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论功行赏 尘埃落定(2 / 2)

听闻楚墨风接下了圣旨,众人不免长舒了一口气,第二日楚墨风早早地进宫面见了太子李建成,二人在书房内谈了大约两个时辰,而后楚墨风径直去面见了李渊。 </p>

大安宫内,李渊望着束手而立的楚墨风,缓缓地叹了口气,随即对着楚墨风招了招手,触摸佛见状赶忙上前,“自己取个椅子坐下吧,在这不用很讲究了。”斜躺在榻上的李渊饶有兴趣地望着楚墨风说到:“你小子今日怎么有时间过来了?” </p>

“启禀岳父大人,小子今日是特意来见您的。”楚墨风取出了方才从御书房带走的小箱子,起身放到李渊面前,顺手将箱子打开,李渊低头看了一眼,只一眼就蹭地一下坐了起来,“难为你小子还有这份心,说吧,今日来所谓何事?” </p>

楚墨风见状拿出两瓶酒递给李渊一瓶,而后自顾自地喝了一口,随即笑着说到:“陛下,小子与二哥不是魑魅魍魉,也不是每次面见您都有事所求,刨除君臣关系之外,咱们还是一家人啊,做女婿的来看看您也是理所应当的。” </p>

抱着瓷瓶美美地抿了一口,李渊的脸上顿时乐开了花,随即笑着说到:“朝廷里的事朕已然交给了太子去做,过几个月朕考虑着准备退位让贤,让太子继位,届时朕会下旨册封你为皇太弟,大唐以后就是你们兄弟二人的天下了,好好做事不要让朕失望,否则待朕百年之后到了地下,那些被朕打败的人会嘲笑朕的。” </p>

“陛下,小子在暗中帮着二哥就好,这皇太弟......”熟读大唐律法的楚墨风深知,这皇太弟只有皇帝的亲兄弟才能被进封,自己一个异性王爷按常理已然是到了人生巅峰了,只要自己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未来数十年之内自己定然是屹立不倒,现今李渊竟然准备在退位前将自己拱到皇太弟的位置上,这让楚墨风有些摸不清头脑,正准备开口拒绝,谁知李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说到:“你小子不要多想,朕知道非皇帝的亲兄弟不能晋封皇太弟,明日朕就拟旨,收你为义子,赐国姓允你不用冠之,届时再让二郎继位后封你为皇太弟就没有人能够反对了。” </p>

听完李渊这番话,楚墨风深知面前这个老人着实是为自己着想,尽管自己与他的二儿子用不那么光彩的方式,变相地架空了他,但是他对待自己依旧是一如既往,想到这楚墨风不禁潸然泪下,当即跪在李渊面前哽咽着说到:“儿臣楚墨风见过义父。” </p>

“起来吧,要答应朕,跟着你二哥好好守护这个国家和中原的百姓们,做到这一点朕就知足了。”李渊见状赶忙示意楚墨风起身,而后摆了摆手说到:“有时间多来看看朕,今日有些乏了,你暂且退下吧。” </p>

楚墨风见状施了一礼,而后匆忙离开了大安宫,按照李渊的吩咐,此事没有结束之前,决计不能让消息泄露。谁知就在李世民走后不久,李渊写下手诏赐予陈叔达等:“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并收楚墨风为义子,赐国姓允其不冠之。”陈叔达将手诏拿给李世民看了,李世民表示拒绝继位,但是对于李渊收楚墨风为义子一事颇为高兴。 </p>

随后朝廷派人前往贤王府传旨并昭告天下,至此在众人眼中,一个异性王远远不如一个皇帝的义子要有分量的多,而楚墨风也算是走到了巅峰。而对此事贤王府邸阖府一片欢腾,如若不是楚墨风横加阻拦,府邸内早已是张灯结彩大肆庆贺了。 </p>

其实不是楚墨风不想庆贺,而是就在圣旨传到的前一刻,从幽州方面传来加急快报,称庐江王李瑗谋反,而王君廓为求自保,便佯装支持,然后突然率军反戈一击,李瑗身边士卒一逃而空。王君廓绞死李瑗,六月辛巳日(二十五日),李瑗的首级被送到京城长安。 </p>

随后楚墨风通过游子给王君廓下令,责令其临时整顿幽州事宜,待朝廷委派新任都督到任。 </p>

转眼到了秋季,街边树木的枝叶已然开始变黄,时不时地被风吹落几片,打着旋儿在半空中不忍离去。长安城内一副略显萧瑟的景象,人们似乎是从之前的玄武门自之变一事,伴随着秋天的叶落花黄,辛勤地在田地间耕作着。 </p>

为了加强军备,七月癸巳日(初六),皇帝李渊下诏任命秦府护军秦琼为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任命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蠫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p>

甲午日(初七),任命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又以前秦王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p>

一时间人人有封赏,唯独楚墨风依旧挂着贤王头衔,并未加封任何实权,而身为楚墨风死忠的尉迟敬德、秦琼和程咬金三人,随即私下前往贤王府邸询问,却被楚墨风用一句‘亲王不涉朝政’为由挡了回来。 </p>

为了防止此番李瑗事件再出现上一次的情形,加之建成和元吉的党徒分散逃亡民间,虽然朝廷反复下达赦免令,他们还是觉得没有保障;各地官民争相告发抓捕,想借此向朝廷邀功请赏。 </p>

楚墨风遂暗示谏议大夫王皀向太子李世民做了汇报。七月丁酉日(初十)李世民下令:“六月巳未日(初四)以前受东宫及齐王牵连的,六月癸酉日(十七日)前受李瑗牵连的,一律不准对他们提出控告,违者反要受到处置。” </p>

而此时裴寂在家反省,魏征则被勒令暂时不得入宫,随后在李渊和楚墨风的建议下,李世民决心起复二人。 </p>

八月丙寅日(初八),李渊下诏将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反复推辞而李渊却一再坚持,随即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二人在御书房内进行了一次长谈,没有人知道此次谈话的内容,只知道当李世民走出御书房的那一刻,脸上挂着无比自信的笑容。 </p>

武德九年八月丁卯日(初九),这一日在后世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伟大的王朝在这一日平稳地完成了皇权交替,大唐第一任皇帝李渊以年事已高为由退位,而后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随后李世民下旨大赦天下;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除二年田赋及捐税,其它各州则免除差役一年,而就在这一日,李世民亲口宣布了一个令朝野震惊的消息:册封贤王楚墨风为皇太弟。 </p>

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不少人联想到此前李渊收楚墨风为义子的那道圣旨,随后再结合今日之事,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早就是安排好的了,一个皇太弟可比那些军政大权要有分量,此刻大唐依然是李世民高高在上,而楚墨风则真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子今年才二十有六啊,众人不免想起自己在这个年纪时的境遇,纷纷感叹不已。 </p>

是夜两仪殿内,大唐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携皇后长孙竭罗、贵妃韦珪、杨玉蓉及膝下皇子,与皇太弟楚墨风阖府共同饮宴,期间二人将一众家眷丢在两仪殿,自顾自地坐在两仪殿外,二人此刻皆是常服打扮,望着眼前偌大的皇宫,不免有些错愕。 </p>

自晋阳龙兴之日二人结识,直至今日已然将近十载,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大业的第一步,然后往后的路却依旧漫长,此刻大唐治下的中原百姓,依旧会遭受来自北方的战火荼毒,这让二人忧心不已。 </p>

“宫里那些鹰犬和没有用的东西,索性都丢了吧,劳民伤财不说,还会招人非议。”楚墨风抱着酒坛子灌了一口,随后递给了一旁的李世民。 </p>

“成,宫里的宫女们也放出去一部分吧,人员繁多开支就多,朝廷届时入不敷出,总不能又让你掏钱的。”李世民点了点头,而后思索了片刻抄起酒坛大灌了一口,清澈透明的液体顺着唇边滴落在明黄团龙常服上,让一旁的楚墨风不免鄙夷不已,“拜托你自己注意点,免得明日衣服又要送去浣洗。” </p>

“帮我想个年号吧,总不能还继续沿用父皇的年号,待新年一过我准备下旨改元的。”信手擦了擦身上的酒渍,李世民扳起手指数着,“整军、征兵、清查州府、整顿吏治、对付突厥,怎么突然发现坐上这个位置之后,要处理的事情这么多啊。” </p>

“这下知道太上皇当时有多么不容易了吧?”楚墨风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这在当时实属大不敬之罪,一旁的小黄门不由地直瞥眼睛,这如若换做其他人,早就被当场拿下了,但是问题是这位身穿白色常服的,可不是其他人啊。 </p>

只见楚墨风一脸嫌弃地说到:“年号的事交给你手下那些大臣们去想,另外裴寂、魏征和那个人,依旧不要重用他们就好,尤其是那个人,待时机一到我会想办法除掉他。” </p>

李世民点了点头,而后站起身望着如墨般的黑夜,眼神中闪烁着一片深邃,随即缓缓地说到:“整军、征兵之事交给你去做了,朕就放任不管了,至于其余的事情朕会一件件安排下去,你在做你的事情的同时,替朕监督一下,如若有什么问题随时汇报。” </p>

楚墨风见状赶忙起身对着李世民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说到:“谨遵陛下圣喻。”随后二人把臂同行,向着两仪殿方向走去...... </p>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且看李世民颁布旨意利国利民,再看楚墨风整军备战沙场练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