尽数被李世民杀了,起初自己还曾经劝过他,不要对自己的侄子们痛下杀手,谁知李世民一句斩草除根将自己堵了回去。 </p>

是啊,如若此时失败的是李世民和自己,那么乾儿、泰儿、恪儿这些小家伙们,还有自己的儿子楚玄黓,或许已然化作了刀下亡魂。而自己的府邸,妻女、部下,甚至是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暗势力,或许会被人查到蛛丝马迹,而后一举摧毁。尽管六月的天已然开始有些燥热,但是此刻楚墨风想到这些,背后依旧是冷汗直流。 </p>

纵观这几日陛下的举动,或许不久之后就会退位让贤,届时太子登基,自己那些暗势力依旧不能显露出来,除了明面上的游子、酒肆和麻三,其他的暂时还是不要让李世民知道为妙,或许李世民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想法,难保别人不会以此大做文章。 </p>

正在思索之际,只见冯府大门缓缓地打开,一名妇人走了出来对着楚墨风缓缓地行了一礼,“这位大人,奴家谢过您的大恩大德,不知能否请大人过府一叙。” </p>

望着面前这个不施粉黛的夫人,楚墨风摘下面具缓缓地摆了摆手说到:“过府一叙就不必了,只不过还希望你能够劝劝冯将军,朝廷已然下旨不予追究,此刻正是用人之际,还望他能够摒弃旧念,再替大唐出一份力,届时本王会保举他的。” </p>

“奴家在此谢过殿下,日后殿下若有时间,恳请赏光莅临寒舍。”妇人闻言点了点头,而后转身走进了冯府。 </p>

楚墨风见状翻身上马,对着身后招呼了一声,向着皇宫方向走去。此刻李世民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一旁随侍的王德望着全神贯注的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之意,随即低声说到:“殿下,这几日外面传言,还有人刻意去查抄附逆的宅邸,您看此事是不是需要晓谕一番?免得犯到贤王手中,届时闹到您这里不好处理。” </p>

“不必,这才过了几日,就有人开始不听政令了,让他们闹去,届时墨风报上来多少人,本太子就砍多少人头。”听了王德的话,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放下,而后站起身厉声说到:“父皇都下令不许再予以追究了,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本太子一清二楚。” </p>

此刻门外有人奏报,称贤王殿下在门外求见,李世民见状赶忙上前将房门打开,一把将楚墨风拽了进来,而后对着门外说到:“从即日起贤王殿下来见本太子,一律不用通报。”说完将门一关,径直走到书案前,抄起一本奏折递给了楚墨风,“这是礼部拟定的封赏名单,你先看一看哪里不合适,如若没有问题了,明日就可以趁着早朝下旨宣布了。” </p>

“太子殿下,这奏折给我过目不好吧,毕竟这是国家大事,我一个亲王怎能越俎代庖呢?”楚墨风见状摆了摆手,而后将奏折放在书案上,随即低声说到:“这里没有外人,您只要记得那个人不要给予实权即可。” </p>

李世民见状点了点头,而后示意王德搬了个椅子给楚墨风,随即笑着说到:“那你呢?你这边应该如何封赏?” </p>

思索了片刻之后,楚墨风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到:“我什么也不要,不过你若肯将兵权交给我,我倒是乐意接受。”伸手指了指北面,楚墨风面目狰狞地说到:“别忘了他们还在北面呢,朝廷这些年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尽量将兵马壮大,日后咱们可是要杀到他们的王庭,去抓几个突厥公主回来赏赐给下面的将领的。”说完之后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p>

“谈判我去做,纵然被千夫所指,也要暂时有限度地忍让一番。”只见李世民伸手捶了下书案,语气渐渐坚定起来。 </p>

随后楚墨风却淡淡地说到:“边塞的小规模侵袭我负责解决,北面有共计一千四百名天策军镇守,短时间内能够应付一切突发状况,届时需要附近州府配合和补给,谁若是不配合,莫怪我不讲情面。” </p>

六月戊辰(十二日),朝廷任命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洗马,还将齐王国司的金银布帛器物全部赏赐给尉迟敬德。 </p>

而天策府其余众人皆有封赏,只是让众人感到诧异的是,此次事件最大的功臣,贤王楚墨风却不在封赏之列,这让众人不免心中疑惑,难道是两位殿下生出什么嫌隙了?而后就有好奇之人去四处打听。 </p>

己巳日(十三日)朝廷下旨欲为楚凝晗、楚玥彤等人晋封爵位,贤王楚墨风请辞; </p>

庚午日(十四日)朝廷再度下旨欲赏赐贤王府良田万亩,贤王楚墨风遂上书恳请将赏赐收回,折换成银钱发放给北地百姓,以缓解因战乱造成的疾苦,太子李世民收到回禀后上奏给李渊,遂经李渊允许,朝廷迅速推进此事; </p>

辛未日(十五日)朝廷三次下旨任命贤王楚墨风再度组建一支约万人的天策军,待大军形成战力之后,迅速开往北地各州府驻扎,以备日后突厥大举来袭,收到旨意后楚墨风向使者回复,翌日进宫面见太子殿下回禀。 </p>

接连三日三道旨意两道婉拒,看的一众人心惊胆战,这二位一个有权,一个有兵,一个已然是九五之尊,另一个则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若此二人不和,届时倒霉的还是天下百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