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魂归乡 单骑北上(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巾帼军奔赴边境,战突厥血洒疆场,木兰营含恨出击,红石沟一竟全功。这才引出迎英魂李世民出城三十里,探敌踪楚墨风孤身赴北地。 </p>

大军缓缓地驶出贺兰口,而后转上官道,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官道,所有人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作为主帅的楚墨风此刻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原本是一场十拿九稳的对战,谁知却折损了四百人,回想起自长安出征时,那三千副笑靥如花的脸庞,此刻却已有人戴着铭牌安静地躺在身后的车上,念及于此楚墨风双手紧紧攥拳,不知不觉间指甲已然刺破手掌,鲜血顺着指缝缓缓滴落。 </p>

人群中梓潼泪眼婆娑地望着身后马车上袍泽的遗体,一旁的凌霜没有哭,只是伸手扶着马车的边缘,就这样默默地走着。身为老江湖的童莺童燕,此刻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形象,神情落寞地缓缓策马前行;来自晋州的李彩儿自从贺兰口启程开始,一路上始终嚎啕大哭,一场大战下来,阵亡的袍泽中多是跟随自己从晋州而来的姐妹,第七营的烟儿、芸儿、惜玉,第五营的木朵朵、孙细妹;第八营的刘小宝、赵月兰...... </p>

“姐妹们,彩儿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没有给咱们晋州人丢脸,都是好样的。”自己随乘的马车上,烟儿、芸儿、惜玉三人就这样一脸安详地躺在车上,脸上的血污早就被清理干净,光洁如玉的脸上始终透着入营前的那一丝稚嫩。 </p>

烟儿在战场上那惊人的举动,战后已有人告诉了李彩儿,而芸儿在抽出了腰腹间的长枪之后,侥幸遇到了惜玉,二人连番冲杀,最终因为力竭惨死在突厥人的长枪之下,这三人与自己皆是住在晋州城南一隅,算起来也是自幼就相识,烟儿内向、芸儿火辣、惜玉沉稳,再加上一个毛躁的自己,四人自相识以来始终形影不离。 </p>

依稀记得晋州刺史的李孝恭张贴出征兵令的那一日,四人正好结伴在城中闲逛,四家在晋州都属于稍微富足的家庭,故而从小请了先生的,然而李彩儿的祖上乃是武将出身,直至其父这一辈渐渐转为经商,李家只有李彩儿一个女儿,身为女子的李彩儿自幼对那些女红之类的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喜欢舞刀弄剑,其父见状也是十分无奈,拗不过女儿的性子,只好为其请了一名师傅,故而李彩儿一手镔铁棍也算是耍的有摸有样。 </p>

看到征兵令之后,李彩儿当即兴奋地说到:“姐妹们,我想好了,我要去长安当兵。” </p>

此话一出其余三人纷纷露出一副惊诧的表情,在她们的心中,女子应该就是成人嫁人相夫教子的,而李彩儿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在当时实在是为叛逆之言。 </p>

眼见自己的姐妹一副看怪物的眼神望着自己,李彩儿当即一脸正色地说到:“南北朝时期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而咱们大唐则是有平阳昭公主镇守娘子关,而且听说咱们贤王殿下的侧王妃婧妍殿下,当年也是娘子关的守将,另外那个彼岸花,不就是清一色的女子吗?” </p>

李彩儿提起的这几个人,皆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时间烟儿、芸儿和惜玉纷纷陷入了沉思,一场原本兴致勃勃的逛街之旅就这样意兴阑珊地结束了,回到家中李彩儿当即对着自己的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知话音一落只听‘啪’的一声,李彩儿的脸上顿时被自己的父亲扇了一下,“你这个逆子,我们含辛茹苦地将你拉扯打,本想着你出嫁之后我们也能过几天安稳日子,谁知你却想着去投军,那打仗是要死人的,李家就你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让你送命去。” </p>

捂着隐隐作痛的脸颊,李彩儿当即抬手将自己面前的饭碗摔在地上,而后站起身忿忿地说到:“养育之恩女儿不敢忘,但是二老有没有想过,现在这安稳的日子是怎么来的?那是无数的大唐士兵拼死换来的,当年祖上为何含恨而终?还不是因为那时的大隋让人看不到生的希望,而今大唐一统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陛下和贤王的努力,而今突厥始终贼心不死,身为大唐子民,更要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若每个人都龟缩家中不出,那届时突厥人长驱直入,天下百姓岂不是又要陷入战火中。” </p>

眼见李彩儿一副言辞凿凿的样子,李大元气的坐在椅子上将手中的象牙箸往桌子上一丢,而后一脸怒气地说到:“成啊,现在都敢顶撞了,你要去送死我不拦着你,但是你给我记住,一旦出了这道门,今后李家与你再无半点关系,是生是死皆是你的命数。” </p>

一听此话,李彩儿当即起身冲回自己的房内,一番收拾之后拎着镔铁棍来到了正厅前,跪在门外对李大元说到:“不孝女今日一别,望二老保重身体,女儿既然已经决定了,此番生死不论皆是女儿自做主张,此生不能在二老身边尽孝,来生有缘再补上。”随即李彩儿对着李大元夫妇磕了三个响头,而后起身头也不回地向着征兵处跑去。 </p>

望着女儿远去的倔强身影,李大元夫妇早已是泣不成声,而这样的一幕此时在晋州城内各个角落同样上演着。 </p>

此刻望着三位姐妹的遗体,李彩儿缓缓地说到:“傻丫头们,我一个人跑出来就好了,你们三个何苦跟着啊,说好了咱们晋州的同来同去,你们为何不守信用啊,你让我回去之后如何对你们的爹娘交待啊。”哭着哭着李彩儿倒在马车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p>

队伍缓缓地向前走着,一路上除了接连不断的抽泣声,只有车轮压过路面的吱嘎声,此时楚墨风突然右手攥拳高高举起,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众人以为遇到了敌袭,纷纷抽出兵器小心戒备着,而楚墨风望了一眼前方的人群,随后缓缓地说到:“把兵器都收了吧,估计是百姓。” </p>

随即楚墨风催马上前准备询问情况,只见前方官道上,一众百姓披麻戴孝站在道路两侧,其中一人见有人上来问话,当即走出来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请问您是贤王殿下吗?” </p>

楚墨风见状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随即就见路边的人群连同此人齐齐跪在地上,楚墨风见状赶忙翻身下马将此人扶起,而后一脸诧异地说到:“诸位这是做什么?本王何德何能?当不起这份大礼,还请诸位快快请起。” </p>

谁知众人并未起身,只见先前那人恭敬地说到:“启禀殿下,我们都是苏峪口附近的百姓,前些日子突厥人前来劫掠,幸好您派出的那些姑娘们,不但帮我们救治伤者,还将自己的粮食留给了我们,随后听说她们为了报仇在红石沟截杀了那些前来劫掠的突厥人,也算是给我们报了大仇,村子里有人在贺兰口当兵,听说了殿下在关外的那场大战,此番我们是来送送诸位的,还望殿下不要责怪。” </p>

话音一落只见此人跪着闪到一边,而后对着楚墨风说到:“殿下,小的们恭送诸位归乡。”随即一众百姓纷纷齐声高呼:“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家邦。身既殁矣,归葬山阿。人生苦短,岁月蹉跎。生有命兮死无何。” </p>

望着眼前的场景,楚墨风顿时眼眶一红,随即翻身上马对着身后众人喊到:“巾帼军启程归乡。”此言一出一众巾帼军已然泣不成声,马车在众人的催动下缓缓地向前驶去,直至身影消失不见,耳畔依旧传来那低沉的恸哭。 </p>

车队一路走走停停,期间沿途所过州府只在晋州停留了一日,得知楚墨风等人惨胜归来,晋州刺史李孝恭带着晋州大小官员前来迎接,望着一脸落寞的李孝恭,李彩儿当即走到对方面前跪下说到:“启禀河间郡王殿下,咱们晋州的女子没有给晋州人丢脸。” </p>

望着面前的李彩儿,李孝恭当即心头一酸,这名女子自己是知道的,当时来投军时,被告知家中独子独女不得前来,谁知她却一屁股坐在刺史府门口,仰起头忿忿地问了一句:“敢问河间郡王,寒霜王妃和婧妍王妃是不是都是家中独女?” </p>

一句话顿时让李孝恭一阵语塞,随即李孝恭无奈地点了点头,同意了李彩儿投军的请求,此时再度见到此人,望着对方身上没有来得及擦拭的血污,李孝恭有些哽咽地对着身后的晋州官员说到:“看见了吗?这就是咱们大唐的贤王和王妃,这就是咱们大唐的女子,如若没有他们,我等岂能在后方安稳地偷生?” </p>

一众官员望着满身血渍的众人以及马车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在李孝恭的带领下突然齐齐地跪了下来,见此情景楚墨风和窦婧妍二人分别向左右一拨马头,将身后的巾帼军让了出来,这份殊荣是是属于她们的,而身为主将的二人只不过是起到了指挥的作用。 </p>

北城门处过往的百姓见状不知为何也突然跪倒在地,这一跪足足跪了一炷香的时间,随即李孝恭起身将众人迎进城内,得知楚墨风带着巾帼军惨胜归来,晋阳城内顿时沸腾起来,巾帼军众人驻扎在城内的大营中,而城内酒肆客栈纷纷自发地前来送上吃食,前来慰问的百姓则是络绎不绝。 </p>

第二日卯初时分,李孝恭下令城门大开,而城内的百姓不约而同地走到街上前来恭送楚墨风等人,望着全程缟素的百姓们,楚墨风心头一横狠狠地抽了一下胯下骏马,随即带着众人离开了晋阳,向着长安方向走去。 </p>

直至十月初众人才抵达长安,望着前方笔直的官道,楚墨风突然喝令全军停止,而后转过身站在马背上对着身后的巾帼军喊到:“诸位,咱们到家了,记得临行前本王说过,谁若战死,本王给你们准备一口上好的棺椁,你们的父母本王替你们赡养,这一点本王一定会做到,现在诸位整顿军容,纵然惨胜归来,咱们也要拿出巾帼军的气势来。” </p>

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开始整理着装,而后梓潼的木兰营自发地来到了人群的末尾,一众火红的身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烈火莲花,衬托着前方的巾帼军众人。而后楚墨风一声令下,大军再度缓缓开拔。 </p>

眼见还有大约三十里就到了春明门时,楚墨风突然发现前方正是李世民的御辇,当即与窦婧妍催马上前来到李世民面前,而后翻身下马跪下说到:“启禀陛下,臣弟率巾帼军北上抗敌,全军应到三千人,实到两千六百人,请陛下训示。” </p>

望着面前一脸疲惫的楚墨风和窦婧妍,李世民当即将其二人扶起,而后对着二人说到:“此番你们做的好,朕带着朝中大臣前来迎接你们。”望着李世民身后人群中那一干熟悉的身影,楚墨风不免微微地点了点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