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恭请父王 退位让贤(1 / 2)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齐王李祐兴兵叛乱,封闭城池人心惶惶,贤王殿下晓以大义,里应外合平息风波。这才引出长安城硝烟再起,太极殿父子交锋,楚墨风兵行险着,李承乾锒铛入狱。 </p>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下旬,适逢西北一带有异动,李世民得知之后遂命楚墨风将修罗铁骑派往西北平叛,与此同时二月初不良人公所收到密报,晋州境内有人借着军被军粮营生以次充好,将破烂的棉花填入军被中,且送到晋州一带的军粮皆是掺杂了沙子的陈粮,收到消息之后囚牛认为事关重大,遂带领麾下不良人尽数赶往晋州调查,此时长安城大营内空空如也,不良人公所中寂静无声。 </p>

随着消息的传回,长安城内一座宅邸中,一名身材瘦削长相阴鹫的中年男子,面带微笑地捋了捋胡须,随即冷哼一声说到:“不将你的人尽数调走,老人怎能便宜行事?” </p>

说罢,转头望着面前的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到:“太子殿下,既然现在万事俱备,殿下您何不趁此机会登高一呼,老夫已然为殿下招募了大量的死士,届时太子殿下只需带领您麾下的东宫守卫,效仿您那父皇直逼中宫,待您荣登大宝之后,就算是那个贤王楚墨风回来又如何?”说到这,那名中年人冷笑一声,“不过殿下也请放心,此时那个贤王正在忙着处理齐王的事情,估计一时半刻也回不来的。” </p>

由于李世民下旨将自己的乐童称心以及几名‘好友’杀死,心灰意冷的李承乾早就对李世民没有了一丝感情,然而面前的中年人提及了贤王楚墨风,李承乾原本蠢蠢欲动的心瞬间被浇了一盆凉水,自己不是不想效仿自己的父皇,然而一想到那个宛如杀神一般的身影,李承乾心中瞬间生出一丝惧意。 </p>

此时一名容貌精致的女子缓缓地走到李承乾身旁,柔夷微抬温顺地为李承乾按摩起来,“殿下,父亲大人说的对,此时不做更待何时?臣妾自认看中的男子必定是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 </p>

“婉儿,你真的相信本王吗?”李承乾听了女子的话,身形微微一颤,宽厚的大手瞬间覆在女子皓白的手腕之上,“既然如此,本王索性搏他一搏,三日之后本王要坐在那张龙椅之上。”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李承乾的眼中闪烁出一道莫名的光芒。 </p>

听了李承乾的话,对面坐着的中年男子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而后淡淡地对女子说到:“婉儿听话,先回房去吧,为父与太子殿下有事商议,吩咐下去让后厨准备晚饭,今夜太子殿下就宿在府内了。” </p>

话音一落女子秀眉一蹙,轻轻地应了一声,而后缓缓地起身对着李承乾和那名中年男子施了一礼,随即缓缓地离开了房间,就在房门关闭的那一刻,女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有期待,有不忍,更多的是一种叫做痛惜的表情。 </p>

望着姗姗离去的佳人,李承乾正待张口呼喊,却见对面的中年男子笑着说到:“太子殿下,儿女情长之事暂且放一放,待大事已定,太子与小女再恩爱也不迟,届时老夫也能凭借婉儿的地位,混一个国丈当当,日后九泉之下也无愧于侯府的列祖列宗了。” </p>

李承乾闻言讪讪地一笑,而后面色凝重地说到:“既然决定了,那还请潞国公不吝赐教。” </p>

潞国公,侯君集,此刻面色深沉地说到:“既然太子殿下有如此大志,那此时还得从长计议,咱们应该......”轻轻地凑到李承乾面前,借着微弱的烛光,侯君集与李承乾低声商议起来。 </p>

贤王府邸内,楚墨风慵懒地靠在椅子上,端着一尊精致的琉璃盏,语气轻佻地对着面前的花灵儿说到:“人都散出去了?” </p>

手捧几支梅花的花灵儿,信手将花枝插在一尊景德窑的方瓶内,缓缓地点了点头说到:“都散出去了,只不过青璃姐姐她们已经进城了,现在就在文成商号内待着。” </p>

“明日寻个由头,将她们送进宫内。”将琉璃盏内的美酒一饮而尽,楚墨风直起身子叹了口气说到:“没想到承乾那孩子还真的被侯君集那个老货忽悠了,竟然想谋反,西施那边现在如何?” </p>

听闻楚墨风提及‘西施’,花灵儿贝齿轻咬缓缓地说到:“自从李承乾迷恋上侯君集的女儿候婉儿,西施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李承乾了,偶尔遇见也是行色匆匆的,此前陛下那一柄屠刀落下,间接地也算是打草惊蛇了,只不过当时殿下不在京城,不然定然能够劝阻陛下。” </p>

“罢了,昨日本王带着苦无去见过李世民那小子了,如若不是亲耳听见苦无所说,估计李世民现在还蒙在鼓里。”缓缓地叹了口气,楚墨风信手抄起面前的一张字条,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自文德皇后殡天,陛下的身体已然大不如前,唯恐有变,还请殿下明示,是否有中意的太子人选。字条的末尾则是印着‘要离’二字。 </p>

人选,自己心中倒是有个人选,但是如若太子李承乾能够回心转意,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是这种想法或许连三岁的稚童都不会相信的,事情既然走到了今天这一步,那不妨顺势而为之,想到这楚墨风轻咳一声,对花灵儿说到:“回复要离,伺机建议李世民将目光转向晋王,务必保护好自身安全。” </p>

闻言花灵儿点了点头,缓缓地退出了房间,待花灵儿离去之后,窦婧妍和杨琳二人联袂而至,几年不见在楚墨风的滋润之下,窦婧妍和杨琳愈发水灵,望着眼前的娇妻,楚墨风不怀好意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二人见状脸颊一红,缓缓上前一左一右坐了上去,揽住二人细腻的腰肢,本以为楚墨风会说些什么风花雪月的情话,谁知只听楚墨风轻声说到:“明日辰时三刻,你二人乔装打扮自春明门出城,娘子关守军已经接到我的调令,半数以上的人马会抵近长安,你二人接手之后,化整为零进驻城内大营,切记务必要低调行事。” </p>

从楚墨风凝重的语气中,二人听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缓缓地侧过身之后,杨琳有些惊诧地问到:“殿下,恕臣妾斗胆,敢问这长安城是要有大事发生吗?” </p>

长长地叹了口气,楚墨风抬手刮了刮杨琳的琼鼻,而后低声说到:“咱们那位太子爷,想给我们这些老家伙再上演一出‘玄武门之变’只不过陛下不是太上皇,他李承乾也不是秦王,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p>

第二日清晨,随着贤王府邸一道道指令发出,犹如一潭死水古井不波的长安城,瞬间又沸腾起来,霎时间长安皇城太极殿,犹如一道张开了血盆大口的巨兽,安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p>

三日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甲午日(十四),这一日在日后大唐的史书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之人提及这一日,皆称之为谋逆日。 </p>

清晨卯初时分,楚墨风一身常服,乘着马车缓缓地向着皇宫走去,得知齐王李祐被押解回京,定于今日在朝堂上接受李世民的讯问,念及当初曾经答应李祐保其一命,故而楚墨风早早地进宫,准备与李世民当面说清,毕竟那是李世民的亲儿子,怎么说还有一层血缘关系,虽然自古皇室的血缘关系十分淡薄,但是楚墨风也不想做那失信之人。 </p>

来到太极殿时,早朝尚未开始,眼见大殿内许多臣工聚在一起,楚墨风进门之后便简单地打了个招呼,随即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众人发觉今日贤王殿下似乎有些不悦,一时间人人都噤声不言,唯恐惹得对方恼怒。 </p>

随着王德一声‘陛下驾到’,众人赶忙列位站好,随后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李世民见状微微一抬手,而后笑着说到:“今日诸位卿家可有大事奏禀?如若无事不如早早退朝。” </p>

众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却发觉似乎都没有什么可以奏禀的,谁知此时兵部尚书李勣走了出来,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说到:“启禀殿下,此前齐王李祐作乱,现已被押解进京,还请陛下明示该如何处理?” </p>

听到‘齐王李祐’四个字,李世民不免眉头一蹙,忿忿地说到:“此子罪大恶极,朕不想再看见他,责令刑部、大理寺、不良人三司会审,从犯尽数赐死,主犯待问明之后赐死。” </p>

话音一落满朝文武皆是哗然一片,见此情景李世民一拍龙椅的扶手,忿忿地说到:“怎么了?当这里是尔等府邸的花园吗?”众人闻言纷纷止住了议论的声音,趁着方才混乱之际,楚墨风隐晦地对着王德摇了摇头,对方见状附在李世民耳畔低声说到:“陛下,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不如改为让齐王流配,这样也能彰显出陛下的仁德,毕竟那是陛下的亲生儿子啊。” </p>

李世民闻言一怔,正待开口斥责,只见楚墨风站出来对着自己施了一礼,“启禀陛下,臣弟认为对于齐王的处置有些过于严苛,臣弟此番也有幸前往清楚叛乱,据臣弟所知,此番齐王叛乱,一是由于其身旁聚集了一些奸猾小人不断地怂恿齐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齐王府长史权万纪过分管束齐王导致,鉴于权万纪已然身死,臣弟认为只需再惩治从犯,将齐王改为流配命其自我反省就好。” </p>

待楚墨风说完,李世民正待开口询问,却又被楚墨风出言打断,“且臣弟听闻,太子詹事对于太子也是变本加厉地管束,臣弟认为借由此事,不妨早朝之后将太子唤来问话。” </p>

听了楚墨风的话,李世民赞许地点了点头,而后朗声说到:“既然贤王有所异议,那今日早朝暂且到此为止,诸位爱卿自行离去,朕要宣太子进宫问话,退朝。”话音一落在场朝臣纷纷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而后依次退出了太极殿。 </p>

眼见众人离去,李世民当即对王德说到:“将所有的禁军尽数调至后宫一带,你亲自带队保护,这里就交给朕和贤王就好。” </p>